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董柞壮 《当代亚太》2021,(1):106-129
既有对领土争端的实证研究主要基于争端方行为的差异,采用"挑战方"与"目标方"的分析框架,认为前者有动机改变争议领土现状从而主动发起挑战,后者则缺乏此类动机.然而,此类假定忽视了领土争端各方立场的差异及其对争端升级与解决的影响.根据对争议区域现状的态度,争端中的国家可以分为"主权声索国家"与"安于现状国家",两者在争端中成为"挑战方"的概率不同.在领土争端升级与否的过程维度上,双方均为"主权声索国家"时,博弈的空间较小,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领土争端更易发生冲突.在领土争端有无解决的结果维度上,"主权声索国家"间的领土争端因为更容易克服信息不完全问题,从而更可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在搜集数据并构建模型的基础上,大样本统计分析的结果验证了这一结论,即"主权声索国家"间的领土争端更容易演化为冲突,最终也更容易解决.结果表明,争端方的立场决定了其在争端中的策略,并对争端讨价还价的过程与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邵建平  刘盈 《当代亚太》2012,(5):138-156,160
东南亚国家中的马来西亚、印尼和新加坡通过国际法院裁决的方式成功地解决了相互之间的岛礁主权争端。在对马来西亚与印尼、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岛礁主权争端案的裁决过程中,国际法院综合考量了有效控制、继承、禁止反言和先占原则。马来西亚与印尼、马来西亚与新加坡通过国际法院裁决解决相互间岛礁争端的经验对中国更好地维护南海主权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国际法院主要依据实际控制原则和禁止反言原则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之间的白礁岛、中岩礁和南礁争端作出判决,这进一步延续了国际法院在解决领土争端中运用有效控制原则的趋势.但是,应当明确的是,有效控制原则、时效原则、先占中的有效占领原则、时际法原则、关键时刻等的适用场合及条件是有区别的.根据我国对钓鱼岛、南沙群岛等享有主权的历史事实,以及对有关国家非法占有我国岛礁等行动的持续反对,实际控制原则并不适用于钓鱼岛、南沙群岛等有关领土争端.此外,我国并未接受国际法院的管辖,有关争端不会诉诸国际法院解决.但为防止有关国家利用有效控制原则,通过向无人岛屿移民等行为企图造成有效控制事实,我国应对有关争端领土加强管理和控制,而对被他国控制的无人岛屿等应采取多种手段及早解决.  相似文献   

4.
由于历史、地缘政治等原因和国际海洋法对马来西亚的刺激,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对白礁岛的主权归属展开了长达29年的争夺.新马两国对白礁岛主权归属的争端对新马双边关系和东盟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双方对白礁岛主权的争端过程和争端通过海牙国际法院得以解决也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南海问题涉及到"五国六方"(中国、越南、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在内的"五国六方"),矛盾集中在南沙岛礁的主权归属、海域纠纷等方面。美国并非南海争端方,但却成为介入南海地区的实力最强的域外大国。美国对南海地区的介入是一个历史过程,自从奥巴马政府实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以...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中国合法拥有南海U型线内的领土主权为出发点,结合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政策,判定中国对其他有关南海声索国作出了自我克制的举动。在此假定下,文章分析了在争端中的相对小国坚持独占其所主张的全部争端利益和可以有条件地接受共同开发所主张的争端利益这两种情况下,面对中国的自我克制举动,它们是如何与中国进行互动并对南海争端的解决产生影响的。文章还对中国在非争端国没有实质介入的情况下愿意作出自我克制,而在非争端国介入的情况下,面对有关声索国的挑衅则予以了坚决回击这一现象,从心理预期、国家尊严与荣誉、观众成本效应以及合作进化理论等视角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余文全 《当代亚太》2021,(4):97-129
中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的南海争端,涉及岛礁归属、海域划界、行政管辖、资源开发等多项议题.处理争端时,越南决策者基本选择有限对抗,菲律宾决策者有时选择有限对抗、有时选择强对抗,而马来西亚决策者倾向于合作.既有研究从整体比较与个别研究两种路径考察其中原因,但存在分析深度不够与解释范围狭窄的不足.文章基于心理所有权理论,建立了以控制力度、投入程度为自变量,议题属性为调节变量,决策偏好为因变量的理论框架.运用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方法,考察越南、菲律宾以及马来西亚决策者在南海争端中,为何表现出不同的决策偏好.研究发现,决策者在争端中的决策偏好,由各声索国对声索岛礁的控制力度或投入程度,以及决策者关注的议题共同塑造.  相似文献   

8.
针对纷争不断的南海主权争端,美国多年来形成了对主权争议不选边站队、反对妨碍航行自由、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的"三不"政策。但是近年来,随着菲律宾和越南等国不断在南海寻衅滋事,南海紧张局势持续升温。出于对中国崛起的疑惧,美国开始积极地介入和干预南海事务,在旧有的"三不"政策基础上,对其南海政策做出两项直接针对中国的调整,即反对以历史依据提出主权声索和反对以双边谈判的形式协商解决南海争端,从而形成了美国针对南海的"五不"政策框架。在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下,美国日益偏离其对南海主权争议的"中立"立场,在偏袒菲律宾和越南等国挑衅行为的同时,公然挑战中国多年来坚持的南海政策立场,导致南海主权争端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党在20世纪80年代转型后,致力在马来西亚建立"伊斯兰国"。"伊斯兰国"与巫统主导下的民族国家建构是完全不同的建国方向,两者在最高权力的来源、统治阶层、意识形态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伊斯兰党现阶段重提伊斯兰刑法后,引起马来西亚两线制的重新分化与组合。由于政党之间的建国理念相异,马来西亚未来的建国方向大体上有三种:马来人主导下的民族国家、伊斯兰国和多族群国家。另外,伊拉克与大叙利亚伊斯兰国组织在中东的崛起,令身处伊斯兰世界的马来西亚民族国家体制也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10.
作为南海争端声索国之一,马来西亚对南海东南部12个岛礁提出主权声索,并已武装占领了其中5个岛礁。与此同时,马来西亚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持续不断地开采南海油气资源,成为该海域油气开采的最大获利者。长期以来,马来西亚出于经济利益及防务安全的考量,实行务实的南海政策,尽量避免军事冲突,以政治外交手段捍卫其南海既得利益。近年来,随着南海局势的新发展,马来西亚的南海政策也发生了新变化,对华忧虑明显加深,但经济考量仍然重于主权争端;保持对中国的戒备性反应,但与中国防务合作亦不断加强;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反对域外势力介入南海问题的立场有所动摇。  相似文献   

11.
王子昌 《东南亚研究》2007,(4):25-28,92
在遇到领土争端问题时,东盟成员国没有诉诸于《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规定的高级委员会,而是诉诸于国际法院.虽然这一举措并没有违背《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规定,但却引起了学者们关于东盟机制作用的争论.国际法院的判决就东盟国家间领土的主权归属做出了明确的判决,但也激起了失利一方强烈的民族情绪.东盟国家间解决领土争端的做法及其结果启示我们:解决复杂国际问题的最好办法还是在于政治解决.而这正是东盟所一直倡导的原则和做法.  相似文献   

12.
1951年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只规定了日本放弃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而没有规定这些岛屿的主权归属,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当时认识到了中法等国在这些岛屿的主权归属问题上存在争议,美国难以解决这一争议问题;美国与英国围绕对日和会与对日和约问题的分歧,以及美英当时轻视南海诸岛的战略和经济价值,也是导致它们在该条约中没有规定这些岛屿归属的原因。防止这些岛屿落入新中国的手中并不是导致美国在条约中做出这种规定的主要原因。《旧金山对日和约》并不是南海争端的"根源"或"祸根",它也没有为后来的菲律宾及越南的南海领土主张提供任何法理支持,因此,不宜夸大《旧金山对日和约》的相关规定对中国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来西亚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中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国家。中国与马来西亚自1974年建交以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交往不断加强,合作日益密切。马来西亚华侨华人作为马来西亚的第二大族群,在马来西亚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马来西亚华人华侨也通过官方以及民间渠道积极参与中马两国的经贸往来及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中马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论文拟透过马来西亚华人华侨的状况、社会和经济地位,以及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分析,提出如何利用马来西亚华人华侨的优势,使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法德两国作为西欧两大国家,虽互为邻国,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却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民族主义类型:政治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而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位于法德两国的边界地带,该地主权归属经历了法德两国多次的争夺,谱写了一部微型的法德民族主义发展史。20世纪,法德和解,彻底解决了一个世纪以来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争端,揭开了两国民族从宿仇转为合作的新篇章,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同时为全世界处理边界领土争端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去年五月间,在英国的策划下,马来亚联合邦總理拉赫曼提出了一个所謂“马来西亚联邦”計划。这个計划企图把马来亚、新加坡、北婆罗洲、沙捞越和文莱这五个地区拼凑为一个總面积有33万平方公里,總人口約有1千余万的“马来西亚联邦”。其主要目的是企图建立反共基地,压制民族独立運动和加强殖民統治。但应当看到,英马双方亦各有打算,英国想通过这个计划,利用拉赫曼反动政权来鎮压新马和北婆罗洲、沙捞越、文莱三邦日益高涨的民族独立運动,继續保持英国的殖民利益,并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和剥削,抵抗美国势力的渗入;而馬來亚統治集团则想通过这个计划来达到其扩张领土的野心,提高其在东南亚的地位,加紧对这些地区人民的統治和掠夺,并有排挤华人經济文化的企图。 由于近年来美国势力在这些地区作别有用心的扩展,拉赫曼也不时有投靠美国的表現,这又不免引起了英国的团团疑虑。因此,英马双方目前在筹组“马来西亚联邦”的时间、步驟和方法上还有分歧。但应着重指出,“马来西亚联邦”計划是个反动阴謀,所以,现在正遭到新马和北婆三邦人民及华人的反对。 本期特将有关材料特别是把“马来西亚团结咨询委员会”所发表的备忘錄彙编成“马来西亚联邦”問題专輯,以供讀者参(?)。  相似文献   

16.
印尼经济概览 一、宏观经济的特征 根据世界银行的分类,印度尼西亚属于低位中等收入国家。1985年印尼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530美元,同年东盟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文莱除外)为:菲律宾560美元、泰国800美元、马来西亚2000美元、新加坡7240美元。菲律宾、泰国和印尼同属低位中等收入国家,而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则属高位中等收入国家。比较一下东盟各国在1965—1985年这20年期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  相似文献   

17.
渔业冲突是南海争端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在专属经济区重叠海域与岛礁归属争议海域两种情境下发生.既有研究对此未进行明确区分,通常笼统地把争议海域作为争端国在渔业冲突中的政策背景.事实上,争端国在两种情境下的政策选择出于完全不同的逻辑.由于只涉及专属经济区重叠的争议海域类似一块"公地",同时渔业资源具有共享性,促使争端国奉行竭泽而渔的政策而缺乏合作治理的动力.在岛礁归属争议海域,争端国面临控制或投入两种维权现状,损益认知构成其判断维权形势是否有利的决策参照点.根据维权现状的损益框架,争端国赋予渔业议题政治属性,将渔业冲突框定为主权和管辖权争端.  相似文献   

18.
林梅 《当代亚太》2006,4(10):59-64
印尼劳工大量流入马来西亚,并构成亚洲劳工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马来西亚取代沙特阿拉伯成为印尼劳工海外移民最多的国家。随着在马来西亚的印尼劳工数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非法印尼劳工的增加,在马来西亚的印尼劳工问题越来越受到马来西亚政府、媒体和民众的关注,甚至影响到两国的外交关系,成为危及两国关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本文将探讨在马来西亚的印尼劳工的基本状况、印尼劳工流入马来西亚的原因、非法印尼劳工进入马来西亚的途径以及印尼劳工问题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国理念、实践与政党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伊斯兰教国家之一,伊斯兰教国议题成为执政党巫统和反对党伊斯兰党争取马来选民支持、寻求政治合法性和打击对手的重要手段之一.华人政党也加入伊斯兰教国的争论,因为这关系到国家政体、民主、种族平等和多元宗教等大问题.在马来西亚政党架构、政党斗争、多元宗教和多元种族的特定条件下,伊斯兰教国议题成为近年马来西亚伊斯兰教政治化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随着马来西亚留学政策的转变,中马两国教育交流合作得以广泛展开.中国大陆赴东南亚"跳板国家"--马来西亚的曲线留学,一度成为留学新热点.当代马来西亚中国大陆留学生作为沟通中马文化的载体,在总体素养、留学趋势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开展对当代马来西亚中国大陆留学生问题的研究,对丰富中国东南亚留学生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