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妙的“世界之窗” 旅游归来,友人问我去了何方,答曰:“周游列国。”友人一愕。当看到以法国埃菲尔铁塔、巴黎凯旋门、德国科隆大教堂和美国尼亚加拉大瀑布等为背景的我的照片时,更感大惑不解。周游列国,岂能于两三天内完成?不信吗,照片所示又作何解释?一时无语。我不禁哈哈大  相似文献   

2.
周老字伯炎,湖南人,今年85岁高龄,依然敏捷而健谈。他与先父是老同事,我自小称他为周叔叔。知道他是飞行员,而且是飞过驼峰的老飞行员。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我产生了听周老讲讲驼峰往事的愿望,老人家欣然应允。周老拿出一本小相册,里面是周老和一些外国友人的合影。其中,有一张是老人在一座纪念碑前的拍的,碑座上有一条大横幅:“二战驼峰飞行纪念仪式”,老人家说:“这是1995年5月29日,在昆明筇竹寺附近的驼峰飞行纪念碑前拍的。在美国,有一个驼峰驾驶员飞行协会。初期只有飞过驼峰的飞行员参加,后来扩展到当时与驼峰方面有关的人…  相似文献   

3.
“每逢佳节生孤寂,辄遇生辰叹暮迟”,这是我十年前的诗句。友人说:“看来你的心境至今没有改变”,也许如此。节日、生辰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欢愉的,对我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4.
辛已仲夏七月,福柱君偕从兄国龙君偶进兰州,寓友人处。一夕闲暇,国龙突发奇想,力促福柱挥毫作书。福柱难拗其诚,因研墨舒笺,飞毫染翰。  相似文献   

5.
正友人D君打来电话说,她在假日期间,任何旅游胜地都不去,所有家务杂事都没管,只与心爱的人窝在家里,泡一壶台湾冻顶,一边慢慢地浅咂品尝,一边缓缓地朗诵诗歌。我一听,不由打心中喷出一句:唉呀呀,这两口子真是浪漫到家了。如今,满世界去找如此浪漫的家伙,恐怕打着灯笼也难找到噢。若问:何谓浪漫?何处寻觅浪漫?十字街头,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接吻,浪漫吧?花前月下,一双恋人揽腰携手漫步在幽幽小径,浪漫吧?两位老人,在儿孙的簇拥下,切下  相似文献   

6.
2008年10月15-18日,由中国非洲史学会主办、山西大学和山西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承办的"中非关系与当今世界"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太原召开,来自内地和香港共40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经济界人士、援非志愿者以及在华非洲友人等总计200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以主会与分会的形式次第展开,呈现出中国非洲研究的多维度、多面向特点.  相似文献   

7.
日本大众文学是日本"近代""民族国家"确立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日本"近代"大众文学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大正末年到昭和十年(1935),作家多将时代背景设置在幕府末期至明治初期,实质是通过文学的方式对近代民族国家的"大日本帝国"的历史的再发现;第二时期,昭和十年至1945年战败,作家大多表达了作为"大日本帝国"国民一员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体现了日本知识阶层的"国民化",这一时期的《宫本武藏》更被认为是日本国民自我的确认之作。然而,从战时的《宫本武藏》到2010年时代小说《天地明察》的畅销,我们仍能透视出内在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8.
马宁曾是30年代"左联"的首批作家。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中,他与夫人结伴同行,他俩的名字就是一段动人的故事。马宁原名黄振椿,因崇敬马克思和列宁,便有了此名,为了和王玉秀结成革命夫妻,建议她改名为王斯,斯者,斯大林也。笔者曾有幸得到马老夫妇签名相赠的3张不同历史时期的合影,每每打开相册,主人公那既浪漫又坚贞的爱情画面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浪漫夫妻1931年,"左联"五烈士在上海英勇就义后,马宁奉党组织之命紧急转移,只身漂洋过海,到达马来亚后,受聘到联邦霹雳州首府太平华侨公学振华中小学担任中学部主任。当时…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为了把中国东北变成进一步侵华犯苏的基地,在穷兵黩武的同时为维持伪满傀儡统治的稳定,将伪满"建国精神"与"国防"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建国精神"为伪政权进行张目的存在价值,决定了伪满"国防"带有明显的虚伪性与脆弱性。  相似文献   

10.
在伪满“建国精神的设计者”橘朴的“王道政治”理念中,“农民自治”是其核心内容,是其设计的“满洲国”作为“东洋”农业国家发展的独特道路。橘朴的“满洲国”“农民自治”论的产生,源于其对资本主义前途失望而产生的对第三条道路的追寻理想,是站在对中国社会深刻认知的基础上,糅合日本国内“大亚细亚主义”、农本法西斯主义等思想的产物。其理论中虽然包含一定的理想主义,但主要牵绊着日本侵略者利益的算计,同时缺乏精准的设计和明晰的实现路径,因此,不仅是无法实现的乌托邦,而且最终成为为日本侵略者服务的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节日、节令文化是十分丰富的。春季除春节、清明等重要节日外。夏历二月二和三月三也是重要的节日。二月二:踏青节二月二,又称踏青节,这个风俗唐朝时已经有了。白居易《二月二日》诗中说:“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  相似文献   

12.
独联体大致经历了重独轻联、抑独促联、整独局联三个发展阶段。作为一个具有协调性质的特殊国际组织,独联体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一个“独”与“联”的问题,即各成员国既要保持自己的政治、经济独立,又要在独立的基础上,组建有利于自己的联合体。独联体最终将形成何种模式,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在特区确实存在,而又被人忽视了的特殊生活群体。她们是打工者,每月拿着3000-7000元的高薪,令普通打工妹羡慕得眼红!这就是深圳涉外保姆。那么,这些女性的经历到底如何?  相似文献   

14.
我的根     
友人要我写写北京,我有点发怵;友人说:“你就写你的根嘛!”我想了想,根好像在西城。于是,就出来这么个题目。  相似文献   

15.
"七七"事变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一系列军事行动的同时,加大了思想文化上的侵略力度。战争期流行的"东亚协同体论",就是为从思想文化上进行殖民扩张而制造的侵略理论。与伪满"建国精神"相比,这一文化渗透方式更加暧昧、更加隐蔽。从思想的内部关联看,可以发现它们具有同质性。  相似文献   

16.
日本侵华时期,大批日本左翼转向作家,迫于各种缘由来到中国东北,在殖民主义政权猖獗之时,他们在文坛上留下了众多的殖民主义色彩的“标识”。牛岛春子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她以一个“满洲国”官僚太太的身份目睹了“满洲”殖民政权的衰微,又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纤细笔触诠释了统治民族眼中的异地异风异人。本文力求从历史叙述的角度揭示“左翼转向作家”牛岛春子笔下的“民族协和”景象,以资为剖析日本殖民主义政权的侵略政策提供一个历史的昭示。  相似文献   

17.
一城白雪,凋残春草;纷纷扬扬的雪花,送走了书坛大家刘炳森。 2月 15日凌晨 4时,炳森走完了他生命的 68个年华的最后终点。墨渖欲滴,锥管悬寂,令人心痛而亟罄哀忱。 我与炳森有近 20年的交往。上世纪 80年代中期由画家友人介绍相识,过从未密,却成为淡泊之交。炳森为人颇忠厚,念旧,重情。他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之后,声誉日隆,相继又担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等职,社会活动、讲学、出访冗杂,加之我惧趋势之嫌,交往渐淡。上世纪 90年代中期,我曾被借调到中国文联,参与创办《中国艺术报》,因工作关系,与炳森更多过…  相似文献   

18.
"9·11事件"以来,"东突"势力中的极端恐怖组织日趋边缘化并出现分化。其中一部分组织"圣战化"倾向日益突出,其威胁仍在上升;另一些组织则与相对较为温和的"东突"分裂组织合流,加快整合进程;与此同时,"东突"势力主流实行策略调整,试图扭转劣势。由于与极端恐怖势力藕断丝连以及内部的权力斗争,"东突"的这一轮"转轨"努力成效有限。本文剖析了这些新动向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东突"分裂势力的发展趋势,认为"东突"组织中"东伊运"等恐怖组织出现边缘化、"圣战化"趋势,而"世维会"的影响则呈不断扩大之势,有可能确立其在境外"东突"分裂势力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齐白石先生是我国现代书画家、金石家,在画坛颇具盛誉。齐白石还是位老寿星,一生心宽体健,近百岁才过世,这是与 他长年恪守“七戒”养生之道分不开的。   一戒酒。齐老经常要参加酒宴,可他每次赴宴时都说:“谢谢,我不会用酒。”谢绝饮酒。   二戒烟。齐老一生不吸烟,家中也不备烟,友人来访以清茶相待。   三戒狂喜。齐老的书画大都作为珍品,即使入选国际画展,他也能平静对待,以防乐极生悲。   四戒悲愤。齐老一生豁达开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因一时得失而悲愤恼怒。 五戒空思。齐老除作画构思外,从不空思幻想。 …  相似文献   

20.
有位朋友参加一个商业考察团,刚从纽约归来。被问及“什么是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他答道,是一家华裔开的餐馆——“一碟盐”。   原来,该餐馆地处纽约繁华闹市中心区,那儿有著名的意大利咖啡厅,法国饭店,麦当劳分号……在这租金十分昂贵的地段,“一碟盐”餐馆何以能够生存下去,颇引起友人探究的兴趣。   原来,其诀窍是:对中国来宾,可提供最上等的中国菜——并非单一的粤菜或川菜,而是选中国菜的精华。厨师也是来自中国各地。如果是外国人来吃,则提供带点外国化的中国菜,但仍然保持中国菜的特色。该餐馆配置有三角钢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