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我国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正面临"征收+出让"抑或"入市+征税"的模式选择难题。由于在公共基础设施成本与收益的测算、土地自然增值与非自然增值的区分以及土地增值税的税基、税率确定上存在诸多困难,征税模式在回收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和实现地利共享的目标上不占优势。而且,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还面临后续经营上的不确定性,从而会对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收和地利共享目标的实现带来更大风险。实际上,征税和征收绝非截然对立,土地增值税在性质、功能和效果上与土地征收有相似性,人为拔高征税地位,认为其比征收更文明的观点并不科学。因而,我们尚不能断定征税必然优于征收,故集体建设用地制度的改革仍需因地制宜,让"征收+出让"与"入市+征税"两种模式相互竞争、借鉴,并在地尽其利、地利共享的目标下获得融贯发展。  相似文献   

2.
公共财政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财政,公共财政着眼于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目的,满足公共需要,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本文认为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宪政建设的基本要求,它确保公平、正义的实现。但要使公共财政真正服务于人民,体现宪政的精神,必须建立法制化的监督体制,确保公共财政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3.
试论人格权的经济利益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晓峰 《河北法学》2002,20(5):55-58
传统人格权制度强调的是其中精神利益的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立,民事主体的人格开始具有更多、更直接的财产利益,对此,法律应予以确认,允许权利人在上述两种意义上使用和维护其人格权利。应该承认具有经济利益的人格权的可转让性和继承性,以充分体现人格权中的经济价值,维护权利人的利益。在人格权经济利益的保护方面应强调财产损害赔偿这种救济方式,为权利人提供更全而、公平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王京 《中国公证》2012,(11):45-48
随着资本市场时代的到来和日益显著的通胀现象.越来越多的中小投资者不断寻找各种投资渠道.追求自有资金的保值增值。实践中各种市场经营主体出现了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流的隐名投资人群体.这一群体的出现和对自身利益保护的关注。导致了对公证需求的增加。由于隐名投资人并不出现在法定登记证照上,其身份、权益都靠与显明权利人的约定和相互信任得以维系.  相似文献   

5.
数字环境下恢复著作权利益平衡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张今 《科技与法律》2004,10(4):52-58
利益平衡是著作权法的核心目标。自诞生之日起,著作权法始终追求在作者、传播者、使用者之间维系一种平衡。著作权法的平衡从两个层面得以实现分配机制和市场机制。分配机制,系由著作权法对各方权利义务作出规定,权利限制和例外就是这种机制的核心要素;市场机制,即通过授权许可合同使权利人和使用者各自“得到自己想要的”,实现双方利益的平衡。两种调节机制在模拟环境下为利益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环境下,著作权保护作品权利人和使用者之间的传统利益平衡如何实现?权利限制和例外规则是否适用、应作出哪些调整?使用许可合同这一平衡机制如何发挥作用?这些问题已成为数字环境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著作权权利限制和例外的法律根据进行分析后,对如何进行调整提出了一些基本想法。第二部分分析了利益平衡的市场安排,提出一些可尝试的“获得授权”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著作权制度中,著作权利益集中体现为著作财产权,即著作权人基于作品利用产生的收益权。如何保障著作财产权、建立有效的利益实现机制是学界探讨的热点。本文试图在考察著作权的利益实现机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著作权利益实现的方式、拓展、法律保护与限制,对其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土地开发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开发权的性质是公权力,其基本内容是土地用途管制和规划管理,土地开发权决定土地资源的初始配置,它是土地资源市场配置的基础。土地利用的公法调整是私法调整的基础。土地开发权是产生土地开发增值收益的决定因素,这是构建和完善土地开发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的法理基础。国家应当以土地管理者身份参与土地开发增值收益的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以实现土地开发增值收益社会分享的政策目标。作为土地所有权人的国家和集体以及其他民事权利主体,依据民事权利参与土地开发增值收益的初次分配。  相似文献   

8.
农民集体所有权的实现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集体所有权的实现机制韩松所有权的实现,就是所有权人以对财产的实际支配(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使财产保值、增值,实现享有所有权的目的。我国农民集体所有权在实质上是一定范围的全体农民集体直接享有的所有权,是把集体意志和利益同集体成员的意志和利益有...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征地中农民利益受损源于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城乡土地产权的二元结构导致了集体土地产权与城市国有土地产权的地位不平等,进而使农民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法抵抗国家对集体土地产权的土地征收行为;在土地征收过程中,我国实行"涨价归公"的补偿机制最终引发了农民与政府在分配集体土地转换为城市国有土地后增值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的热点问题,如何从法律上构建土地利益的公平分享制度,又是个难点问题。实现“公平分享”必然伴随一个制度创新,制度变迁的过程。土地利益的公平分亭法律制度应以机套公平为切入点,从明确权利、限制权力、宏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等三层面进行构建。这一法律制度的实现是可以用经济性标准和社会性标准去评判其优劣的。  相似文献   

11.
监狱机制创新是实现我国监狱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促使监狱以教育改造工作为重点,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重要前提。本文立足于我国监狱实现职能单一化的大改革、大变化、大发畏,从我国监狱经济利益机制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入手,在对监狱经济利益机制的弊端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削弱、铲除监狱经济利益机制的措施和重构监狱新型激励机制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利益盗窃与有体物盗窃共享“财产静态控制关系”的保护法益,其解释论不能突破“盗窃”的语义边界,这是形塑其客观构造的前提。套用占有理论的解释论忽视了利益变动与有体物转移的区别,具有片面性。立足利益盗窃与有体物盗窃的共性,结合财产性利益的特质,利益盗窃的客观构造应为“侵入权利人控制领域-打破权利人控制-取得财产性利益”。这一构造既契合盗窃罪财产静态控制关系的保护法益,也未突破“盗窃”的语义边界。由于利益变动的抽象性,须通过行为要素互补等精细化解释,确保利益盗窃客观构造的明确性。“侵入权利人控制领域”对利益盗窃的成立必不可少;“打破权利人控制”包括了转移、消灭、设定义务三种行为方式;“取得”的认定应注意素材的“同一性”与“同质性”之别,并强调终局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和化解社会风险是市场经济体制中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而怎样构建公共财政应急反应机制,是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崭新课题。本文从公共风险与公共危机是现代社会的常态这一基本立论出发,认为应急反应机制是公共财政框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分析了中国当前应急机制的现状与问题基础,最后提出了构建公共财政应急机制的若干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农民土地产权资本化经营实现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农民土地产权保护的核心是重构土地财产权与土地行政权、国家征地权的关系,使之真正成为农民自主支配的资产和经营资本,通过"产权-资本"循环与增值均衡机制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供给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依据农民土地产权资本化经营的要求,国家建设征地补偿制度的创新思路是按照土地资本替代原则确定补偿标准。国家支持农民土地经营增值政策的可选方案就是在实现农民土地私人投入收益内部化的基础上逐步向超产权的收入均衡支持过渡。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是多种利益的集合体,必须抓住建立健全利益机制这个核心,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汪东升 《行政与法》2013,(11):14-19
经济激励机制是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调整利益分配关系,能够弱化经济激励机制,遏制地方政府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利益分配关系的调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不同级别地方政府的土地收益进行调整;二是对失地农民、国家及边远地区农民三者之间的土地收益进行调整和规范;三是以事权和财权相匹配为基础,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份额进行调整,以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弱化其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相似文献   

17.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从国家、集体、经营者和农民角度分别回应了土地制度变革的需求.相比较于其他农地流转方式,通过信托方式流转农地可以更好实现更新农地经营模式,确保农民土地利益以及实现农地保护制度等目标.当前,我们有必要梳理“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土地信托的法律结构,从注重制度建设、完善土地信托的配套制度,并树立信托法思维等角度完善土地信托制度.具体而言,政府可以通过在村集体组织内设置专门的咨询机构,为有意向参与土地信托流转的农户提供咨询服务,让农户发现土地信托制度的优点,进而运用该项制度.需要明确土地上各项权利的内容,厘清权利的边界.建立不动产信托登记制度,公示土地信托的信托财产和信托关系.为投资于农地流转信托所获得的收益实行适当的税收优惠,发挥信托的融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权利人依法对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占用、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是我国一种特殊的权利。本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论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采取的是用益物权说,第二部分介绍了现行法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定,第三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规定及分析,分别从法理依据、物权法立法目标和农民利益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一部分得出结论,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有条件的设定抵押。本文旨在讨论《物权法》颁布后,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界定和讨论,希望对实现农村土地经营多样化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9.
针对令人堪忧的财政赤字及公共债务现状,法国在最新的宪法修正案中提出了以“黄金法则”为原则的公共财政平衡宪法草案。以此宪法草案的出台为背景,从全新角度阐述了公共财政领域内经济逻辑与政治逻辑之间的矛盾,分析了公共财政平衡法律的实施范围及如何运用不同的时间标准来判定公共财政是否达到真正平衡,详细解释并重塑了财政赤字的定义及公共支出的分类。有关公共财政平衡的法律规则必须更为灵活,并且需要通过一个多年制的整体框架,将法律规范与公共管理行为相结合,才能建立起一种能稳定并有效控制财政赤字及公共债务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TRIPS协议将医药产品纳入专利保护范围以后,引发了国际社会对药品专利和公共健康二者利益如何平衡的争执。本文在浅述药品专利保护与公共健康双方争端由来的基础上,浅谈了争执双方的利益所在,然后从社会价值、知识产权制度的利益衡平目标等方面分析后,笔者认为,在当前公共健康不断受到AIDS、SARS、禽流感等高发传染性疾病的挑战的情况下,应在保护药品知识产权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公共健康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