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初唐前期诗坛,传统儒家"雅"、"颂"的诗歌观念的复归并没有影响到当时诗人在诗歌艺术领域里的探求,"丽藻穷雕饰"成为诗人们的共同创作观念和努力目标;与此同时,"清辞巧制"也为诗人普遍接受.这使得在艺术风貌上,此一时期的诗歌表现出追求辞藻的雕琢、体制的精巧和诗风的清雅等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2.
宋初文士潘阆兼有儒士、隐士、游士的三重身份,逍遥不羁为其表,功名追逐为其里,构成了标新立异、热闹非凡的一生。他富有随缘自适的江湖气质,诗歌创作题材广泛,在与各类人物酬唱、寄赠诗作中,流露出丰富复杂的情意内涵。虽然他诗学贾岛,崇尚苦吟,但是逍遥不羁的心性却诱导其诗呈现出自然放达的风貌。他提倡文学创新、诗词一体,对推尊词体影响深远,组词《酒泉子》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词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瀚 《江淮法治》2014,(10):55-55
正曾荣获195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西班牙诗人胡安·拉蒙·希梅内斯,以其代表着"高度精神和纯粹艺术"的抒情诗而闻名于世,甚至被称为"作家中的作家,诗人中的诗人"。在他看来,诗歌既是获取知识的永恒源泉,也是对世间万物认知的最佳方法,他希望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够感知到整个世界。其实,被他诗人光环所  相似文献   

4.
北岛是名噪一时的"朦胧诗"派诗人中的一名骁将。北岛70年代末提议创办了民间文学刊物《今天》,使朦胧诗由地下浮出水面。北岛早期诗歌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表现手法,以"不"为关键词,呼唤民主、自由、正义、人性等,之所以如此,是北岛对当时所处的社会现实观察、思索的结果,因此,北岛在80年代受到主流诗歌媒体的排挤。  相似文献   

5.
顾建国 《金陵法律评论》2005,(2):123-127,149
张九龄是盛唐前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占其诗歌半数以上的应制和酬赠之作,在言事叙咏、运思取象等诸多方面,都已形成了自家体式,表现出或雅正俊爽、昭切畅达,或率真坦诚、性情毕现等特点.其创作为文质兼胜、情景交融的盛唐诗歌艺术风貌的形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自明代诗学将汉魏分论,到清人选诗有"汉音"、"魏响"之谈,至今影响甚巨.对"三曹"及邺下文人集团诗歌创作的定位,已经成为汉魏诗歌分期及其"自觉时代"确定的焦点.从理论上讲,诗歌自觉的标志,应以其作为语言艺术而独立之时为起点.据此而论:曹操的作品仍是诗歌语言与音乐旋律之美的综合体,属于汉代"歌诗"的范畴;曹丕与曹植的诗歌,则由于创作心态与观念的新变,逐渐表现出语言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分离,从而走上了诗歌自觉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陆机在诗歌创作中追求情感的表现,而后人却认为其诗"不见情性".造成这一矛盾现象的原因在于:陆机诗虽然注重情感抒发,但由于其精神情感处于复杂的矛盾状态,而这种矛盾意义虽然不大,却难以抒写传达,从而导致陆机诗歌情感内容偏于浅淡的弱点.同时陆机"立象以尽意"的以理性分析见长的诗歌观念和"意在笔先"的创作方式,也在客观上削弱了诗歌情感内容的动人力量.  相似文献   

8.
"一山末了一山迎,百里都无半里平"诗人贾岛的描绘,好似为柞水县自然士石山区地貌而作:而今一条终南山隧道拉近了柞水县和西安的距离,柞水的发展从过去的贫穷到现今腾飞,是"忽闻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作为该县级民政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保障好"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的切身利益的同时他们更重晏的是铸造了社会平衡稳定机制,发挥了维护稳定、起到了促进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蝎子!蝎子!     
一 蝎子!蝎子!不管是男人、女人或大人、小孩,只要一只蝎子爬到脚背上,或从房子上掉下来砸在手臂上,十有九人会大呼小叫的.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邵雍在《蝎蛇吟》中写道:"蛇毒远于生,蝎毒近于死."大凡蝎子都有毒性.资料称,有25%的品种体内毒液足以致人死亡.其毒液藏在尾巴最末的腺体中,老蝎子的毒囊有绿豆那么大,呈暗黄色,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诗画理论历来存在着诗评与画评标准的不一致性,但中国诗画理论又在美学精神上达到了对诗画共同艺术本质揭示的高度.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命题就是对中国诗画艺术创作经验和理论的一次高度总结和归纳.在苏轼的这个命题中,前者揭示了中国传统诗歌追求"画境"的形下取向,而后者则揭示了中国传统绘画追求"诗意"的形上取向.中国诗画理论特别是苏轼诗画命题与中国哲学道器观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中国哲学道器观为中国诗画理论提供了哲学背景和言说语境.  相似文献   

11.
论废名诗歌观念的"传统"与"现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废名的诗歌观念既"传统"又"现代",代表了1930年代中国新诗艺术尝试的一个方向.与模仿西方诗学的思路不同,废名是将寻求新诗"现代"发展的目光,投向了中国古典诗歌传统,认同晚唐诗所表现出的"诗的内容"和"诗的感觉",从而在观念上超越了胡适等人偏重于从语言形式上划分诗之新旧的思路.同时,废名在创作中实践了晚唐诗深幽婉曲的艺术风格,并将之与其个人独特的禅宗意趣结合起来.废名的诗歌观念承袭了周作人的"文艺复兴"的文学观念,是以"现代"眼光重释和取舍"传统",打破了"传统"与"现代"非此即彼的割裂关系,表现出鲜活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南北诗风的融合是南北朝诗歌向唐代诗歌发展的总趋势 ,而隋诗则是该阶段的重要一环。隋前期北方诗人的崛起 ,使得南北朝以来北方诗歌首次在诗坛占据主导地位。更值得注意的是 ,这时的诗歌创作在刚健厚重中融入了南方诗歌的精巧流丽。隋后期由于大批南人北上 ,因而出现了南朝诗风的复归。但这并不是简单的重复 ,而是在保持浮靡清丽本色的同时也融入了北方诗歌的阔大沉厚。“北人学南”、“南人学北”,正是这种双向交流 ,推动着诗歌朝着南北诗风融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珂 《金陵法律评论》2004,3(3):104-109
新诗文体的初步形成主要经历了19世纪末的"诗界革命"和20世纪初的"白话诗运动"两大阶段.诗界革命是保守的文体改良运动,以增加"新名词"为汉诗改良的主要内容,并没有动摇汉诗的根基,文体变革的力度太小,基本上没有对汉诗的诗句、诗节、诗段及诗律进行变革.白话诗运动又太激进,对已有的古代汉诗诗体进行了全面的颠覆,不仅改变了汉诗的语言、文体和内容,甚至写诗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巨变,是一次超过了汉诗承受能力的文体大变革."诗界革命"的保守和"白话诗运动"的极端都是当时的政治局势及诗歌生态决定的.新诗出生时的先天不良造成了后天成长的艰难,特别是百年间新诗文体建设存在的许多问题,都与早期的文体变革有关.  相似文献   

14.
Drawing from in-depth qualitative research of poetry communities in New York City and Toronto, Canada, and grounded in theories of gift relations and Bourdieu's conception of fields of literary production (1996),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arts must include visions of sustainability that extend beyond the economic if they are to be true to the internal experience and definitions of fields of artistic production.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relations among poets can be understood as exemplars of a gift economy and that these gift relations among poets contribute 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is artistic field and career. A model of how gift relations are patterned among poetry communities is proposed to more clearly articulate the patterns of this process.  相似文献   

15.
李因笃的思路是进一步将师法对象追溯到《诗经》,主张学诗必本乎三百篇 ,“学三百而得苏李 ,学苏李而得曹阮鲍谢 ,学曹阮鲍谢而得开元天宝诸公 ,是真能学者矣。是故湛于三百而后为苏李 ,学苏李未能为苏李也”。以此类推 ,“溯洄从之 ,必自三百 ,所谓登山而诣其极 ,道水而穷其源也 ;溯流从之 ,必自盛唐。否则欲入而闭之门 ,升高而去其梯 ,恶乎可 ?”(《许伯子茁斋诗序》[5] (卷 1) )这虽是“学其上 ,仅得其中”(《沧浪诗话·诗辨》)的老生常谈 ,但对格调派“诗必盛唐”的诗学观念却是很大的突破和发展。“取材于《选》”的介入 ,不仅大大拓宽…  相似文献   

16.
法式善是乾嘉时期秉承唐代王孟诗风的重要诗人。乾隆盛世的诗学导向和淡泊的个性,成就了法式善以清雅见长的诗风。他在致力于对唐代王孟一派的摹写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师法杜甫、白居易和晚唐诗风的诗歌倾向。正因为如此,在他那些熔铸着人生际遇、人文关怀和审美趣味的诗歌中,我们能够看到他在追踪王孟一派时,襟怀颇为包容,表现出了在唐诗影响下创作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正是法式善作为清代诗人的独特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皮日休在晚唐国势衰败、危机重重之时,倡扬尊儒重道,强调经世致用,力主改革现实,企图以此来挽救世道人心。他大胆突破了传统儒家学说,通过时变,兼容诸家。他对黑暗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对理想王道政治的汲汲宣扬和向往,体现了乱世之秋儒者的济世情怀。  相似文献   

18.
包括风、雨、霜、雪等在内的自然气象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常见题材,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自然气象与诗人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较稳固的互动关系。一方面自然气象在审美愉悦、社会心理等方面对诗人的创作动机产生着直接的激励作用,这种作用是随着人们对自然气象审美功能的认识和诗歌创作的不断发展而显现的,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物感说中的混沌一体,到唐宋时期兴感说中的条分缕析,可洞悉这种作用的历史发展轨迹;另一方面,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主动运用自然气象的意境营造功能,形成了不少凝结历史传统和民族心理的审美意境,如对床夜雨、寒夜听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