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双全 《理论学刊》2020,(4):150-159
梁启超、孙中山都是在中国最早介绍、研究和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先驱,他们对社会主义的起源、价值追求、作用及其在当时中国不可实行等方面的思想认识往往不谋而合。由于对社会主义观察、研究和思考的角度以及侧重点、落脚点有所不同,他们对社会主义的思想主张也必然存在着一定分歧。梁、孙二人的思想主张集中代表了改良派和革命派对社会主义学说判断、吸收和取舍的不同倾向,彰显出他们对近代中国发展道路的不同思考与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众多思潮纷呈涌动过程中,各种社会主义主张也传入中国,并形成一股强劲的春风,对近代中国的发展起到深刻的影响.此书叙述的正是这样一个过程. 书中介绍了社会主义思潮传入中国的背景,介绍了中国社会党对“广义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介绍了欲想“毕其功于一役”的“完全社会主义家”孙中山的思想及实践,介绍了无政府社会主义者刘师复的活动,介绍了“走俄国人的路”,即中国共产党人的探讨.对了解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基本线索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的形成,既是对中国历代无神论思想与有神论思想斗争的继承与发展,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近代启蒙思想家,即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向工商资产阶级过渡要求的无神论思想,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无神论思想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无神论思想等几个发展阶段,特别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无神论思想为推翻几千年封建专制的辛亥革命造了舆论,为破除几千年来“君权神授”和“假天以治人”的封建专制精神支柱提供了批判的武器和理论依据;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与辛亥革命问题,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解小光 《党史博采》2006,1(12):24-25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和核心,也是毛泽东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形成有着广阔而深厚的思想文化渊源,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近代资产阶级的"主权在民"、"民主共和"思想,以及马克恩主义关于民主的理论,在毛泽东民主思想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研究毛泽东民主思想的理论渊源,不仅有利于了解其本质和特征,而且有利于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5.
董四代 《学习论坛》2006,22(7):65-68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革中现代性的成长,先进中国人对资本主义的判断,传统大同理想向现代的转变,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并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了政治前提.计划经济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有助于工业化,但又限制了社会现代化.邓小平理论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则体现了中国化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王垒 《党史博采》2006,(6):8-11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通过反帝反封建斗争以建设民主政治的伟业,在新中国的较长时期里还是遭受了严重挫折.种种弊端,"多少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使中国共产党在主观上努力体现"三个代表"的同时,在实践上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背离.时至今日,传统封建主义的思想影响和习惯势力,在现实生活的许多领域中都还阻碍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的回顾,着重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实践"三个代表"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历史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张闻天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提出了许多颇有见解的思想和主张.他科学地分析了近代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性质,农村社会的各阶层,农村经济的发展重心以及农村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前途的实现途径等.这些思想和主张的提出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南,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发展也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民惟邦平、民贵君轻、君舟民水等六个方面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民本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作用。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着协调社会矛盾,限制和软化专制暴政,培育“贤臣”和“明君”;为近代中国人民接受西方民主思想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衔接点;锻造了中华民族御侮图强的爱国主义;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民本貌似民主,使许多人混淆民主思想与民本思想中重民、仁政之类的思想界限,误把民本当民主,妨碍人们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念,妨碍国家政治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中国发展的主线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三个理论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发展过程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坚持历史主叉的分析方法,以中国文化发展的复杂过程为背景,着力从"民族性与开放性"、"中华文化传统"、"传承与创新"."认知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等四个方面论证了和谐文化的特征及其对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推动作用.关于"民族性与开放性",文章以抗战期间形成的"文化统一战线"为主要背景,着力说明抗战文化对五四文化的反思与发展,论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的重要性.关于中华文化传统,文章将"和"与"中"视为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认知取向,同时论述了庄子"以耳而合欢,以调海内"的思想,并且使之与中国近代调和思想相联接,厘清中国"和谐文化"的发展脉络.关于"传承与创新",文章从中国近代思维切八,强调要正确理解新旧关系与新旧调和.关于"础n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文章认为要紧紧围绕着和谐、包容,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制化的角度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宪法观念是人们关于宪法的各种思想、理论观点和心理的总称。19世纪后半期产生的宪法观念是近代中国政治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中国近代立宪理论和行宪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观念引领作用。民主观念嵌入、分权思想出现、法治和宪法至上观的确立,是宪法观念在近代中国萌生的基本标志。  相似文献   

12.
正十九大报告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路径,既呈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奋斗史,又折射习近  相似文献   

13.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的政治追求.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一重大问题,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地从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史、60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90多年中国共产党历史、170多年中国近代以来历史、500年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等六个历史时期这一宏阔的视角,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通过分析习近平的相关重要论述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党和人民90多年接续奋斗的伟大历程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基于500年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历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中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每一代青年的思想状况都对民族心理发生影响,但由于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的不同而表现出巨大差异。中国近代史中,五四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进步青年的历史作用,可能要比前后几代人突出些。他们掀起的社会主义思潮,经不断演变,影响了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意识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中国社会,因政治制度的更替、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儒学为主干的正统文化受到批判,以及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等因素的集合,激发了传统官箴在近代的转型.近代官箴在思想内容上倡导"官为民仆"的官德思想,明确提出了"毋黩货"、"勿徇私"的官德要求,还对革命新道德及党德建设作了特别的强调.官箴在近代的初步转型为其后的历史性进步提供了思想准备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黄帅 《探索》2016,(4):48-54,83
《乌托邦》是莫尔于1516年出版的游记对话体作品,该书从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教育、社会、宗教、外交等诸多方面勾勒出整套社会主义理想的蓝本。乌托邦社会主义理想,为后世提供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素材,也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近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滥觞。乌托邦社会主义理想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同时也有一定的时代局限,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一重大问题,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地从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史、60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90多年中国共产党历史、170多年中国近代以来历史、500年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等六个历史时期这一宏阔的视角,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通过分析习近平的相关重要论述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党和人民90多年接续奋斗的伟大历程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基于500年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历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中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严峻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后,围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问题,邓小平在反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盛成败,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新的认识,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条件、历史任务的变化,我们党围绕探索和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实践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思想的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展现了深厚的历史基础、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底蕴;涵盖了以“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为主的作用机制。从形成基础、价值底蕴及作用机制三方面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实践中追求“真懂、真信、真用”,要求既立足当代中国国情,又关照近代历史进程;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又结合社会现状着眼长远发展。这是研究学习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成果、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