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林顿政府对伊朗和伊拉克实施的“双重遏制政策”是1993年初开始的。所谓“双重遏制政策”是美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手段阻止伊拉克或伊朗控制海湾地区和改变那里的力量平衡的政策,以维护美国的利益。这一政策从内容到实质,都是美国50年代以来对海湾地区所奉行的传统政策的继续,其目的是确保海湾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保持力量平衡和现有格局,禁止那里的两个大国伊朗、伊拉克或对海湾怀有野心的任何别的大国控制这一重要的石油战略地区,从而保证阿拉伯石油畅通无阻地流向工业世界,维护美国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2.
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基地部署经历了从"防苏"到"防扩散"、再到"巩固海湾领导权"的两次战略转型."9·11事件"以来,国在海湾地区军事基地的战略任务从发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临时性任务转向建立美国主导的海湾安全架构、反恐和遏制伊朗等长期性任务,署范围由20世纪90年代主要集中于沙特转向依靠海合会所有成员,国-沙特单一安全架构逐步被美国-海合会多元安全架构所取代.  相似文献   

3.
2011年底,美国关闭在伊拉克所有"刚性基地",从伊全部撤军,同时又以雇用私人保安、安插安全和情报人员、保留军事培训人员与军事顾问、部署特种空军力量等方式,在伊拉克保持"柔性存在"。这种"柔性存在",在国家层面有助于美国稳定和控制伊拉克;在地区层面有助于美国遏制伊朗,维护海湾地区力量平衡;在全球层面有助于美国减少军费开支,推动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柔性存在"体现奥巴马政府在中东乃至全球军事部署问题上的"新思维",即军事存在的小型化、机动化和隐蔽化。  相似文献   

4.
1998年中东政治形势总起来说是紧中有松,稍为有些缓和,一些看起来是难以避免的冲突,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而终未爆发;但箭仍在弦上,形势未可乐观。格局继续嬗变和平步履维艰一、国家关系的新变化美国自海湾战争以来,依然在中东居于其他国家难以予之抗衡的地位。美国为控制海湾油区及运油通道的安全,继续保持在海湾的军事存在。美国遏制两伊的政策有部分调整,在继续遏制伊拉克的同时,谋求改善同伊朗的关系。美国"主导"中东事务的格  相似文献   

5.
伊朗的崛起是新世纪中东地缘政治中的突出现象,沙特等海湾逊尼派阿拉伯国家的反应就是联合起来,对伊朗实施遏制政策.事实上的“遏伊联盟”基于沙特和伊朗地缘政治博弈以及美国在中东地区收缩战略的大背景,以沙特国内政治变化为动因.该联盟有其产生的必然性,也有脆弱性,主要是因为联盟的威胁认知基础比较脆弱,物质基础比较薄弱,且其主导国——沙特所实施的极端化政策无法获得认同,实际上弱化了联盟.“遏伊联盟”从长期看有利于地区战略格局的稳定,但在中短期内对地区安全形势具有明显的消极影响,既会加大热点问题解决的困难,又将激化教派矛盾,还可能破坏结盟的沙特等海湾国家国内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6.
在安全与利益之间寻求平衡——海湾战争后的海湾国家关系陈双庆海湾(又称波斯湾或阿拉伯湾),以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蕴藏丰富而著称于世。海湾地区包括8个国家,即两伊(伊朗和伊拉克)和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六个成员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  相似文献   

7.
(一)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讲,海湾地区是指包括伊朗、伊拉克和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在内的环波斯湾诸国。随着该地区石油资源的发现,这里的战略位置日趋重要,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大国频繁插手该地区事务,加上该地区各国历史遗留下来的政治、宗教问题及领土纠纷,海湾局势曾几度紧张,先后爆发了两伊战争和海湾危机。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冷战的结束和世界的多极化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构建海湾新安全体系——由内贾德访问伊拉克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东和海湾的地区大国,两伊接触蕴含着有关安全主体在关键利益上的角逐,意味着海湾安全格局出现新因素.从传统的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三角制衡到伊拉克战争后的四方角逐,海湾安全建构中的大国因素一直起主导作用.伊拉克战争后,美国试图建立新伊拉克以取代萨达姆政权努力的失败,使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安全构建中从幕后走向前台.当前,海湾显现的竞争与妥协并存的安全格局已将构建海湾安全体系的主要因素摆上了台面.但要建立这种安全体系仍将面临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其中包括美国和伊朗关系、伊拉克重建及相关稳定问题、地区信任问题,以及美国未来对中东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近来,因发生学潮以及美国等在核查问题上加大施压力度,伊朗面临的内外压力骤然增大。这既反映了“9·11事件”后,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伊朗外部安全环境的恶化,也与其内部政治斗争的发展密切相关。 “9·11”后,美很快将伊朗列为“邪恶轴心”。虽然因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问题上有求于伊,对伊言辞较为“缓和”,但并未改变对伊遏制政策。伊战结束后,美国内保守派要求布什尽快明确对伊强硬战略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与伊朗构想的海湾安全秩序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美国与伊朗核问题冲突的背后,还存在着双方构想的海湾安全秩序之争.冷战结束后,美国一直试图按照其世界新秩序观念,在海湾地区建立以美国军事存在为基础、同时推动当地国家民主化改造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安全秩序.与此同时,伊朗由于自身实力和影响力在伊拉克战争后的不断增强,也设想建立一种由自己主导的伊斯兰海湾安全秩序,以抵制美国对海湾地区的军事干预.由于两种安全秩序在结构、观念和性质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因而造成双方之问长期难以调解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萨达姆执政时期,伊拉克与美国关系经历了25年的风风雨雨,期间,既存在过尖锐的对立关系,也有过短暂的"蜜月"关系.两伊战争时,伊美关系出现了建设性接触.冷战结束后,伊美引发了海湾危机及海湾战争.随后两国展开了12年"遏制"与"反遏制"的激烈斗争.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对伊拉克进行重点打击.面对美国的打击和威胁,萨达姆实施了不屈不挠的内外政策,凸显他的强硬政治手腕和外交风格.然而,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2006年"宰牲节"之日,萨达姆被处以绞刑,自此结束了伊拉克的萨达姆时代.但局势并没有好转,伊拉克的重建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2月美军从伊拉克撤离后,美国对伊的掌控有所松动。伊拉克国内的民族、教派矛盾迅速浮现和激化。伊朗乘机加大对伊拉克的渗透,沙特也积极支持伊国内逊尼派势力对抗伊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美国深化与伊拉克的关系。但鉴于美国在中东地区仍驻有相当规模的威慑力量和美伊之间签署了《战略框架协议》,美国对伊拉克局势的主导权并未动摇,两国伙伴关系已显雏形。未来制约美伊关系深入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伊能否实现民族教派和解,推动国家重建发展进程。从目前趋势看,伊拉克国内形势在相当长时间内难有根本性好转。同时,不排除美利用伊拉克干预叙利亚危机和遏制伊朗的可能。从长远看,美伊的战略伙伴关系效益将日趋显现,值得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美伊在海湾的军事力量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2月23日,安南与伊拉克达成《谅解备忘录》,海湾局势出现和平转机。但武器核查危机并未完全结束,美伊制裁与反制裁、遏制与反遏制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美军部队仍留驻海湾,战争阴云尚未离去,随时可能引发新的冲突。 美国的军事力量 协议达成后,美国仍命令美军继续驻守海湾。2月24日,克林顿总统同意征召多达500名的国民警卫队队员和预备役人员赴海湾地区服现役。至此,美军基本上完成了自海湾战争以来在海湾地区的第二次大规模军事集结。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时间12月17日午夜,美国向伊发动丁代号为“沙漠之狐”长达70小时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共发动了200多次空袭,袭击了97个地点。其中巡航导弹共发射300枚,超过1991年海湾战争5周发射的总数。这次空袭是美伊长期矛盾激化的结果。 美国:海湾战争后,美国制定了针对伊拉克的遏制政策,力图通过维持对伊武器核查和全面经济制裁,削弱乃至推翻萨达姆政权,销毁和防止其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消除其对海湾  相似文献   

15.
伊朗核问题及其对美伊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曾军 《西亚非洲》2005,(2):22-26
伊朗出于维护国家安全,谋求海湾乃至中东地区大国的实力与地位,以及开发本国丰富核能资源的需要,坚持发展核计划。鉴于种种原因,伊朗核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即使伊朗核问题走向激化,伊朗可能会遭到美国等严厉的经济制裁,美国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不大。美国只有对伊朗采取系统的、务实的接触政策,与伊朗就核问题、地区稳定问题等开展直接深入的对话,尊重伊朗在海湾乃至中东地区的安全利益,积极同伊朗建立海湾地区安全机制,才是缓解和改善美伊关系的良策  相似文献   

16.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生性独特,敢说敢干,无所顾忌,被称为“注定要震惊世界的人”。1980年即萨达姆执政的第2年,就挑起了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1990年8月2日,两伊战争的重创尚未愈合,萨达姆又馋涎弱小而富有的邻国科威特,下令伊军入侵并将之吞并,引发了举世瞩目的海湾危机,并最终演变成1991年初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动的海湾战争。海湾战争后,在与美国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中,他屡次巧妙地躲过了美国的在弦之箭,并以敢同美国“叫板”成为世人瞩目的人物。  相似文献   

17.
从“双重遏制”政策受挫看美国与伊朗关系李莉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发生扣留美国人质事件,美国因此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此后两国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1993年克林顿上台后,美国政府开始对伊朗和伊拉克实行“双重遏制”,加大了对伊朗的制裁力度。然而...  相似文献   

18.
伊朗"核问题"与美国对伊政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9·11事件"后,美国将伊朗列为"邪恶轴心",并对伊朗施加强大压力逼其放弃核项目.由此,伊朗"核争端"逐渐浮出水面.伊朗为了自身国家利益与美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可以说,是两国各自战略意图的冲突导致了这场核争端.本文在分析美伊不同战略意图的基础上,探讨了美国对伊政策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9.
奥巴马政府执政两年来,其中东政策主要围绕伊拉克重建、伊朗核问题和巴以和谈三大问题展开,力图有所突破,然而至今尚未达成目标。奥巴马政府虽然能按预定时间结束伊拉克战争,但却面临伊拉克安全形势难以好转、伊政治框架运转困难、美国在伊利益能否得到保障的多重挑战;美对伊朗软硬兼施的政策未能取得成效;在巴以之间促和的努力再次因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修建犹太人定居点等问题而遭到掣肘。美国的对外政策重心能否由"大中东"地区持续顺利地转移,依然存在变数。  相似文献   

20.
美伊关系现状及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陵 《西亚非洲》2001,13(4):17-22
美伊关系在克林顿任内后期出现松动迹象,美国变单纯“遏制”、高压促变为拉压结合,着手进行接触,试图推动伊朗内部政治变革向民主、温和的方向发展。美国政策调整的根本原因是,伊朗哈塔米政府推行政治改革和奉行“消除紧张、文明对话”的对外政策,逐步趋向温和、务实。目前,美伊正在重新考虑对方在各自海湾、中东乃至欧亚大陆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布什政府将继续施行“遏制”加“接触”的政策,但更讲求针对性和有效性。在伊朗政治体制发生变革前,美国继续视伊朗为美国利益的威胁,强化对伊朗进行重点“遏制”,同时寻求与伊朗具有共同利益的领域逐步开展接触与合作,发挥伊朗在地区安全与稳定中的积极作用,使之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