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十二五”期间经济区经济管理模式改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经济区与行政区相比,更体现区域特色,强调经济的内在联系,强调市场配置要素。目前各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行政壁垒的制约,影响经济一体化发展,创新完善经济区经济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十二五期间,应通过深化改革,全面探索建立与经济区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包括探索行政区划调整,建立统一行政架构的经济圈;构建区域协调管理机构,协调各行政区的利益矛盾;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建立经济统筹推进的机制;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对经济区发展的支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适应经济区经济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
一是着力推动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借助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大好机遇,准确把握高效、生态的发展定位及县情,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听取审议县政府关于一区三园及大项目建设、全民创业及民营经济和推进2010年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及民生实事等工作汇报,视察城市建设和城镇化进程情况,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上饶市位于江西东北部,辖12个县(市、区),总人口748万,是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五年,上饶民政工作将紧紧围绕国家发改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民政部、省政府共同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协议》的要求,认真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切实加快民政民生保障、社区和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管理和双拥优抚保障“四个体系”建设,实现民政事业的发展全面融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4.
张伟 《求索》2012,(11):44-46
高效生态经济区以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为特征,对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进行结构改善和功能强化,以提高区域经济的总体竞争力。高效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力测度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问题。作为我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功能定位的经济发展区域,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测评具有典型性。本文以此生态经济区为考察对象,通过模糊聚类研究方法,对其可持续发展力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差异,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国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协商论坛》2013,(5):6-7
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国务院就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要科学构建中原经济区,使区域经济真正能够协调发展,还须针对中原经济区发展中存在的行政区隔这一体制障碍,破除行政区划藩篱,通过区域内政府间的有效合作,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对区域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与优化整合。探索区域行政资源方面的制度安排与创新,实现区  相似文献   

6.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区域法制一体化,法制一体化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沈阳经济区新一轮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统一的法制环境,构建经济区内法制一体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林火平  林翰文 《求索》2013,(1):38-40
县域经济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成功实践的基石。本文以人均GDP、三次产业结构、财力水平为分析指标,深入分析了规划区16年来在上升为国家战略前后县域经济差异变动趋势与特征,并对多元化差异的形成、存在、延续的动因进行了实证探究,揭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竞争力削弱、对区域市场和资源争夺能力降低的深层原因,进而提出了缩小县域经济差异、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和谐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鲁政发〔2011〕36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加快推进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科学、有序、高效开发黄河三角洲地区未利用地资源,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现就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未利用地开发利用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9.
绿色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由之路。辽东绿色经济区的设立是辽宁省区域发展格局重大调整与部署,也是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实践。辽东绿色经济区内生态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态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本文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延伸产业链、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旅游业发展、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等政策建议,以提升辽东绿色经济区发展水平,实现辽宁省各区域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徐海贤 《群众》2017,(18):37-38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江苏依水而生、因水而兴,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平原和水域面积占比均居全国各省(区)首位,而江淮生态经济区尤具水乡和田园优势,该区域的整体保护和绿色发展对江苏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和“两聚一高”的战略指引下,江苏省域空间重点推进“1+3”功能区发展战略,立足于省域内部地理环境基础、资源经济特色的分区特点,突出扬子江城市群的龙头和核心带动作用,同时加快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特色化发展,通过各功能板块差异化定位,分类引导,特色发展。其中,江淮生态经济区在省域“1+3”战略格局中定位明确,是唯一以生态功能为主体定位的区域,该区域对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要意义,是探索后发地区新型城镇化的特色功能板块。  相似文献   

11.
《协商论坛》2013,(1):34-35
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大战略优势。要发挥这一战略优势,实现我省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必须加快构建河南环境经济政策体系。通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河南省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应从以下七个方面研究设计:  相似文献   

12.
<正>鲁发改投资[2014]483号各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省直有关部门:现将《山东省区域战略推进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山东省区域战略推进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省政府批复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两区一  相似文献   

13.
王平俭 《江西政报》2008,(18):46-48
2007年,国家开始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利用江西生态良好和鄱阳湖淡水资源的优势,做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科学决策。并提出了把鄱阳湖区建设成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改革开放前沿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带动区的战略定位。可以说,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结合我省省情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必然要求,是争取江西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有利地位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战略”加快实施的关键年。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7,(6)
<正>江苏发展最突出的一个短板是苏北滞后问题。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就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加快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建设"。根据区域发展规律与苏北地区的发展现状,还应构建以环洪泽湖和高邮湖为基本形态的"两湖生态经济区",从区域规划政策上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培育撬动苏北发展的新动能,破解苏北地区富民难题。当前苏北振兴的区域发展规划存在不足苏北振兴是一个大战略,需要具体的区域发展规  相似文献   

16.
覃坚谨 《传承》2013,(3):8-11
北部湾经济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变为现实,从区域发展部署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实现了从“风生水起”到“千帆竞发”的历史性跨越。如今的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快速崛起、大开放格局已经形成,已成为广西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率先发展的先行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正成为带动西部大开发的新基地和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以及我国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域  相似文献   

17.
刘西忠 《群众》2022,(5):15-16
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强调指出,要“着力提升扬子江城市群发展水平,支持南京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宁镇扬、苏锡常一体化进程,努力把沿江地区打造成全省现代化建设先行带、引领带”。推动沿江地区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就必须顺应和把握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律,加强区域联动发展,在支持苏南地区巩固放大引领优势,加快打造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同时,支持苏中地区跨江融合,加快实现中部崛起,提升北沿江的发展能级,通过南北沿江高质量高水平的协同,切实增强扬子江城市群的“发动机”功能,增强对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和淮海经济区的引领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覆,以各种形式参与各个层次的区域合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30年,我国沿海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征日益明显,目前已经形成了在全国乃至亚太都具有较大影响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的台湾、福建、浙江南部地区、广东东部地区以及腹地江西中东部地区,其人口和“长三角”相当,经济总量超过“长三角”,有条件形成一个经济区,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经济新的增长极。顺应国际经济潮流,加快两岸区域经济合作,促进海峡两岸经济一体化,构建海峡经济区,是两岸经济区域分工走向不断深化并取得最优资源配置和相对竞争优势的最佳出路,也是台湾经济避免被“边缘化”和产业“空洞化”的理性选择。本文着重研究了海峡经济区的基本内涵、功能定位,并探讨了海峡经济区的发展模式以及发展所要经历的几个阶段,这对于海峡经济区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覃坚谨 《传承》2013,(5):8-11
北部湾经济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变为现实,从区域发展部署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实现了从"风生水起"到"千帆竞发"的历史性跨越。如今的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快速崛起、大开放格局已经形成,已成为广西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率先发展的先行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正成为带动西部大开发的新基地和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以及我国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域  相似文献   

20.
构建桂中经济区 打造发展新一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隆 《当代广西》2009,(12):44-45
构建桂中经济区,加快柳来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柳州、来宾两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以及全区的协调发展,是立足当今国内外经济形势与柳州、来宾两市发展现实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