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贵州返贫状况、原因及抑制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自然、社会、观念和政策等方面,分析了贵州扶贫攻坚过程中出现的返贫现象,并结合贵州具体情况,提出了抑制返贫现象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东海县全力聚焦脱贫攻坚,集中优势力量,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政府托底保障等各项重点工作,积极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全县已脱贫农户中,"非高标准"脱贫户和"非贫低收入"边缘户因受多方因素影响,脱贫成果尚不稳固,极易出现返贫现象。为此建议:一、健全脱贫户预警机制。强化返贫监测排查,对脱贫户实施跟踪回访和动态监测,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及时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加  相似文献   

3.
何健 《重庆行政》2016,(6):31-33
正据统计,重庆市29.3%的贫困户是"因病"致贫返贫,若不建立相应的医疗保障机制,2017年全市脱贫后仍将发生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为此,深化改革医疗保障制度,防止因病返贫成为巩固全市扶贫成果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一、当前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突出。2014年底,全市共有贫困户48.2万户,其中因病致贫返贫农户  相似文献   

4.
在扶贫攻坚的过程中,应切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只有艰苦扎实地推进各项扶贫工作,切实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才能夯实扶贫的根基,也才能防止"假脱贫"以及脱贫又返贫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贫困治理进入后扶贫时代,如何有效防范应对农村返贫风险,已成为我国扶贫持续深入推进的关键问题。基于多维贫困概念思维,借鉴风险研究的新理念,将这种风险理解为从收入返贫到多维返贫的风险结构,有利于把握风险的整体性,并对其进行长效治理。分析探索社会风险理论研究在风险人群、致因及应对化解理念的三重转变,能够为我国未来贫困治理中的返贫风险应对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和思路。以此为理论基点,可以将农村返贫风险概括为叠加性、延续性、人群多样性及变动性等四重特质,基于其三层次结构的复杂原因形成相应的应对策略,是我国农村返贫风险长效治理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圆满收官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在向更高水平生活迈进的同时,因病因灾致贫或返贫现象依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百姓生存幸福感,许多家庭也因此陷入了灾难,我们应该对因病因灾致贫或返贫状况要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手段予以解决。一、有效发挥医疗保险、新农合、商业保险等功能,缓解因病因灾致贫(一)增加各类医疗保险费用自付比例透明度。在目前国家规定的基本药物目录无法治疗所有疾病的实际情况面前,个人负担部分医疗费用不可避免,实际  相似文献   

7.
邹滢 《今日民族》2021,(5):53-54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始终有着深厚的家庭情结,"安居乐业"就是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但在决战脱贫攻坚以前,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云南,并不是一件理所应当的愿望. 由于自然和社会因素,云南省的贫困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生存环境差、居住更加分散、构成更加复杂、社会发育程度更为落后的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及原战区和边境一线.这些地区地形复杂、山高谷深、自然条件恶劣,抵御自然灾害和开展生产自救的能力较弱,因病因灾返贫现象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扶贫攻坚战中的主攻方向。截至2017年10月,全国因病致贫返贫户中已有493万户实现了脱贫,占因病致贫返贫总户数的46%,健康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存在的困难也不能低估。我们在云南调研时遇到一户4口之家,老太太不幸脑溢血,儿子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尽管现有的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救助等各项政策都扶持到位,全家2016年自付医药费仍有15万多元,  相似文献   

9.
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琼海市组织落实有效工作措施,确保抗疫情、保增收、防返贫工作有力推进,积极巩间脱贫成果,防止贫困户因疫返贫。一、奖励支持带贫经营主体带动扶贫产业发展。大力扶持带贫主体,计划对全市带动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的22家企业、合作社进行奖励补贴152万元。其中对带  相似文献   

10.
返贫的特征、成因及阻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返贫预警机制,干预、阻断返贫,成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的基础工程。目前精准扶贫中返贫具有区域性、突发性、频繁性等特征。返贫与该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抵御风险能力较差,贫困户自我发展意识不足,制度不够完善等因素有关。要构建返贫预警机制,提升精准扶贫效率,为彻底巩固脱贫成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体现了我们党对扶贫攻坚工作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尚有5000多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部分已经脱贫的地区返贫现象十分严重,要在2000年全面脱贫,任务相当艰巨,怎样搞好今后几年的扶贫工作,有效地遏制返贫现象,本文对此进行初步探讨。一、我国现行的扶贫模式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贫富差别。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了…  相似文献   

12.
正为切实加强临时救助与精准扶贫的政策衔接,着力发挥临时救助在促进解决"三保障"问题方面的积极作用,贵州省纳雍县创新民政、扶贫、医保三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对因病造成家庭支出较大、正常生活受到影响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时给予临时救助,防止贫困人口因病返贫。  相似文献   

13.
谭贤楚 《前沿》2013,(11):161-16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深入,民族山区转型农村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返贫现象,目前已成为民族山区农村扶贫工作的难点。为了应对这种新变化,文章以恩施州为个案,基于调研数据,对民族山区返贫人口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渝东南的发展必须实施"面上保护,点上开发"战略,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创建,就是实行"面上保护,点上开发"战略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笔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基于巴泽尔产权理论,以渝东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开发为研究对象, 揭示其在创建特色村寨过程中各相关利益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关系和作用, 为渝东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可持续开发和扶贫攻坚,特别是精准扶贫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鉴于我省农村贫困人口中因慢性疾病致贫、返贫的居多,建议省扶贫办和省卫计委共同研究出台关于贫困人口慢性病分级诊疗的试行办法,加强贫困人口慢性病的分级诊疗工作,以巩固健康精准扶贫成果。具体措施建议如下:鼓励省市级医院慢性病专家、县级医院专科医师积极投身健康精准扶贫工作,并将其作为年度医德考评的加分项目。统筹省市县三级医  相似文献   

16.
声音     
<正>要在"因病致贫或返贫"治理机制上下功夫,构建积极有效的治理机制。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基础上,对"因病致贫或返贫"对象入户建卡,建立数据库,提出有效治理措施,并实行动态管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引导社会组织特别是慈善组织和社工机构积极参与对"因病致贫或返贫"的治理。——民建中央副主席张少琴认为,在有限时间内,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转变观念,创新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7.
微观天下     
正"医治"因病致贫返贫最近,国务院扶贫办表示,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对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回头看"。数据显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所有贫困户里的占比达44.1%。而另一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8962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占到42%。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这种状况令人反思。【评论】国务院扶贫办洪天云:在贫困地区、贫困乡村,每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人病了,不仅他自己丧失劳动能力,没有办法使家庭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8.
当前,脱贫效果对扶贫政策的依赖性、重大支出导致返贫、人力资本培育与养护不足等因素影响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为此,政府在脱贫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应做到实施精准、退出有序、动态跟踪、相机有为,正确处理扶贫产业各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加大对贫困地区家庭重大支出事项的支持力度等,从而确保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创造》2017,(3)
正全国两会接近尾声,习近平总书记去了六个团组,对一些重要工作做出新部署,给各级领导干部划好了重点。1.脱贫攻坚对扶贫干部,他要求"坚守岗位""要保持人员的稳定"。对扶贫工作,他强调"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他还严厉告诫,"不要脱离实际随意提前","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脱贫又返贫"情况,他开出"药方":"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邮储银行通过"银行+合作社+农户"的金融扶贫模式,发挥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因地制宜推进产业扶贫;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发挥邮储银行网络、资金优势,因势利导、把脉开方,助力脱贫项目上马。"全村102户贫困户,96户实现脱贫,641户家庭,138户正完成阶段性旧房改造……"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和邮储银行海南省分行定点扶贫的支持,一幅脱贫攻坚的画卷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黎族村寨加章村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