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警察防卫     
一、“警察防卫”与公民正当防卫的异同《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这一条款授予了全体公民正当防卫的权利。 1980年8月国务院批准由公安部公布施行的《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规定》,1983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制定施行的《关于人民警察执行职务中实行正当防卫的具体规定》(以下简称“两规定”),在重申了《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我国97年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负刑事责任。”这是对原刑法第17条规定的正当防卫所作的重大修改,也是对防卫过当的条件做出的比原刑法更为严格的限制。本文侧重于从对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之关系的不同观点出发,对防卫过当的转化性问题做了探讨,分析了防卫过当的性质和特征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民警察正当防卫是不同于刑法中“正当防卫”的,它是人民警察执行职务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独立的行为。因此,在处理人民警察正当防卫的各种问题时,不应完全适用刑法及其它法规关于公民正当防卫的规定,这就是笔者的中心论点。人民警察正当防卫作为重要的实践和理论课题被提出来之后,还没有一个较完整、准确的  相似文献   

4.
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需要弘扬一种什么精神﹖一个崭新的时代,需要造就什么样的英雄﹖当今中国制定的统一完备的新刑法典为正当防卫行为确定了法律保障。面对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防卫致不法侵害人死伤,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早在1979年,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设立正当防卫制度实施十几年来,为鼓励广大公民敢于…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正当防卫是“正义不必屈于非正义”这一古典自然法思想在现代刑法中的逻辑展开和重要体现,在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从习惯到法律、从学说到制度的漫长发展过程,是法治社会形成的缩影。在现代社会,正当防卫是国家为保护公民权益而赋予公民的权利。《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  相似文献   

6.
杨玉英 《前沿》2006,(9):135-138
正当防卫从性质来说是一种阻却违法的正当合法行为。然而,由于民法与刑法、一般侵权行为与犯罪之间存在的固有差异,决定了正当防卫在民法上与在刑法上的不同适用理念。本文从公法与私法以及民、刑法调整方法的区别入手,分析了正当防卫在立法与构成要件上对民、刑法的不同要求。以期引起人们对民法上正当防卫制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已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认真分析和研究新《刑法》对正当防卫条款的重大修改,以及对人民警察执行职务中实行正当防卫的直接影响,对于保证人民警察准确执行法律、有力打击犯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已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认真分析和研究新《刑法》对正当防卫条款的重大修改,以及对人民警察执行职务中实行正当防卫的直接影响,对于保证人民警察准确执行法律、有力打击犯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刑法第20条第3款(以下简称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以上这样不负刑事责任的防卫权我们称之为无限防卫权。实施了以上防卫,我们称之为无过当防卫。这一条文是针对我国1979年制订的刑法中有关正当防卫的条文而制订的,它在相当程度上扩大了正当防卫的范围,缩小了防卫过当的范围。这一法律条款的制订,在我国法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0.
正当防卫是我国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是同违法犯罪斗争的有力武器。正确行使正当防卫应避免以下几种错误。一、假想防卫假想防卫是指由于行为人主观认识上的错误,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不法侵害,臆想为存在而进行了所谓的“正当防卫”,结果造成他人无辜受伤害的行为。从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规定来看,正当防卫针对的是不法侵害。如不法侵害不存在,正当防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行为人所进行的“防卫”,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二、防卫挑拨防卫挑拨是故意地挑逗对方进行不法侵害而借机加害于不法侵害人的行为。正当防卫是当事人为了保护一…  相似文献   

11.
正当防卫制度是刑法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运用正当防卫对保障国家、公共利益、公民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从而震慑犯罪分子,对预防和减少犯罪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正确理解和运用正当防卫,就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我国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公布实施以来,刑法界围绕正当  相似文献   

12.
有关正当防卫规定中 ,《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 ,绑架”这几种犯罪并非全部都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行凶”并非是一个罪名 ;“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犯罪应注意它侵犯的双重客体 ;对“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规定含义较模糊、不明确。建议《刑法》修改时将“行凶”一词删去 ,增加防卫行为主观条件的规定 ,采取明确列举的方式规定此种防卫的具体行为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对新刑法第 2 0条第三款的理解不仅是称谓问题。该条规定的三个条款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组合体。正当防卫制度的特别法律规定是利大于弊。在特定情形下的无结果限度限制的防卫仍然是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14.
楼伯坤 《前沿》2003,(12):122-125
对新刑法第20条第三款的理解不仅是称谓问题.该条规定的三个条款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组合体.正当防卫制度的特别法律规定是利大于弊.在特定情形下的无结果限度限制的防卫仍然是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15.
时至今日,在我们国家,尽管原刑法已赋予公民“正当防卫”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公民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行为,但正当防卫这一法律概念在不少人头脑中依然薄弱,依法大胆行使者更是凤毛麟角。这固然与法律规定尚需完善、“普法”有待深入有关,但我看,更缘于在客观上对防卫...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典第20条第三款设立了一个被刑法学界称为“无限防卫”或“无过当防卫”的条款、根据这一条款的规定,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它是当代中国刑事立法上的一种“突破”,是适应了“罪刑法定”原则的枣农.在一宁程度上改变了正当防卫立法传统格局,但同时它也带来了理论界对这一条款的法条用语以及具体适用和价值取向上的颇多争议。由于无限防卫是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之一,它的正确行使与否,对于我国司法界有很重要的意义。为此,正确地理解法典中对无限防卫条款的含义,是非常必要的。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一种排除社会危害性的…  相似文献   

17.
杨秀朝 《求索》2010,(9):167-169
我国在1997年刑法修订之前,民法和刑法上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一致的,都以"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危害)"为限。刑法修订时,将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修改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从而造成二者的差异。我国侵权责任法承继了民法通则的规定,立法上选择了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二元模式。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一元模式与二元模式各有利弊。侵权责任法相关条款的理解和适用应当与刑法相关条款相协调,避免刑事判决与民事判决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利益本位说的发展,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成为刑法理论界的一个新的问题。对于防卫行为应如何界定其限度?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界定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在界定的时候有什么具体的标准?这些,都是正当防卫理论中应该探讨的问题。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是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分水岭,关于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在英美法系、大论法系以及我国的刑法界都有成熟的理论,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却存在着标准难以把握的问题。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应该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标准来界定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相似文献   

19.
论人民警察防卫权——基于辽宁盘锦王树杰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第22条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该制度并没有限制其适用的对象。而警察作为生活中的一员,也应当享有刑法赋予的正当防卫权。但是,警察在社会生活中特殊主体的地位决定了警察所拥有的防卫权与普通公民的防卫权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如何建构警察防卫权的制度,关键在具体的成立要件中进行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是各种合法权益最直接最有效的保障,但为防止其被滥用,刑法规定了严格的正当防卫合法条件,由此构成了极具我国特色的正当防卫理论。认真分析防卫时间、防卫限度的司法实践问题,深入探讨防卫过当行为人和假想防卫行为人的罪过形式,有助于正确界定各种防卫行为,有效保护并引导正当防卫权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