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为代表所进行的民营化改革运动迅速风靡全球,这一浪潮甚至波及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经历了民营化的大发展之后,在1997年出现了逆民营化现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这就给我国的民营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西方逆民营化的发展来看,民营化神话的破裂、民营化理论的失败、信息不对称及政府与企业目标的不一致是公共服务逆民营化产生的根本原因。立足中国实践,汲取西方经验,开辟中国公共服务民营化发展的新道路,一要增强治理能力,努力使政府成为精明的买主;二要转变思想观念,认清民营化与逆民营化的内在逻辑;三要建设授能政府,搭建民主参与平台;四要建立政府与市场相互影响的治理模式,互相弥补双方缺陷;五要壮大社会力量,发展民间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体现了全球范围内公共行政改革的主题即"政府的退缩和市场价值的回归",追随了"更多地依靠私人组织,更少依靠政府来满足社会的需要"理念.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旨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从而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当前,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在实践中遇到了来自法规与政策、竞争、价格、监管和信用等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是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杨庆东 《新东方》2005,(1):48-52
政府的首要职责是为国民提供公共服务。在传统模式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被称为公共组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私人组织提供私人服务。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率先实行国有企业民营化(或称私有化)的改革后,民营化在政府改革中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和推广。目前,世界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的政府在实施民营化改革。民营化被认为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公用事业民营化下的市场价格失灵需要政府的定价监管,但政府定价也会产生政府失灵,需要探寻民营化进程中公用事业定价的制度基础。公用事业定价需要按照“多元”治理的新理念,实现政府、企业、公民参与的多元定价机制;将效率与公平的均衡作为政府定价的根本目标,并将竞争优先、合理公正、共同决策、公开透明作为定价的原则。根据民营化进程中公用事业定价的目标和原则,可以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如招投标制度、公民参与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价格听证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为代理人,既是制度体系的安排者,也是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者,更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行动者。因此,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与治理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政府职能转变与能力提升。在传统国家治理中,政府经历了从统治走向管理的转变,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政府职能转变应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善治作为价值取向;政府的目标模式是构建公民、市场与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型政府,强调多元治理主体间的协作共治。从改革实践来看,唯有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社会间的关系,优化和精简政府组织结构,构建治理型、灵巧型、服务型与法治型政府,方能有效提升政府能力,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的民营化,是指更多地依靠民间机构,更少地依赖政府来满足公众的需求.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财产拥有方面减少政府的作用,增进社会其他机构作用的行动.对于公共服务民营化,需要法律对于这种行政管理手段加以确立,并为这种管理模式的转变奠定法治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公共行政民营化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敖双红 《求索》2008,(2):136-138
民营化在资本主义国家有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模式,前者主张全面私有化,甚至传统法律保留的政府领域也不能幸免;后者虽然遵从同样理论,但主要在公营企事业领域,并且是渐进的。社会主义国家民营化模式则还没有完全定型,有些还处在反复动荡之中,作为发展中大国如何吸取苏联、东欧的激进民营化以及朝鲜、古巴的保守甚至后退到更加集中的集体合作化的深刻教训,我国则必须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8.
农村公共产品民营化实质上就是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内的一场制度变迁,即打破农村公共事业领域原有的政府一元供给的制度格局,确立政府、民营经济、村民组织多元互动的制度格局.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多重博弈关系,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民营化与民营经济的博弈、民营化与村民组织的博弈.以博弈论作为基本分析工具,深入探究各自的博弈过程与博弈策略,推导出可能出现的各种博弈局面甚至是博弈困境,提出相应的引导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略论加快建设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普惠的公共服务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执政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虽然我国已经具备建立较为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经济实力,但当前的公共服务体系存在诸多缺陷,不能适应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应当从政府职能转变、制定公平的公共政策、建立公共服务型财政体制和政府分级管理体制、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以及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的评价机制,建立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治理先后经历了以政府为中心的行政控制型政府、以市场为中心的经济建设型政府和以公众为中心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三种模式。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公共服务型政府,确保权力使用的公共性,强化政府职能的服务性,政府治理由先前的单纯聚焦政府或市场,走向政府、市场和社会全面推进,建设廉洁政府、高效市场、和谐社会,这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福利民营化作为二十世纪以降的一股势不可挡的风潮,无论其作为回应社会权利发展趋势抑或推动政府行政革新,均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但不论根据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还是福利民营化的初衷,政府在对其社会福利的公共事务进行民营化时,仍无法摆脱其应有的责任。当然,这一责任从"执行者"转移到幕后的"决策者"和"监督者"之上。政府作为决策者的责任在于选择福利民营化的方式和规制民营化组织;政府作为监督者的责任在于福利给付过程中政府需要对民间组织给予监督,在给付不能时政府需要承担替代责任。  相似文献   

12.
龚鹰 《探索与争鸣》2007,(10):68-70
高等教育民营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和地区发展高等教育的普遍做法,其实质是利用公民社会选择机制和市场机制来打破政府及其附属机构对于公共教育的垄断,形成一种包括公民社会选择和市场机制在内的多样化的公共教育供给机制。高等教育民营化的关键是实现政府教育职能的重新构造,即剥离传统计划体制赋予政府的不适当权力,实现全能教育行政向有限教育行政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政府改革运动席卷全球,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而这场变革的总趋势,就是疏离政府而亲近其他社会机构——即民营化。按照萨瓦斯的定义,民营化可界定为更多依靠民间机构,更少依赖政府来满足人民的需求,是在产品、服务的生产和在财产拥有方面减少政府作用,增加社会其他机构(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作用的行动。在这一进程中,第三部门的表现令人瞩目,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伴随着  相似文献   

14.
政府是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实施者和推动者,对改革负有重大责任。目前,政府在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过程中面临着效率与公平的价值冲突、政府与"代理企业"的博弈及权力寻租的诱惑等三大困境。必须通过坚持效率和公平并重的价值取向、建立政府与代理企业的新型公私合作关系、强化自律和监督评价机制等措施化解这些困境。  相似文献   

15.
民营化的关键是竞争,但由于公共服务市场的性质是存在严重缺陷的“准市场”,所以在公共服务市场中往往缺乏必要的竞争。因此,公共服务的失败就有其必然性。为了实现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政府必须确保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并且必须与企业、非营利组织、志愿组织等开展合作,公共服务供给因此在结构上呈现了政府直接供给、市场供给、混合供给并存的局面,其中,混合供给居于中间的位置,为政府直接供给和市场供给提供参照基准,有助于实现效率与公共价值(包括公民参与、公民满意度等)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高云 《长白学刊》2006,(2):15-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承担主要公共服务职责的政府,必须理性辨识一系列复杂矛盾,并在此基础上廓清改善公共服务的重心,即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政府职能转换的重大契机,理性审视我国城乡社会公共需求迅速上升的发展趋势,建立与动态发展中的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公共服务模式,确保公共政策的公平性,突出政府理念中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7.
《人民政坛》2009,(12):37-37
刘飞在《中国法学》2009年第2期载文《试论民营化对中国行政法制之挑战》认为,民营化的范围包括由民间主体参与履行行政任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所有方式在内,其实质是国家与私人之间在“执行责任“上的分担,而国家对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给付所负有的“保障责任”则保持不变。民营化有三个方面的界限:一是法定界限。  相似文献   

18.
民营化,作为一种新的治理工具,在短短30年内迅速成为公共事业改革的主流思潮,并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许多民营化的典范,且日渐深刻的影响到我国公共事业改革的进程。但完全仿效西方的拉美民营化实践,由于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加之缺乏普适性的“休克疗法”超出了其经济、社会的承受能力,民营化的负面作用远远大于正面意义,甚至成为一些国家动乱的根源。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西方民营化经验的同时,更要吸取拉美等国的教训,重新审视中国公共事业改革的民营化取向。  相似文献   

19.
作为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实施者和推动者,政府行为关系到改革的成功与否.目前,政府在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过程中面临着三大困境:一是效率与公平的价值冲突;二是政府与"代理企业"的博弈;三是权力寻租的诱惑.通过坚持效率和公平并重的价值取向、建立城市公用事业新型的公私合作关系、强化自律和监督评价机制等,可以针对性地化解这些困境.  相似文献   

20.
高云 《长白学刊》2006,(2):15-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承担主要公共服务职责的政府,必须理性辨识一系列复杂矛盾,并在此基础上廓清改善公共服务的重心,即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政府职能转换的重大契机,理性审视我国城乡社会公共需求迅速上升的发展趋势,建立与动态发展中的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公共服务模式,确保公共政策的公平性,突出政府理念中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