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二战后美国法对日本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者提按: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与日本中央大学日本比较法研究所共同设立的现代日本法基本理论研究课题组近期就二战后美国法对日本法的影响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围绕日本宪法、行政法、公司法以及刑事诉讼法继受和移植美国法的问题展开研讨,现将日方学者的主要观点予以整理发表.  相似文献   

2.
日本法自明治维新打破闭关锁国的局面之后,便走上了资本主义西方化的道路。日本法迈出西方化的第一步,是走向了大陆法系,先是全盘法国化、后进入日本法律德国化时期。日本资产阶级法律制度的最终确立,日本六法的制订,是以仿效德国法为其显著特征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法又迈出了西方化的第二步,即向英美法系靠拢。这主要是由于日本被美国占领以及随后与美国的法学思想和教育相接触的结  相似文献   

3.
<正> 合同责任法的研究我从研究角度接触德国法是从合同责任法开始的。在1963年出版的《契约责任的研究》一书中,首先学习了19世纪的学说汇纂法学和德国民法的学说史。当时,对许多日本民法学者而言,研究德国法学是研究日本民法学的必要前提。德国法解释学过去曾作为日本法的组成部分。我在《契约责任的研究》中,以德国法为讨论的中心,以法律史和比较法为补充。其中19世纪中叶的F·Mommsen的"履行迟延"、"履行不能"论很重要。F.Mommsen建立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屿国家,日本的法文化在经历漫长的演化之后才得以形成,独具特色。为了进一步推进日本法治文明发展的进程,本文在深入解析法社会学在日本兴起的历史原因的基础上,指出了日本法社会学思潮的主流是法文化研究,提出了比较法文化研究促进法社会学思潮繁荣,以期实现加快推动日本法治文明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李雯静 《时代法学》2014,(4):94-103
在医学界,血液被称为"生命的源泉"。然而,近年来,随着临床用血和血液制品使用的大量增加,患者感染梅毒、肝炎、甚至艾滋病的案例已屡见不鲜。而上世纪末,我们的邻国日本也曾遭遇过同样的"血液之殇",日本司法实践在处理诸如"东大梅毒事件"、"药害肝炎事件"、"药害艾滋事件"上的成功经验会带给我国怎样的启示,以下将对日本法上血液的法律属性、医疗过失的判断标准、因果关系的证明以及医药产品责任主体的责任分配等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从法解释学的角度出发,针对我国司法现状,探讨日本法对我国在法律解释适用方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前近代的日本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众所周知,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的近代化过程中,快速而全面地接受了欧洲的法律制度,所以同江户时代以前的日本法几乎完全断绝了关系.也就是说,日本由于明治维新以来对西洋法的接受,在形式上已完全成为一个立足于欧洲近代市民法原理之上的大陆法系的国家. 但是在接受欧洲近代法的同时,在法意识和法观念上并没有切断同日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法律的联系.可以说,在国民意识的领域直到今天传统的东西仍然广泛存在,并同外来的法制度和法思想有着激烈的冲  相似文献   

7.
《法学》1992,(7)
何勤华著《当代日本法学——人与作品》一书,已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该书共34万字,是作者“法学史系列研究”之第一卷,分基础法学、公法学、私法学、社会法学、国际法学五章。全书在对战后45年日本法哲学、法社会学、宪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等十五个法学  相似文献   

8.
方宇 《法制与社会》2015,(5):257-258
日本作为法史学研究较发达的国家,其法史学研究方法自有其独到之处.本文通过对日本法史学者著作的分析,勾勒出日本的中国法史学学科研究方法,从中解析出日本法史学所具有的包括重视考证的“静态”与注重法律实际运作的“动态”的以及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近代中国法史学也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引用西方的法律的概念和体系重构的,通过与中国近当代法史学研究方法的比较分析,从中得出日本法史学研究方法的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在“有”与“无”之间——法学方法论杂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方法论成了法学界的热点话题,不仅在法理学或法哲学圈子里,在这之外的法学圈也是如此,只是稍稍滞后一些。法学方法论的问题通常是研究法理学或法哲学的学者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对待,并未走出纯学术的范围,与部门法研究进行充分地对话。以前,即使法理学界也并未像现在这样集中关注于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环境影响评价法概要 1.日本<环境影响评价法>主要内容 (1)建设项目在<环境评价法>所规定的事业(项目)中有第一种事业(项目)和第二种事业(项目).第一种事业必须是具有一定规模,并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事业[<日本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日本法)第2条第2款].第二种事业是和第一种事业同种类型并与其相当规模的事业.经过筛选程序决定是否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单位向具有批准认可权等的单位提出申请(日本法第4条第1款),具备批准认可权的单位在听取各级行政领导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是否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日本法第4条第2款、第3款).  相似文献   

11.
论民法上的法律错误 对德国法和日本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班天可 《中外法学》2011,(5):997-1020
当表意人基于对法律的错误而做出意思表示时,我国实务界和学界的立场是一概不赋予撤销权,但依据并不充分。德国法上,法律效果错误(Rechtsfolgeirrtum)是特殊的错误类型,多数说视之为动机错误,而判例认为其可能成为内容错误,适用《德国民法典》第119条,并从中发展出"被扩展的内容错误"理论;日本法上,现行民法不区分事实错误和法律错误,判例中虽有法律错误(法律の错误)的类型,但不存在独立的评价体系,可撤销与否的判断依赖于对《日本民法》第95条的解释。通过判例类型的比较发现,我国法上所说的法律错误和日本法是一致的,但德国法上的法律效果错误是我国法和日本法上都不曾有的独特概念。笔者从德国民法的概念中抽象出"法律效果错误的法理",用以解释我国《民通意见》第71条中的"行为后果的错误",并尝试在我国法的框架之下对法律错误进行再构成。  相似文献   

12.
理论创新固然需要绞尽脑汁的艰苦思索,但其基础却在于通观博览中外古今千百个法律思想家的著作、理论、观点、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然后从比较中得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来。《法哲学经纬》正是这样做了。倪正茂先生上一位我非常敬仰的学者,他的近著《法哲学经纬》一书,以一个崭新的角度对古今中外的法哲学体系作了大胆的总结和批评,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学术界前所未有的大作。此书不仅在中国,即使在世界的法哲学界也将会引起相应的注目和反响。日本·九州大学法学期教授,格回医广古乡中外,纵用掉问,剧该回流,分析比轻,如同全死田的活…  相似文献   

13.
"四句教"是王阳明晚年的教法。但此教法一经提出,便引发旧时代学者对这一思想的不同理解和诸多纷争。当代新儒家学者刘述先以"两行之理"为理论预设对"四句教"以及这些纷争予以阐释和裁定,并在此基础上将"四句教"定位为阳明思想的最后定见乃至宋明理学思想的总结。这样的定位是不合理的。因为阳明思想的最后定见和终极宗旨是"致良知"方法论原则思想,这是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理解了这一点,不仅能为解决"四句教"问题之争以及评价刘述先的思想得失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对把握阳明哲学乃至中国哲学的精神实质以及解决"合理的知识形态形而上学观念何以可能"的"哲学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环境影响评价法概要1.日本《环境影响评价法》主要内容(1)建设项目在《环境评价法》所规定的事业(项目)中有第一种事业(项目)和第二种事业(项目)。第一种事业必须是具有一定规模 ,并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事业[《日本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日本法)第2条第2款]。第二种事业是和第一种事业同种类型并与其相当规模的事业。经过筛选程序决定是否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单位向具有批准认可权等的单位提出申请(日本法第4条第1款) ,具备批准认可权的单位在听取各级行政领导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是否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日本…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主张以中国、日本、韩国各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之间存在着可以称之为东亚法的法系。〔 1〕   很早以前,在西欧具有代表性的比较法学家 David和 Zweigert都曾经主张过以中国和日本为中心的远东法系的存在,但是最近,后者开始否定中国法与日本法之间存在法的共通性,因此放弃了远东法系的观点(见 K tz的第 3版)。   然而,笔者本人却想按照 David和 Zweigert(尤其是后者)确立的法系分类标准,主张东亚法系在若干国家和地区之间事实上是成立的。 一法制度上的东亚法   (一 )历史传统   首先,上述各国和地区都有着以…  相似文献   

16.
尹生 《法学评论》2013,(2):89-93
福岛核事故重创日本,荼毒生灵,污染世界。中国应将民间索赔与政府索赔有机结合起来,依据日本核损害赔偿法与相关国际法向日本索赔。中国受损者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获得赔偿取决于日本法对"核损害"的界定和对核损害赔偿限额的规定,以及地震、海啸能否使东京电力公司免责等因素。按目前日本国内核损害赔偿制度,福岛核事故导致的巨额赔偿难以实现,还需依靠日本政府和国际社会提供额外资助。前车之鉴,中国在大力发展核电的同时,应技术革新、严加管理,尽快出台原子能法,不断完善核损害赔偿责任制度,并考虑适时加入核损害赔偿责任公约以分散巨额核损害赔偿风险。  相似文献   

17.
宪政与中国财政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熊伟 《法学家》2004,(5):6-10
17、18世纪的西欧和北美,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洗礼之后,英、美、法三国相继走上了民主宪政的道路.回首往昔,学者们在论述"宪政何以形成"时,大都将其原因归结为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或者是社会精英的推动等等.  相似文献   

18.
走到十字路口的日本法科大学院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日本借鉴美国法学教育模式建立的日本法科大学院制度和新司法考试制度的背景、理念,重点阐释了日本法科大学院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对新的法律职业教育模式与旧有制度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将日本制度和韩国的制度改革作了比较法上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的改革与发展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的蓝本被认为是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刑事诉讼法。自国民党政府赴台至1990年,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仅经过3次修改,这期间的修改受日本法的影响很深,很多条文是日本刑事诉讼法的移植。近10年来,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进入一个全新的革命期,其改革之频繁、制度理念变化之大,为世界各  相似文献   

20.
刘翠霄 《法学研究》2001,(1):112-118
本学科研究概况一、关于法哲学、法理学的含义问题有学者认为,法哲学与法理学可以作为等价值概念使用。因为,普通法系国家的学者常使用法理学一词,而欧洲大陆法系国家的学者常使用法哲学一词,我国大多数学者也认为两者之间没有严格区别。在这一前提下,可以把法哲学的属性归纳为五个方面:总体性,即法哲学是从整体角度来研究法律世界;求实性,即法哲学要面向现实,从现实出发提出和解决法哲学问题;批判性,即法哲学对法律实践要进行反思和批判;分析性,即分析是法哲学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功能;思想性,即法哲学追求的是法律的抽象思想。〔1〕有学者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