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众瞩目的户籍改革步点越来越紧,数易其稿后,公安部修改的户籍改革文件已报批国务院,其中确定将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为基本条件,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其实,现在大家争辩来争辩去的户籍改革方向,似乎都落在了"迁户口"上,专家学者们大声呼吁从技术改进层面,逐步推动户口自由迁移。可问题在于,户籍改革一定要在"迁户口"这  相似文献   

2.
正户籍是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按照户籍身份来执行科教、卫生、医疗、就业、社保等一系列政策,造成二元制城乡差距。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一、户籍差异引起的问题与矛盾(一)本地农村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因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的户口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改革已是当务之急。现行的户口管理体制的特点是:登记管理以户为单位,二元户口泾谓分明,户口迁移城乡远离,户口经常性管理城乡有别。目前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由户及人的管理模式与现实不适应,地区、部门间协作不够难以产生整合效益。户口管理体制改革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建立健全新的户籍法规体系,实行一元户籍登记,合理调控户口迁移,加强户籍证件、簿册管理,健全户口管理机制,建立灵敏高效的人口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4.
正7月3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城镇化是社会发展之趋势。但是,户籍改革多年来进展不大,甚至有反复,正是户籍制度改革的复杂性所致。户籍制度改革涉及非  相似文献   

5.
开阔视野     
各地密集推出户籍改革今年10月1日起,浙江省嘉兴市建立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分类管理模式,全市城乡居民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相似文献   

6.
户改之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康》2008,(2):30-32
政府应当以户籍改革为契机,进行平等权利的制度变革。户口是表?还是根?温铁军:户籍制度上负载了太多因素,人们误以为是户口导致了城乡二元结构。其实户口只是一个标识,一个符号。单纯的户口有些省市几年前就完全  相似文献   

7.
周士君:户籍改革不该在汹涌民意前裹足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91.7%的人认为有必要进行户籍改革,其中23.0%的人认为,若在“好工作”和“解决户口”之间二选一,他们宁选“解决户口”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5,(9)
<正>户口挂靠背后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是,面对人口流动频繁的现实,我们的管理部门是不是在户籍改革上将会更有力度和深度?如果改革到位,一切问题或将迎刃而解临近毕业季,许多大学生找到工作后却陷入了意想不到的烦恼:把户口从大学迁到异地工作的城市,需找个地方挂靠。而为薄薄的户籍卡"安个家",竟要向人才中心交纳多达数千元的挂靠费和每年数百元的管理费。有专家估算,全国因挂靠集体户口产生的相关收费至少达数亿元。为户口找个临时的"家",却须缴纳为  相似文献   

9.
李漠 《小康》2007,(4):68-70
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消除户籍的含金量,通过配套改革剥离户口的福利含义,消除迁移过程中的非常规动机,将其还原于资源的重新配置过程。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严密、完整的户口登记管理体制,尤其是经常性的户口登记,已在多次人口普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最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户口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其中户口待定人口就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在人口普查中,把户口待定人口作为五种普查对象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行普查登记,对于保障人口普查质量,研究、探索户口待定人口的现状与特点,进一步改革户籍登记制度,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的户籍制度是在户口管理制度中附加政治、经济与社会领域的功能,用以控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一种工具。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制度体系变动没有根本改变户籍制度的原初性质与功能。当前惟一的出路是进行大户籍制改革,即在政治、经济与社会结构变迁推动制度体系的变动中,合理卸载特定历史时期赋予户口管理制度的各种额外功能。大户籍制改革面临的困境是,中央各部委的改革态度不一致,东西部地区的发展不均衡,地方政府的制度供给不一致,发达地区变相抵制改革。走出困境的政策建议是,采用中央统筹与地方创新相结合,省内统筹与省际协议相结合,政府、市场与非政府组织相结合,回归户口管理的服务本位的"三结合一回归"的综合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我国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以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2174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2%受访者关注户籍改革新举措。虽然58.6%受访者表示身边年轻人找工作依然看重户  相似文献   

13.
户、户口、户籍词义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中,人们常常将户、户口、户籍、家庭等概念相混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户口管理工作。针对这个问题,文章对户、户口、户籍的词义作了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0月1日,中国将以两万多个小城镇为重点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全国所有的镇和县级市市区,将取消“农转非”指标,把蓝印户口、地方城镇居民户口、自理口粮户口等,统一登记为城镇常住户口。改户籍审批制为登记制度。凡在当地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  相似文献   

15.
探究中国的城市化问题,重要的不是要找到最理想的城市化模式或最佳的城市化水平,而是要追求城市化进程中的合理性、协调性和正义性。反思户籍制度对城市化的影响,要更加关注户籍制度对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及区域之间自然关系的扭曲。户籍"城墙"导致了社会经济二元结构、城市等级制和区域社会发展不均衡。户籍制度主要通过粘附、控制和排斥三种机制达至对城市化进程的扭曲。消除或缩小这些负面影响,需要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一是建立公民统一的户口身份制;二是剥离居民户口的社会分配功能;三是保障公民自主选择户口迁移权。所有的改革最终要落实到法律层面,应尽快制订新的《户籍法》。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截至2012年9月10日,重庆市垫江县已完成县内户口迁移10116人,极大地解决了"空挂户口、人户分离"现象,规范了城乡居民户口管理工作,确保了户籍改革在全县的顺利推进。而这项工作的推动,来自于垫江县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规范全县城乡户口管理的议案》,以及该县人大的跟踪监督。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6,(22)
正近日,北京出台户籍改革意见,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目前,已经有30个省区市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这意味着,农业户口将成为历史。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公布,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截至今年9月19日,已经有30个省区市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普遍提出取消农业  相似文献   

18.
《今日海南》2014,(8):6-6
7月30日,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不再以“农业”和“非农业”区分户口性质之后,如何逐渐剥离与户籍相挂钩的诸多社会福利,将是改革的焦点和难点所在。《意见》对此进行了阐释: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建设和共享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  相似文献   

19.
刘后滨 《人民论坛》2021,(9):110-112
户籍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基础信息载体。唐前期的户籍无论在文书形态还是管理制度上,都具有承前启后的特殊性。户籍同时登记人口和田地信息,是北魏以来国家治理体制发展的反映,至唐前期户籍登记内容和文书体式日趋完备,户口、田地和赋役信息汇集其中。户籍管理涉及到人口、土地和赋役的管理,是唐前期国家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除了户籍编造之外,检括逃户和核定户等作为户口核查的主要内容,对唐代国家行政体系带来巨大考验。  相似文献   

20.
据国家有关部门透露,中国户籍改革将按新的思路实施。具体内容是: 取消以商品粮为标准来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结构”,国内居民将以居住地和职业来划分农业和非农业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