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安忆对女性生存状况和价值取向有着特殊的关注和感悟.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尽管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往往以悲剧结局,但面对不公的命运,并没有放弃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这些女性形象不甘沉沦、不向命运屈服的抗争精神,使小说获得了一种极具震撼力的效果,不仅凸现了小说主题的深刻思想内涵,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内心潜在的悲剧意识,启示人们更多地关注女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路遥在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以及对他们独特的生命史的精彩描述,使小说具有了很高的文学性和艺术价值.其中他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可以称得上精彩纷呈,既反映了现实生活,表现了作者的女性观,也表现了他创作思想的倾向性和局限性.路遥小说中的女主角可分为现代女性、传统女性和处于现代与传统夹缝中的女性.路遥对她们的生活状态抱着犹疑的态度,既不肯定,也不在小说中给她们出路,更没有吹着时代的号角给她们指明前进的方向,而只是把她们困在儒家给女性限定的范围内规定她们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的小说注重对女性心理的精细刻画,注重对经济与精神上缺乏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进行深度挖掘,注重对女性凄惨、悲凉命运给以深切审视。从张爱玲小说中所描写的女性意识的种种表现看,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结局之所以悲凉,与她们所处的环境和自身认识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在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长恨歌>,是一部带有浓厚的东方哲学色彩的命运悲剧,其悲剧性冲突集中表现在人与城市的矛盾,生命与自然力量(时间)的矛盾,女性的弱者角色和男权中心的矛盾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莫言笔下的女性形象看作叛逆和颠覆传统伦理的典范,但究其深层原因,审视其生存真相,会发现她们深受子嗣至上、男尊女卑精神桎梏的束缚;她们被传统贞操观念、从一而终的封建伦理极度压抑;同时她们对男性依附性的意识也根深蒂固。通过她们的突围及其困境,莫言洞微烛幽,深刻批判了女性长期以来受到男权压迫的事实。莫言用他的作品证明了男性作家描绘女性情感、揭示女性命运的可能性以及所能达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韩国导演李沧东在他拍摄的《绿鱼》《薄荷糖》《绿洲》《密阳》《诗》五部影片中,分别为我们呈现了身份各异,但却有着同样多舛命运的女性.她们的生命充满了悲苦的色彩,却又不甘于向命运低头,她们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捍卫着自己的灵魂与自尊.每一个女性形象都可以用女性主义的理论来分析李沧东镜头下女性形象的作者化特点及其人文情怀.在李沧东看来女人更加敏感,和苦难更接近.女性不再作为男性的“他者”,而是作为一个能动的主体,或者客观因素,使主体不再屈服于一个父权的观念,她们有追求爱的权利,也有追求“美”的坚持.女人在苦难中挣扎、呐喊,寻找生命的意义,不屈服于命运.  相似文献   

7.
明代才子佳人传奇中,女性形象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佳人不仅容颜美丽,青春年少,她们主动追求爱情、追求独立的人格、肯定自我价值,是中国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觉醒的主要标志,是中国古代女性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8.
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以家族史的写作方式转喻民族历史,众多人物的命运轨迹交错出20世纪的中国史。小说中的女性们,尤其是上官家的女儿们,因其生物学上的"血缘混杂性"而获得特殊的象征意义,成为代表包括破产农民、兵丁、流民,以及西方启蒙资源等整个民间社会的象喻,在叙事结构与表意功能上补充着核心主人公母亲上官鲁氏,丰富了小说叙事结构的调性。因此,她们的选择、结局、命运走向,尤其是她们在20世纪中国史里与各种现代性元素的关系,整体上暗示了民间社会的遭遇。  相似文献   

9.
研究通过对三位有过留守经历的女性叙述,理解其留守经历对她们情感生活的意义。研究发现,童年和奶奶的共同生活使她们记忆的是“有奶奶的家”,和奶奶一起生活,让她们学会了独立和能吃苦的精神。成长后的她们以独立身份经营自己的情感、生育与夫妻关系,大致形塑了三类情感模式:一类是以愤怒为基础的敏感和自尊式情感类型;一类是以艰苦勤劳为底色的自信和自主式情感类型;一类是以需求被满足为基础的自爱和学习型情感类型。新生代女性是我国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受惠者,她们抓住机会,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摆脱父权制和母亲命运的创造者、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互助型夫妻关系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五四”新思想的冲击,时代女性开始发出了愤怒的呐喊.她们高扬反对封建伦理道德的主弦律,勇敢地冲破封建礼教强加女子的种种规范,改变着人生舞台上女性屈从与附属的地位.然而,在这条道路上,在苦苦地探索与追求中,她们的命运却又陷入了另一个十分微妙的境地:当她们拼命寻求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以使自身跻于不低于男性社会地位的同时,却又惊异地发现,她们在实现这一过程中似乎迷失了自我,焦灼、压抑、烦恼与痛苦,依然伴随着一个个难复平静的灵魂.翻开巴金的长篇小说《寒夜》,透析小说的两位女主人公——曾树生和汪母的  相似文献   

11.
马秀萍  陈强 《工会论坛》2003,9(5):100-101
简·爱作为执著地追求男女平等的艺术形象,其追求的目标是女性的尊严和独立,小说细腻地刻划了一个女性走向社会时心理成长、成熟的历程,对现代的女性仍有启示.  相似文献   

12.
鄢然的小说对女性和性别问题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她们具有一定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解放的追求;另一方面,这些意识和解放追求的深层内涵却投射了男权文化的阴影.这体现了女性作家面对男权文化时的无奈.  相似文献   

13.
托尼·莫里森在她的文学作品《秀拉》中以全新的文学视角塑造了三位典型的黑人女性形象,并透过她们各自的命运,揭示了黑人女性所遭受的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以及她们不同形式的反抗,突出刻画了性格迥异,不惜任何代价追求自我并极具叛逆性格女主人公秀拉,表达了作者对黑人女性命运和前途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4.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和中国作家林白的作品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对女性心理、欲望与命运的解读上,他们笔下的女性也一直被认为是有着女性意识觉醒表现的群体之一,但实际上,这些女性的所谓自我意识并非从根本上萌发,她们的自我意识在本质上或依附他人或被动接受,充其量是一种疑似觉醒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曹禺在他的剧作中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对这些形象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无论她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努力,其命运最终都走向了悲剧.在这些女性形象身上,集中反映了曹禺的以同情妇女为中心的人道主义思想.这些女性形象也说明:女性追求自我价值的道路只能靠自己的独立,否则就会丧失自我,而走向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前后的十余年间,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催化下,女性积极自主地追求独立平等和自身的社会价值。她们的政治觉醒,是先进女性在爱国主义思想指引下,与近代西方文化碰撞下的产物,它揭开了近代中国女权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17.
王安忆认为,一个故事本身就包含了一个讲故事的方式,经验性传说性故事和小说构成性故事是两个范畴。小说构成意义上的故事应该以严密的逻辑关系推进情节的发展。加强逻辑推动力可以促进长篇小说的繁荣。故事的地位是很重要的。王安忆的"故事和讲故事"观点是对小说本质的觉悟。  相似文献   

18.
网络“红楼同人”小说在艺术方面存在很大缺憾,但从现代女性心理研究角度却具有一定价值.以“潇湘书院”和“晋江原创网”发表的红楼同人小说为研究对象可知,此类小说主要具有三方面特征:从内容来说,多集中于表现女性对于婚姻爱情和事业的期待,尤以女性在爱情及婚姻生活过程中的挣扎和奋斗为主;从人物形象塑造来说,体现出表面丰富多样而内在趋同现象;从思想倾向来看,“红楼同人”小说具有着强烈的现实化倾向.“红楼同人”小说反映了当前部分女性群体尤其是青少年女性群体的心理状态:即在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女性群体焦虑感和迷茫感加强;在追求自身独立和尊严的过程中产生了心理异化倾向  相似文献   

19.
王传举 《工会论坛》2013,(5):165-167
《谢利》是夏洛蒂·勃朗特继《简·爱》后出版的又一部轰动文坛的小说。小说以十九世纪初英国工人自发组织的捣毁机器运动为社会背景,成功地塑造了与以往不同的两位女性形象——谢利和卡罗琳。通过谢利和卡罗琳这两个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夏洛蒂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在对男性的专横和女性的处处受挫给予了揭露和抨击的同时,夏洛蒂从谢利和卡罗琳的婚姻和爱情等方面,对妇女的地位、妇女的命运、妇女的需要和妇女的未来也作了探索。她推崇女性的人格独立和尊严,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寻求平等意义上的两性关系的和谐,这也是夏洛蒂想通过《谢利》所要表达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和亦舒一个是现代小说创作中的“奇才”,她们以敏锐的目光审视着世事的沧桑,关注着不同女性的苍凉人生。中国古典元素在她们的小说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有着创作风格相似的同时,又有着各自独特女性视角与语言风格。分别用直接的白描和间接的反衬,描绘了旧时代女性在“奴性”意识下的苍凉境遇和现代女性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自立”意识下艰难打拼的苍凉生活。“典雅”的工笔描绘和“通俗”的语言表达让小说呈现出异彩纷呈的面貌。二者小说运用苍凉的格调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尽写纷繁世界下苍凉的人生,有着和而不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