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中国历史上.据说朱元璋是一位反腐败最坚决的皇帝。他不仅发明了“剥皮揎草”的酷刑来惩治贪官.还推出“四菜一汤”模式来教化官员。  相似文献   

2.
呼唤节俭     
呼唤节俭□张述华史载: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当看到全国遭受天灾,百姓生活困难,达官显贵们毫不体恤民情,花天酒地,大吃大喝时非常气愤。他示意皇后的寿宴,无鱼无肉,无山珍海味,而是“四菜一汤”的便宴。他边吃边劝群臣:一劝吃萝卜,“萝卜如百药,吃了防病治病,...  相似文献   

3.
朱元璋治国,有许多不敢恭维之处,但他的戒奢之举却值得称道。 朱元璋得天下后,手下人将陈友谅的一张镂金床弄来送给他。朱元璋说:“这张床与孟昶的七宝器有何区别?”命人当场毁掉。这时,站在旁边的侍臣说:“陈友谅未富而骄,未富而奢,所以取败。”朱元璋听了,立即斥道:“就是富了又岂可骄?显贵了又岂可奢?有骄奢之心,虽富贵岂能保?出富贵者,一定要抑奢侈、宏俭约、戒奢欲。即便这样,犹恐不足以慰民望,何况穷尽天下之技巧,满足一人之享受乎?其致亡者宜也。覆车之辙,不可蹈也。”  相似文献   

4.
乌托邦来自于英文“Utopia”,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所著书名的简称。莫尔在书里描写了他所想像的没有阶级的幸福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并把这种社会叫做“乌托邦”。意思是没有的地方。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想建立一个他心目中的“乌托邦”,这是一个复古而又兼有朱元璋创新的社会。他的“乌托邦”是怎么样的呢?  相似文献   

5.
《天津支部生活》2013,(3):31-31
虽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律令严苛,但在他治下的时代却是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最好的时期,免费养老院、免费医院和免费公墓统统出现了。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格外重视民间疾苦。从小吃够了苦的他,一登基就出台了各种政策,试图让老百姓不再吃苦。他的三大福利政策分别是“养济院”“漏泽园”和“惠民药局”。  相似文献   

6.
老六月雪 《党课》2010,(14):105-107
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传奇皇帝之一。不仅因为他是出身最卑微的草根皇帝,一生之中充满了传奇,还因为他有许多“独门绝技”,给世人留下许多值得咀嚼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王厚明 《学习月刊》2013,(15):50-50
朱元璋由于出生贫寒,痛恨贪官污吏.在执政后采取了中国历史上最严厉的措施来惩贪.连多用一张信纸在他眼里都算贪污。而且.朱元璋杀贪官的手段极其严酷.特别针对贪官制定了凌迟、枭首、阉割、诛族等酷刑,此外,还有骇人听闻的“剥皮实草”.就是把贪官的皮剥下.里面填上草。并放在贪官继任者的衙门座位旁边.不得挪开.目的就是为了警示继任者。然而贪腐现象仍旧屡禁不止,朱元璋也哀叹:“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尸未移而人为继踵.治愈重而犯愈多。”在这种情形下.朱元璋推行了百姓“造反”的群众反腐运动.  相似文献   

8.
企盼『青白』□文/张述华史料记载: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当看到全国遭受天灾,百姓生活贫困,达官显贵们毫不体恤民苦,花天酒地,大吃大喝时,很气愤。示意皇后的寿宴无鱼无肉,无山珍海味,而是“四菜一汤”的便宴。他边吃边劝群臣:一劝吃萝卜,“萝卜如百药,吃了防...  相似文献   

9.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严刑峻法著称,但他注重官员教育的一面,却往往被人忽视了。朱元璋即位之初,就告诫来朝的府、州、县官员,要“约己而利人”,切勿“薄人而厚己”。洪武二年,他诒谕群臣,宣布要“严法禁”:“但遇官吏贪污,蠹害吾民者,罪之不恕”。他先后编定《大明律》、颁布《祖训录》、《臣诫录》、《醒贪简要录》等大批律令文告,对官员既是一种约束,也是教育。那带血腥味的“剥皮实草”,其实也是一种“警示教育”。对身负监督之责的监察官,朱元璋要求他们“正己以率下,忠勤以事上,毋委靡因循以纵奸,毋假公济私以害物…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历史上,家风良好有口皆碑的大人物、小人物可谓多矣。朱元璋家就是其中的一个。 朱元璋作为一个封建皇帝,其腐败是自不待言的。但他对皇后皇妃皇子管教甚严。他一生只有一个皇后,即马皇后。马皇后和朱元璋糟糠之妻。历尽十几年的艰难,才赢来统一全国、夫贵妻荣的一天。可马皇后娘家的人,包括亲戚六眷没有一人“沾光”在朝中或地方上做官。马皇后死后,后宫由李贤妃当家。李贤妃很年轻,按照一般老夫少妻的模式,对她应多少有点“安抚举措”,让她的兄弟过过官瘾。朱元璋也没有。李贤妃的两个兄弟一直在亲兵营里当兵,史书上没有他们飞黄腾达的记载。  相似文献   

11.
《天津支部生活》2014,(4):29-29
在我国古代,明太祖朱元璋的“铁腕反腐”广为后人所称道。为了大明王朝的稳固,他制重典、用重刑,严厉打击贪官的腐败行为,甚至大义灭亲,连自己的女婿都敢杀。  相似文献   

12.
是谁造就了“海怪物” 把海瑞变成“海怪物”的,不是别人,正是他崇拜的太祖朱元璋。  相似文献   

13.
朱元璋出身贫寒,从小替人看羊放牛,后来又因家乡大旱,瘟疫流行,一家人大都病饿而死,不得已到皇觉寺出家当了和尚,直到后来投奔红巾军,才渐渐出人头地。他有这样的出身与经历,自然不敢忘本,直到在金陵自立为吴王时,仍躬行节俭,建筑宫殿“制皆朴素,不为雕饰”,而且规模不大,仅九个月便告竣工。一次,朱元璋视事东阁,因天气炎热,衣服汗湿,“左右更衣以进,皆数经浣濯者……衣皆蔽”(《明史·宋思颜传》)。在江西称汉王的陈友谅生活奢侈,“尝造镂金床,甚工,宫中器物皆类是”。平定江西后,有人以此床进献朱元璋,他看后叹…  相似文献   

14.
黄波 《唯实》2008,(10):94-95
有学者说过,打下江山坐上龙庭的朱元璋,仍然不过是一个“小农”,因为他的历史视界非常狭隘,其治国理想就是建立一个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小农社会。  相似文献   

15.
恭维     
黄健 《党员文摘》2006,(4):10-10
朱元璋得天下后,手下人将陈友谅(元朝朱年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的一张镂金床弄来送给能。朱元璋说:“这张床与孟昶的七宝溺器有何区别?”命人当场把床毁掉。这时,站在旁边的侍臣说:“未富而骄,未贵而侈,所以取败。”朱元璋听了立即斥道:“就是富了又岂可耳吞?显贵了又岂可侈?有骄侈之心,虽富贵岂能保?处富贵者,一定要抑奢侈、宏俭约、戒嗜欲。即便这样,犹恐不足以慰民望,何况穷尽天下技巧,满足一人之享受乎?其致亡者宜矣。覆车之辙,不可蹈也。”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4,(1):126-126
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个叫马亮的年轻人。他出身商业世家,很小的时候就能双手打算盘,而且准确无误,可谓“才高八斗”。经过县、府、州层层推举,马亮被明太祖朱元璋钦点为山东日照知县。  相似文献   

17.
乐朋 《唯实》2011,(4):96-96
穷光蛋而造反发迹的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在做了大明开国皇帝之后,他即树起惩治贪官的大纛。现在的电视剧,也每每将之塑为光鲜的“反贪皇帝”。  相似文献   

18.
说一则外交花絮:江泽民主席访问英伦,首相布莱尔专程从法国请来华裔厨师,用中国菜招待。菜单为:云吞汤、蒜蓉大虾、扬州炒饭、甜品(姜汁蛋)、中国清茶。据《泰晤士报》披露,布莱尔十分喜欢中国菜,席后,他吩咐厨房将午餐剩下的“残羹”留起,供他晚餐再用。这则花絮至少说明两点,一是说明了英国人对中国元首的尊重;二则以小人之心度之,也许是出于节俭吧!从午宴菜单上看,这笔开销恐怕还不如在咱大中华招待一个乡长一个科长呢!堂堂首相喜欢中国菜,请人再做一席还不小菜一碟,何须把残羹留下来享受呢?假如要来与中国人比阔,他…  相似文献   

19.
《明史·杂俎》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明太祖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快活?”群臣中有的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者快活,还有的说富甲天下者快活……答案五花八门。朱元璋听着这些回答只是颔首拈须,不以为意。这时,一个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畏法度者快活。”此言一出,众皆愕然,朱元璋却连连点头,称其见解“甚独”。  相似文献   

20.
徐涛 《当代贵州》2023,(36):50-51
<正>600年起落沉浮,香纸沟古法造纸几经周折。600年后,一座青瓦灰砖、四方院落的水东香纸艺术博物馆在此破土而出,一位艺术家用纸浆来阐释雕塑。他,就是方聪。在位于贵阳市东北部的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香纸沟景区,流传着一个故事:600年前,因明太祖朱元璋“调北征南”,造纸术发明者蔡伦的后裔彭氏三兄弟从湖南新化来到香纸沟定居,造纸术在此“安营扎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