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有时爱情是谁也无法把握的,一个插曲往往就可以改变主旋律 28岁的我出生于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武汉某高校的教师,母亲是这所大学附属中学的高级教师。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悉心教育,使知书达理和孝顺听话的规范深深根置于我的脑海。 1999年7月大学毕业后,经父亲默许,我怀揣武汉大学双学位文凭孤身来到深圳闯天下。在父亲学生和朋友的关  相似文献   

2.
石哥:各位聊友,上一期“我的父亲母亲”的话题引起了全国残疾人兄弟姐妹的共鸣,为了让更多的聊友说说自己的心里话,给大家一个倾诉的机会,我们今天继续这个话题,各位请: 父母的恩情比海深我的父亲、母亲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父亲今年68岁了,是个性格开朗、豪爽的人。8年前,在我截瘫9个月之后,他老人家也遭遇车祸,导致骨盆骨折、尿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现在是子女的人将来又会生育子女而成为父母,怎样正确对待父母,实在是伦理道德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孝道教育历来就是人类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部分人缺乏孝道,不孝敬自己的父母。辱骂父母者有之,殴打父母者有之,不赡养父母者也有之。在中学生心目中,父母的形象也不高大,一项对日本、美国和中国大陆高中生共13609人进行的“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谁”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日本的中学生把父亲和母亲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美国中学生把父亲排在第一位母亲排在第二位,而可怜的中国父亲和母亲在自…  相似文献   

4.
每当我在街头、车站、地下通道听到流浪艺人的歌声、琴声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过去,掏出10块20块扔下就跑(为的是不让他们难堪)。因为我觉得我和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同族,都有一颗漂泊、流浪的心…… 我是独生女,从小生活在一个优越的知识分子家庭,在母亲的严厉管教及父亲的关爱呵护下无忧无虑地长大了。大学毕业前夕,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打破了家的平静我自做主张地与人私订了终身。父母断然不能接受这一事实,理由是:女儿事业未曾起步,面包还不知在哪儿,怎敢奢谈爱情?更何况这桩婚姻门不当户不对! 然而,年少轻狂的我只一句话回敬了父母:爱了就是爱了,没有理由。父母于是便  相似文献   

5.
郭衍莹 《春秋》2010,(4):24-26
我的童年是在抗日战火纷飞和流离颠沛逃难中度过的。我父亲是山东蓬莱马格庄人。因家境贫困.年轻时就早早去上海谋生。我母亲是太湖边横泾镇人。自幼父母双亡,寄居亲戚家。因不堪歧视。一个人逃到上海。我父母结婚后,父亲仍在上海干活。母亲则带着一家子在上海附近江苏嘉定南翔镇(现划归上海)石皮街一条小巷租房居住。那里房租便宜。住的很多是在上海打工的家属。1931年12月.我出生在南翔。  相似文献   

6.
我父母离婚后,我和母亲及姥姥姥爷一起生活,父亲每月支付一定的抚养费。前年父亲再婚,母亲也给我娶来了一个后爹。最近,母亲和继父给我生了一个小弟弟。小弟弟出生了,我的独生子女证是否收回,我还可享受独生子女待遇吗?  相似文献   

7.
在我来到人间41年后的今天,我已无权再延续自己的生命父母离异,兄妹约增,父亲不认亲生儿子.母亲不知在何方,我没有亲人,我该走向何方……我叫杨阳,今年41岁,系一名上海籍死囚犯。我出生于一个双职工家庭,但家庭并没有给我的童年带来幸福和欢乐。我共有四个兄妹,姐姐、哥哥及妹妹。在我刚刚懂事的时候,就听到父母整日争吵,这给我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不祥的阴影。1965年的一天,父母离婚了,厄运当头,遭到不幸的首先是我们兄妹四人。我的大哥与妹妹由母亲领养,我和姐姐由父亲抚育。父母离异,家庭破碎,姐弟不来往.兄妹不相认…  相似文献   

8.
痴迷,造就了同学眼中的“美女公关策划师” 1968年7月,我出生在上海市一个普通的教授家庭。父亲是湖南长沙人,母亲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那时,父亲在湖南长沙的一家医院工作,母亲是上海一家科研院校的教授,所以自我记事的那天起,父母就长期分居,全家人一年也难得聚上几次。  相似文献   

9.
现在,你是否愿意为父母做些什么?是否愿意为父母做一顿饭、掖一下被角、去一趟公园、挑一回鱼刺、洗一次脚、送一个亲吻或买上一块生日蛋糕?约有一半的人回答说当然愿意,约有一半的人回答说父亲或母亲或父亲母亲均已不在了……  相似文献   

10.
庆祝建党85周年之际,也是我入党30周年之时,也许是历史的巧合,我的父亲、母亲、姐姐还有我都是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我孩提时代,父亲总是出差下乡,为解除父亲的后顾之忧,母亲放弃了自己的优越工作,含辛茹苦教育我们姐妹三人成长。  相似文献   

11.
我的母亲——郑立真,约生于1897年,广东惠阳淡水人,毕业于广州图强助产学校。母亲出生于旧中国传统的农民家庭,靠媒妁之言与父亲(邓演达)结为伉俪。婚后,父亲依然追随孙中山革命,母亲则留在家中,与伯父母同住,边侍候祖父母,尽守妇道,边继续发奋学习文化,因为父亲常鼓励母亲要勤奋学习、自强、自立,树立为人群、为社会造福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大革命前,母亲考上并毕业于广州图强助产学校。1926年,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父亲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北伐期间,父亲不仅领导总政治部的工作,而且参加了担任北伐前锋的第四军的军事指挥,…  相似文献   

12.
关键看自己     
彭欣 《半月谈》2005,(9):69-69
我是一名初中生,父母在我上小学时就已经离异,家庭生活也因父亲的离去而变得单调、拮据。这一事件给我带来的阴影也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可怕。特别是父亲的玩世不恭,常给还在关心着他的母亲带来伤痛。但也正是因为父母分离,我开始懂事,不再像以前那样任性,开始学会自立自强。因为没有了父亲的呵护,我也开始注意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和谐,不再和所有人作对。  相似文献   

13.
加油站学到的工作作风 美国最大的小企业组织全国独立企业联盟主席杰克·法里斯: 13岁时,我开始在父母的加油站工作,站里有三个加油泵。两条修车地沟和一间打蜡房。父亲负责修车,母亲负责记帐和收钱。我想学修车,但父亲让我在前台接待顾客。他说:“儿子,汽车在变化,而人却不会,你需要先学会了解人。  相似文献   

14.
视频聊天     
今天是周末,我和远在绵阳的姐姐进行了一次长长的视频聊天。虽然姐姐因为工作原因远离石棉已经3年,但因为随时有电话和视频联系,大家仍觉得相隔不远。而每当视频聊天,我不由会想起我的父亲母亲。我的父亲是山西省沁县人,早年从军南下后,于1972年辗转来到石棉县新康石棉矿。由于子女较多,家境贫寒,加上交通不便,36年来父母再未回过故乡。  相似文献   

15.
母亲放心了     
仲夏的一天,我从祖国的北京,来到香港.我和居住在台湾的母亲相约在那里见面. 我本来也生在台湾.当我六岁的时候,父亲为了谋求职业,和母亲一起带着我来到大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到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参加了工作,第二年,父母又迁回台湾.我已是五十五岁的人,可是我和母亲分离却已有三十七年了. 一九八○年初,我头一次得到了在台湾的亲人的消息:父亲已经过世,母亲仍健在,五个妹妹均已成家;还有一个弟弟是母亲到台湾后生的.七十多岁的老母知道我还活在世上,自然也是喜出望外. 但母亲总担心我在大陆穷困,难以度日.老人家通过亲戚带来的头一个口信便是:“实在不好过的话,就想办法出来吧!”母亲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单亲家庭里的孩子,听隔壁的邻居说,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而父亲对于我母亲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从不跟我多说话,可在生活和学习上对我的要求却很严格。父亲有一家公司,在我们这个小镇上算是一个富有的人,但我的零花钱从来没有我的同学们那样多。这还不算,他每天开车去公司时,都会经过我们学校,可是无论我怎样央求,他从来不肯让我搭他的便车,我总是坐公共汽车或者地铁去上学。为此,我在心里很瞧不起父亲,有时甚至恨得咬牙切齿。我将母亲的病逝全部怪罪在了父亲的头上,母亲肯定是受不了父亲的…  相似文献   

17.
舅爷     
单位放假,谢绝了同事们搭伴去旅游的邀请,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想借机好好补偿一下长年在外工作不能尽孝床前的歉疚。父母高兴极了,妈妈整天颠前跑后算计着给我做好吃的,父亲脸上的皱纹也舒展了许多,晚上没事的时候,我就陪父母聊天,聊我的工作、聊家乡的变化和对过去的回忆。每到这时,父亲总要提起舅爷。舅爷是父亲的亲舅舅,说实话,我对舅爷印象并不好。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母拉扯着我们姐弟五个艰难度日。从母亲那儿,我知道舅爷生活在大城市里,家里住楼房、很有钱。每年腊月二十七八的时候,父亲都要进城看舅爷。那时过春…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母亲44岁时,才生下了我,而父亲那时已奔知天命之年了。作为父母唯一的孩子,大学毕业进城工作并成家后,我一直张罗着要把当年节衣缩食  相似文献   

19.
不尽慈母恩     
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如今已为人父的我。心理特别想念母亲、敬佩母亲、感激母亲。因为在我的心里.认为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坚强的人、  相似文献   

20.
侯松平 《黄埔》2013,(3):59-62
大好人父亲是个好人,正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叔叔讲的:"你父亲有特点,不是一般的人,是个了不起的人。"父亲有特点、了不起,用我母亲的话说:"你爸是个大好人,也是个死心眼的人。"父亲的"死心眼",是我母亲常讲的"笑话"。"千万不要寄皮袄!"那是1958年,为迎接国庆十周年大庆,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等十大建筑正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