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恶劣的社会治安状况使美国人处于普遍的心理焦虑之中,给社会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那么美国人是如何消除焦虑、重树信心的呢?探讨这个问题可对我国当下化解社会焦虑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美国六、七十年代学生运动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60、70年代的美国学生运动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影响上讲,都可以说是世界青年运动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事件。本着抛砖引玉的宗旨,本文拟分析一下美国六、七十年代学生运动爆发的基础和产生的原因,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是美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加速变化的时期,国家处于不断地发展之中。以霍拉斯·曼为代表的学校教育改革者,于19世纪30—60年代在东北部发起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学校改革运动——公共学校运动。公共学校被认为是美国现代公立学校制度的前身,并且是19世纪大多数时间里绝大多数美国人受到的全部正规教育,所以公共学校的道德教育也成为了这一时期学校道德教育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日本媒体近日报道,一批解密文件显示,20世纪60年代初,美军在冲绳进行针对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生物武器试验。这并非美国首次被爆出研究生物武器,美国生物武器项目始于上世纪40年代,著名试验基地有位于犹他州、处于高度机密的达格威试验场。1969年,尼克松总统正式叫停美国攻击性生物武器研究。美国这20多年的生物武器研究一直备受争议,不仅试验内容不公开不透明,而且对试验对象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5.
一、新经济的内涵与特点1 新经济的内涵。新经济现象起源于美国 ,这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变革。 70年代前 ,高就业与高增长总是伴以高通胀 ,而低通胀始终与低就业、低增长为伍。 70年代后 ,高通胀与高失业、低增长则形成了“滞胀”。然而 ,美国经济迄今已实现了连续 9年的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 ,不仅创造了其战后经济增长期最长的记录 ,而且各项经济指标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中。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现象 ,也是传统经济学无法加以解释的 ,人们因此将其称之为“新经济”。 1994年美国《商业周刊》第一次提出美国已进入一个生产力快速增…  相似文献   

6.
邰言 《统一论坛》2015,(3):65-68
中美建交打破坚冰台孤悬海外枉图强金门炮战后的十几年,两岸基本上风平浪静。时间进入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上各种政治势力急剧分化和重新组合给处于胶着状态的两岸关系带来了新的变化。国共两党展开了新一轮的角逐,与以前大相径庭的是,角逐方式由战场上的你死我活,转到国际舞台上的针锋相对。影响国共两党在国际舞台上展开新角逐的重要因素就是美国。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就任美国  相似文献   

7.
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一位作家将海明威作品的情绪归为“迷惘的一代”;继而,“垮掉的一代”又随着嬉皮士、吸毒者的增多而成为那一时代的欧美青年特征。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第三世界国家的反抗浪潮,美国的反越战等风暴,法国、西德的学生运动,形成了这一时期青年的共性:“反抗的一代”。 90年代,欧洲青年们的思想生活轨迹又伸向何处? “他们是收起锋芒的一代”。欧洲问题专家说。  相似文献   

8.
回首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一直处于隔绝中。这种极不正常的状况牵动着许多炎黄子孙的心,出生于湖南祁阳、时任美国威斯康辛大  相似文献   

9.
《政协天地》2016,(4):62-63
中国制造业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我们要和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去比较,而不能一味和美国比。美国已处于后工业化时代,领先了我们整整半个世纪。我们今天和日本20世纪70年代初期比较更合理。这样就会发现,20世纪70、80年代日本在电子行业的创新无与伦比,但中国应该有信心能做得比日本还好。首先,我们的增长速度会超日本;其次我国资本市场比日本发展得更好。日本资本市场很糟,80年代日本股市疯涨,90年代初却崩盘了,之后就再  相似文献   

10.
勇素华 《台声》2002,(8):11-13
自1987年台湾当局宣布解除“戒严令”后,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台湾不断掀起“大陆热”,从到大陆投资、经商、打工到买房,可谓热浪滚滚来。与此同时,台湾学生也赶潮似的逐渐形成了一股到大陆求学的热潮。虽然台湾当局企图以不承认大陆学历来拖住台湾学子前进大陆的步伐,但是仍然阻挡不住其一浪高过一浪之势。欧美国家不再是台湾学生出岛求学的最佳选择台湾学生求学海外始于20世纪50年代,六七十年代掀起了高潮,最初主要流向美国和日本等国家。20世纪80年代,在所有美国外来学生中台湾学生人数排名都是第一。从9…  相似文献   

11.
案例教学法是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它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上效果显著,逐渐被美国作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加以推广。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是从1990年以后开始的。本文所谈的主题式案例教学法就是"案例式教学"中的一种。所谓主题式案例教学法,笔者的理解是:教师根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朱镕基总理在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全体师生和清华其他院系学生代表作演讲时,谈到大家都非常关心的中美关系问题。朱镕基说:“目前中美处于一个比较敏感的时期,我们的观点是沉着应对,冷静观察。” “有人说,中国要靠美国,因为美国是中  相似文献   

13.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特指20世纪50至60年代兴起于美国、60至7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一种人本化教育思想,一直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客观分析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后认为,借鉴并应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可以有效消除高职学生的情感压力,帮助他们走出英语学习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世界进入80年代以后,人们已注意到:当一股毫无温情的拜物狂风猛烈地席卷了欧美及其他工业国家之后,那曾一度活跃在60年代、70年代青年学生心中的带有强烈政治激情与确信无疑的理想主义似乎荡然无存了。然而,当代欧美青年大学生的政治面貌怎样?他们在以什么样的姿态迈向未来?美国教育问题专家阿瑟·莱文针对美国大学生写的这篇文章给我们作了简单的回答。  相似文献   

15.
朱慧 《前沿》2012,(2):44-45
价值澄清理论起于20世纪20年代,成于60年代的美国。作为当代西方较有影响的德育流派,引起了各学界的褒贬不一。本文在客观分析价值澄清理论的利弊两方面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发展主体意识为主,锻炼学生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以学生实际生活为主题,着力改进德育教学方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郑剑 《黄埔》2012,(6):41-43
自1990年代末以来,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逐渐成为两岸关系的热门话题。但是,十多年来,这个议题至今仍缺乏实质性进展,目前基本处于止步不前状态。究其原因,不仅有岛内因素的制约,更有外部因素的千扰牵制,特别是美国从中作梗。美国对这个议题的态度是有变化的。在李登辉和陈水扁执政时代,美国比较积极,其主要目的是制约大陆对台动武,防止“台独”引发战争,以避免引火烧身。马英九上台后,  相似文献   

17.
舍伍德·安德森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坛一位具有特殊地位的作家。他的作品因为揉杂了各文学流派的特点而呈现出多元化的创作风格。在他的著名短篇小说《林中之死》里,安德森借鉴了弗洛伊德关于精神分析上的一些观点,特别是弗洛伊德关于压抑的概念,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处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乡镇转型期的妇女和她悲惨的一生。  相似文献   

18.
一、 新经济的概念   “新经济”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在 1996年提出的,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而且新经济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到现在,关于什么是“新经济”,学术界并未达成共识,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大家公认的定义。新经济作为新事物,是相对传统经济而言的,产生于传统经济,从传统经济中脱颖而出。   传统产业经过工业革命以来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基本上处于维持状态,即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零增长”状态。在 70、 80年代,美国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即经济“滞胀”。经济的滞胀,说明传统产业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一个多事动荡的年代,各种形式的青年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在这一时段的历史舞台上,青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独特的群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反文化运动是青年在文化领域展开的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作为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国学者对这一文化现象给予了相当的重视,研究成果日渐增多。学者对美国历史上这一文化现象从兴起到消亡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青年群体以及他们的反文化现象,对我国社会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也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1999年11月4日 ,美国国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最后文本 ,该法案取消了30年代大萧条时期实行的将近六十年的限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分业经营的法律 ,从而将使美国金融业迈入一个新的时代。11月12日 ,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这项意义深远的金融改革法案 ,废除了对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业务的限制。美国金融专家普遍认为这项法案将使美国的金融机构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因为这项法案拆除了过时的壁垒 ,赋予银行重要的新权利。了解美国金融业历史的人都知道 ,美国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