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础教育是奠定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的关键时期,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政治课教学,则是一个不断追寻伦理道德之"真"、思想品德之"善"以及行为举止之"美"的人格教育,因为它所担当的是培养人初步具有对社会、对自然的关爱之心,懂得爱家、爱国、爱他人、爱自己的社会责任.阐述了对人文精神的再认识和当前进行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在当前的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进行人文教育的想法,从而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的崇高的人文情怀,使我们的孩子在这块芳草地上自由呼吸、成长,自如生活,最终使我们的孩子在这块芳草地上托起我们伟大祖国新世纪的美好明天.  相似文献   

2.
张静  姚运标 《学理论》2013,(3):173-174
英国著名教育家罗素通过自己的实际生活和教育经历,将他的教育观荟萃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其中谈到了爱的教育思想,爱的知识是正确行为的两种主要因素。在爱的教育中他将亲子之爱与性爱做了区分,以及提出了爱的教育思想与弗洛伊德学派的"俄狄浦斯情结"中的爱的异议。同时他倡导爱的教育要尊重儿童,不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在家庭中要树立父母的榜样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胜花  刘银花  邢国民 《学理论》2010,(11):176-177
爱是个只能意会不好言说的词汇,而教育的爱要让学生理解接受从而产生爱的互动。爱不是抽象的述说,需要具体行为的表达。本文试图从对英文单词"LOVE"这四个字母的具体组成,解读与诠释教师爱的丰富内涵,以便减少爱的盲目与浅显。"LOVE"是由listen—倾听、obligate—感恩、valued—尊重、excuse—宽恕这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如果我们所有的教师都能在教育这个百花园中播撒"宽恕"的种子,接受"倾听"的雨露滋润,沐浴"感恩"的阳光、吮吸"尊重"的芳馨,真正的教育之"爱(love)"就一定会开出艳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4.
臧峰宇 《理论导刊》2008,1(2):25-28
政治理想致力于对政治现实的超越,力图改善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命运,任何理想都具有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过程,马克思政治理想同样如此,它是在对旧世界的批判中逐渐成熟的.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考察可以追溯其政治理想之源,通过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性借鉴,马克思确立了哲学变革的价值指向--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现实的个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作为政治理想的期望所在.马克思对柏拉图主义以来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是通过对政治哲学的颠覆实现的,在此过程中确立的"人类解放"的政治理想在政治实践中生成.  相似文献   

5.
"亲其师,则信其道"这句古训时刻告诫我们:但凡能够赢得学生尊敬和爱戴而且在教育上有所建树的教师在他们教育生命的词典里决不会少了"爱"这个字。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  相似文献   

6.
陈诗乐 《学理论》2012,(26):205-206
萨特的自由选择观主要包括:人是自由的,人的选择是自由的,人的自由选择要承担责任。"学生选择自由意识和责任意识缺失"是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处理"选择自由与责任"关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萨特的自由选择观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让"自由"的新理念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要高扬教师主体性,明确教育者的自由与责任;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进行自由选择并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1,(6)
老子哲学中的"慈爱"思想和墨子哲学中的"兼爱"思想都被认为是"无差别之爱"。但是二者有着深层次的区别。笔者认为,老子的无差别之爱其实是齐"自我""非我"于"无我",建立在人的主体性的弱化、人完全遵从"道"的规律的基础上,而墨子的无差别之爱其实是将"非我"纳入"自我"之中,人的主体性由此凸显。二者的无差别之爱的深层次结构性区别在于他们各自的哲学中"人的主体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代教育的先驱者蔡元培,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许多独特而深刻的见解.本文从分析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来源入手,重点论述了蔡元培教育思想中"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自由和平等不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政治理念。随着现代性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方式不断展开,现代政治逐渐分化出建构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种方法论。建构主义以个体为基础对应然的自由和平等之原则进行"论证",历史唯物主义则从历史和"类"的角度对自由和平等的历史合理性以及实现路径进行"解释"。从结果来看,对二者关系的建构主义解读使二者陷入抽象化和形式化,而历史唯物主义解读则使其回归真实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0.
郭天秀 《学理论》2013,(29):259-260,354
费希特教育思想以"实践"和"自由"为两翼。教育是人塑造自我的一种实践活动,致力于使人成其为人。在实践以其自身为目的的完满性上,实践是自由的,教育也是自由的。然而"实践"在知识的实践应用这一意义上却与以自身为目的的要求,即"实践"和以其自身为目的的完满性自由相矛盾。为解决此矛盾,费希特从"技艺"出发,提出教育应培养一种"科学的知性应用的艺术",使"实践"重获完满性自由,并完成人的使命、实现社会的共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城"加"市"。同样,城市有以"城"(权力)为基础的治理,也有以"市"(市场)为基础的治理。以权力为基础的治理是权力、等级、封闭型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治理是自由、平等、开放式的。以权力为基础的城市治理以对人的治理为基础;以市场为基础的城市治理以对住房的治理为基础。以权力为基础的治理,也可以从封闭走向开放,并给自由和繁荣提供充分的空间,也会从开放走向封闭,并制约城市内在的自由调节能力,使得城市病越来越严重。城市需要治理层次的治道变革,而不仅仅是策略层次的治道变革。  相似文献   

12.
自由和平等不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政治理念。随着现代性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方式不断展开,现代政治逐渐分化出建构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种方法论。建构主义以个体为基础对应然的自由和平等之原则进行"论证",历史唯物主义则从历史和"类"的角度对自由和平等的历史合理性以及实现路径进行"解释"。从结果来看,对二者关系的建构主义解读使二者陷入抽象化和形式化,而历史唯物主义解读则使其回归真实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24)
《第七天》是余华继《兄弟》之后沉寂八年首次出版的长篇小说,无论是批评界还是广大普通读者群,对这部作品争议都很大,因此这部小说也就成了我们不得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试图从文本入手,以作品中描写的"爱"为切入点,通过对作品涉及的亲人之爱、情人之爱以及鬼魂世界的爱的分析,挖掘隐藏在"爱"背后的现实意义和现实批判性。  相似文献   

14.
父亲爱的教育 父亲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爱世间一切有生之物,他爱人类,更爱儿童.他认为"世间最尊贵的是人",而"人间最富有灵性的是孩子".孩子做事认真,心地纯洁,对世间毫无成见,对万物一视同仁.孩子好比一张白纸,最初在这白纸上涂色的,便是自己的父母亲.我生长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中.我们的母亲是一个善良而懦弱的人.  相似文献   

15.
丁立卿  兰玉艳 《学理论》2010,(29):16-1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哲学与经济学双重批判的方式指出,蒲鲁东、傅立叶、圣西门等主张的共产主义的根本缺陷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现实生存方式的前提下意图实现人类的自由解放,这是一种乌托邦的空想。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解放诉求不仅在于扬弃私有财产,更为根本的是否定与变革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命存在方式,形成新的共产主义的生存方式。在变革生存方式的语境中,此种共产主义的特质是: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从片面性走向全面性,从利己性走向社会性。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8)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伟大变革有两方面,一方面实现的是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到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实现的是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转变。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当代价值首先是马克思哲学所确立的实践思维方式的价值,其次是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现实的人的变革的价值:"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原则的确立是立足于马克思哲学转变之后的现实人学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7.
许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份,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生态型领导"模式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其中最关键性的问题之一,是通过领导观念和领导方式的变革,提高各级、各类领导班子和领导者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构建"生态型领导"模式,实现"生态型领导",则是实现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我国,构建"生态型领导"模式,涉及到领导活动领域的一系列变革.当前,主要应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一要全面推进领导观念创新;二要全面提升广大领导干部"生态型领导"能力;三要大力推进我国领导体制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张政 《党政论坛》2015,(2):34-3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面临来自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各种压力,这项工作的实效性和创新性问题也被频频提出。面对新情况,为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实现思维方式的变革至关重要。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定势思维"的影响较深,但这种  相似文献   

20.
自由与儒学     
陈欢 《学理论》2014,(9):38-40
王海明认为,自由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而不是自己的想望——进行的行为。在一些情况下,由于缺失利用自由能力的条件,自由行为仍然不能实现。接下来,王海明引进了对自由的传统的经典理解,即"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通过王海明对自由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以一种新的理解方式去诠释自由:即将自由分解为内在自由和外在自由。从自由的角度去解读儒家的本体——天理和良知,寻求在自由精神支配下的民主和科学在现代新儒学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