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意思自治是在司法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它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同样也体现在仲裁制度中,从协议的签订到仲裁过程的施行,意思自治原则贯穿其始终,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成为仲裁优于诉讼的一个特点。本文即从意思自治原则在仲裁中的具体体现出发,分析出意思自治的重要作用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张科 《法制与社会》2012,(25):290-291
我国现行仲裁立法和仲裁实践中,作为仲裁核心原则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最集中体现当事人和仲裁庭之间关系以及凝聚仲裁全部权威、具有终局意义的仲裁裁决中还存在尚待改善的方面.以仲裁裁决为视角研究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仲裁法修改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体现仲裁制度的民间性、独立性、权威性,有利于仲裁制度发挥独特的纠纷解决优势.  相似文献   

3.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贯穿于仲裁制度的始终。仲裁制度自产生伊始就以其自由、经济、及时、便捷等特点优于诉讼,并一直为民商事主体所追捧。本文在深入剖析仲裁制度中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我国仲裁制度的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我国仲裁法的几点建议。以期待能为民商事仲裁制度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尽一份责任。  相似文献   

4.
仲裁审理方式有开庭审理和书面审理两种,国际通行的确立原则是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下仲裁庭有适当的选择权。而我国的仲裁审理方式不利于仲裁的发展和保障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改革现行的仲裁审理方式,尽快建立一套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多样化的仲裁审理方式,以适应仲裁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仲裁制度中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扩与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事人意思自治贯穿于仲裁制度发展的全过程。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认识不同 ,也就相应地影响到了仲裁制度的发展。正确认识当事人意思自治 ,符合现代社会民主与法制的要求 ,对完善仲裁制度 ,充分发挥仲裁的定纷止争作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一、仲裁制度:市民社会的内在诉求……2.市民社会理念在仲裁制度的运行中的具体体现。市民社会为仲裁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仲裁制度在运作过程中所体现的种种相异于诉讼的特征,也正是市民社会在纠纷解决上的内在诉求。(1)程序主体———意思自治原则在仲裁程序中的诉求。意思自治是市民社会的基本理念。当事人在处理实体权利,缔结合同方面有充分的意思自治,在私权利纠纷的处理方面也应有完全的意思自治。仲裁正是这样一种当事人自由选择纠纷解决方式,自主指定纠纷解决主体,自主决定纠纷解决程序和选择适用法律的争议解决制度,当事人的程序主体…  相似文献   

7.
证券强制仲裁是指证券纠纷发生后,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虽有仲裁协议,但缺乏当事人之间真正的合意而进行的仲裁。我国的证券仲裁制度是伴随着强制性发展起来的,目前很多学者因强制仲裁与仲裁意思自治原则相冲突而一味主张废除此制度。但结合证券行业特点及我国具体国情来看,证券强制仲裁制度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本文通过借鉴美国实质意义上的证券强制仲裁在实践中的做法,提出证券强制仲裁与意思自治原则矛盾之化解方法,以期对我国证券强制仲裁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仲裁源于当事人意思自治,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结果,仲裁机构的性质及仲裁制度的各组成部分都贯穿着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仲裁程序中的鉴定程序也理应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由当事人启动。  相似文献   

9.
仲裁员资格仲裁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产物。依据仲裁中当事人意思高度自治这一原则,当事人可以选择任何人担任仲裁员。但  相似文献   

10.
王美宁 《法制与社会》2014,(14):124-125
对仲裁协议的效力进行扩张存在其必要性,但需要对传统仲裁制度中的意思自治原则、合同相对性原则和仲裁协议的书面形式要求进行突破。在适用该制度时,更需要尊重仲裁条款的独立性以达到多方利益的平衡,防止滥用。  相似文献   

11.
汪祖兴 《中国法学》2012,(5):103-118
当事人共任的仲裁员包括独任、首席和仲裁公断人三种类型。由于仲裁当事人处境变迁、仲裁协议约定不明、仲裁员名册硬性限制,以及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异化,都可能导致共任仲裁员不能的难题。中国仲裁立法、各仲裁机构仲裁规则在救济当事人共任仲裁员不能时均采机构负责人直接指定的方式,但此种方式容易导致权力寻租等连锁问题。为最大化当事人在共任仲裁员问题上的合意,应当重构中国仲裁实践的救济方案,以"穷尽一切共任合意之救济手段"为规则,抵消机构指定这一体现"相对意思自治"精神的方法之消极效应,通过相对意思自治的再次相对化,在共任仲裁员问题上寻找自治与外力、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12.
仲裁机构管理权的过度扩张会引起仲裁程序中当事人意思自治边界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仲裁规则规定与仲裁协议约定之间的不兼容。维护当事人利益离不开对其意思自治的尊重,仲裁机构管理权的扩张应当适度,并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当事人选定的仲裁规则与当事人约定的仲裁协议均为意思自治的成果,两者在地位上是平等的,不存在优劣之分与高低之别。追求仲裁机构管理权与当事人意思自治之间的协调平衡,不能简单地将当事人意愿与仲裁规则进行粗暴的拼接结合,而应当通过在仲裁规则中构建"冲突指引"来提升当事人对于仲裁程序的合理预期,从而有效解决仲裁机构管理权扩张与当事人意思自治边界间的紧张冲突。  相似文献   

13.
由于没有明确的立法规定,“或裁或审”条款的性质与类型在认定上十分模糊,因此各级人民法院经常在该问题上产生混乱。例如,“或裁或审”条款与“一裁终局”条款相混淆,多份协议与单一协议中的“或裁或审”条款相模糊,以及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仲裁法司法解释》)第7条的理解不一致等。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或指导性案例能为各级人民法院在“或裁或审”条款的性质与类型的定性中提供指引,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仲裁法司法解释》第7条中对于仲裁协议无效的规定。纵观各国对于既约定仲裁又约定诉讼的条款的态度,我国对于仲裁无效的判定过于严厉,这与我国正在推进建立亚太国际仲裁中心的政策考量不入。只有对法律制度的突破与变更才能在实质上修正立法的滞后性。先管辖先受理原则的借鉴,不仅可以为维护当事人意思自治提供出路,而且可以为我国鼓励与支持仲裁的发展消弭弊端。  相似文献   

14.
仲裁条款对提单受让人的法律效力问题一直备受争议,长期以来都未有定论。提单转让的单方性,阻碍了提单仲裁条款根据传统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取得法律效力。随着现代仲裁法学的不断发展,新的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理论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法理基础。根据该理论,提单受让人同意仲裁的,仲裁条款对其产生法律效力;提单受让人不同意仲裁的,仲裁条款对其不产生法律效力;而承运人却始终受到仲裁条款的约束,无权拒绝仲裁。  相似文献   

15.
仲裁条款对提单受让人的法律效力问题一直备受争议,长期以来都未有定论。随着现代仲裁法学的不断发展,新的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理论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进路。  相似文献   

16.
仲裁的基本价值追求:意思自治、效率、公平。仲裁庭的组成,尤其是首席仲裁员的推选更是实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和仲裁公平的关键环节。完善仲裁庭的组成制度,实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彰显仲裁之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7.
意思自治原则的内核是主体的平等自由,理性主义和权利本位观、商品经济孕育了意思自治原则的精神。该原则的成长与法治社会有着深刻的内在关税。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意思自治原则的内涵有了新的发展,保障人权,实现经济民主成为其应有的以向。意思自治原则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契合,必将加快我国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在仲裁司法监督范围这一问题上,理论界一向有争议。通过对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起裁定驳回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司法实践中,已经将程序问题作为司法对仲裁的主要监督范围,将司法审查范围限于程序性审查有助于保障仲裁的独立性和自治性。因此,删除现行法律关于仲裁实体审查的规定,既符合国际惯例,也有助于促进我国仲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仲裁程序进行中,有时会出现缺员仲裁的问题。国际国内的相关立法与实践对于缺员仲裁合法性的态度存在差异。缺员仲裁既有利于维护仲裁的效率及制度性,又可能导致对当事人意思自治、仲裁程序中当事人平等以及仲裁庭合议等仲裁基本原则的违反。国际仲裁界对于缺员仲裁的态度正日益宽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