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一场伟大的价值实践活动。价值自觉是价值自信的基础和前提,价值自信是价值自觉的结果和归宿,只有对事实的高度的价值自觉才能铸就对事实的充分的价值自信。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才能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想深入人心、扎根广大人民群众,就必须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必将铸就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价值认同,必将奠定全体人民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和价值目标而共同奋斗的重要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抵制西方"普世价值"的冲击、积极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树立价值自信意识与文化自觉意识的时代要求,是社会思想和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发展先进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的重要标志,是发展文化软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以实现中国文化自觉的现实需要,是全球化时代主动参与世界价值构建、展现中华民族价值自信与文化自觉的重要表征,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和国家高度的价值自信和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3.
培养高度的理论自觉自信、政治自觉自信、文化自觉自信和实践自觉自信,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自信的主要着力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以高度的自觉自信,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这彰显了我们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自觉自信。当前,我国协商民主发展还存在缺陷和不足,必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是自觉的发展,而不是自发的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必然表现为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道路自觉在于它在民主发展道路上兼顾了民主的效率与公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自觉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自觉就是自觉设计、选择和运用符合基本国情的民主制度,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的自我规定和自由产物,“人民至上”理念是制度的价值根基,为制度的选择、设计和安排奠定合法性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则坚持并鲜明体现着“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是人民性价值实现的刚性保障,二者互嵌,协同发展。“人民至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以贯之的价值属性、贯穿始终的价值原则和完善发展的价值源泉,有着发挥制度强大优势的价值动力、促进制度优势转化的价值指引、更加坚定制度自信的价值自觉、推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价值目标的行动导向的实践价值,对发展和完备我国制度、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实现伟大梦想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的主题,概括地说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的主题,是改革开放以来伟大实践的基本结论和基本经验,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自觉和政治自信,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和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8.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四个自信"具有深刻的内涵,四者之间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对"四个自信"的提出和"四个自信"的阐释,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丰富,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题中应有之意。在这里,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当代中国鲜活的马克思主义,贯穿始终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揭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内在联系及现实意义,体现的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下的十三亿中国人民应有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建设中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理应自觉把握"文化自信"的价值内核,秉持中国立场,确立世界眼光,坚持实践标准,推进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1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自信力的重要来源,而且为增强中国共产党自信力指明方向。中国共产党自信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建设自信、全面从严治党的自身过硬自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中国共产党自信力,要全面提高执政本领,增强党的本领自信;以制度建设为贯穿,增强党的制度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党的价值自信。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卓越成就,验证了这一制度具有巨大优势。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由于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导向,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经实践检验,焕发出勃勃生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总结为十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进行探究和多维思考,为坚定制度自信、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30年前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开启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征程。通过30年的不断实践与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形成为比较完整的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当代如何焕发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具有巨大的理论创新价值;通过30年的不断探索与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形成为比较成熟的道路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对当代后发型国家如何走向现代化,具有巨大的道路引领价值;通过30年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形成为比较定型的制度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对如何发挥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和推动力,具有巨大的制度建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的实践价值是指理论满足人们实践需要的属性及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价值是由其实践品格所决定的内在属性,即它是为实践服务的。对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执政兴国的根本方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旋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要加大宣传力度,二要加大教育力度,三要加大研究力度,四要加大实践力度,五要加大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15.
重视民生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理念的本质内涵,成为检验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成败的根本。科学发展观对民生提高的深切关注,创造了一整套的民生理论和民生实践,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和最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生经济观,具有全面体现科学发展的崭新性能和时代特征;同历史上的诸多民生追求和主张具有本质区別;形成进一步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路径体系,已经深深地融入到党的执政思想和治国方略之中。  相似文献   

16.
在传承中华民族和中国工人阶级优良传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进程中,工会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应通过工会组织四项基本职能的落实,来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进程。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的过程中提出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逻辑性、包容性和主导性的鲜明内在特征,为新时期的社会发展构筑了共同的思想基础。其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与深化发展,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石和社会主义道德旗帜,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价值理想,具有极大的价值包容性,又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内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属性。就提出"中国梦"的社会价值而言,战略实践性是其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代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广大青少年头脑,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而且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契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成长规律、发展需要和接受习惯,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大众媒体等多方共同协作、相互联动、人人参与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