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最近流行的“主观真理论”对经典的“客观真理论”的批评缺乏针对性。真理诚然是一种认识 ,但认识毕竟还有主观的 (任意的、武断的、缺乏根据的、不符合逻辑的或规律的 )同客观的 (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之分。客观真理论则在承认真理是一种认识的前提下来论证真理不是一种主观的认识而是客观的认识。在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的时候 ,必须区分客观性的本体论含义和认识论含义。客观真理论并没有过时。  相似文献   

2.
教材将真理定义为:"真理是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从以上对真理的定义看出,真理是依赖于人,依赖于认识主体的,那么"真理是客观的"该怎么正确解读呢?  相似文献   

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人们的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认识包含着正确和错误,真理也就是正确的认识,谬误也就是错误的认识,它们二者是相对立的。谬误是人们的意识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而真理则是人们的意识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表明人们的意识同客观事物相符合、一致。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即是说,它是以认识、思想、观念的形式存在的,而它包含的内容却是客观的,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水是氢和氧最普遍的化合物”,“燃烧一般是指物质剧烈的氧化”,“人民群众是历史  相似文献   

4.
二十年前进行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具有普遍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首先,真理的本性与解放思想的本质是一致的。所谓真理就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这就是说,只有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才算得上真理,而所谓解放思想的本质也在于此。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这一新定义表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的,也与真理的本性要求相一致的。其统一的内容是客观真理,基础是实践。这是彻底唯物主义的根本特…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八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是人们认识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这场革命,使人们深切认识到:“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从而冲破了几十年来的教条主义的禁锢,挣脱了“两个凡是”的羁绊,抛弃了唯书、唯  相似文献   

6.
我连续参加了几年高中中专考试的阅卷评卷(试卷与全国高考同)工作,颇有这样一种感觉:最近二年,考生对最基础的知识的掌握,不如前几年考生扎实,分析和说明问题的能力也有所下降。为了改进教学,今年我趁高考评阅试卷的机会,有意作了一点摘录,发现答案中大致有以下的问题。一是基本概念含糊不清。如关于“真理”,不少考生答成:“真理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真理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绝对真理,就是绝对正确的真理”,“真理是零碎的正确认识,科学理论是系统的正确认识”等等。  相似文献   

7.
价值与真理是贯穿于全部人类生命活动领域的两项基本目的追求,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人类对主体尺度与客体尺度的自觉意识和运用。价值的本质存在于人的生存活动所必然形成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关系之中。真理的本质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真理是有价值的,对价值的认识又具有真理性,价值是否有真理性,真理是否是真理,都要通过实践去检验。  相似文献   

8.
价值和真理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认识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和实现价值。认识的创造价值的目的性要求我们把围绕特定价值目标而展开的认识活动视为一个系统整体,它包括价值认识和事实认识两个基本环节。创价认识的整体性决定了创价真理同样具有不可割裂的整体性,它与对象的符合是价值与事实双重意义上的整体的符合。因此,价值真理和事实真理不是两种各自独立存在的真理,它们不过是创价真理的两个内部环节。  相似文献   

9.
康德的主体化美学,强调了审美判断的主观性和非功利性,这是西方近现代审美自律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西方"审美区分"思想的基础。但康德另一方面也认为,审美判断本身不等同于认识与意志、理性与知性,但兼备认识和意志、知性与理性的性质,这就意味着审美判断本身就具备那些认识与意志、理性与知性等非审美因素,康德在这里强调了审美判断的非纯粹性与功利性,这是康德审美判断的矛盾处。应该重视康德审美判断的纯粹性与非纯粹性之间、非功利性与功利之间以及审美区分与审美无区分之间的悖论状态中所形成的艺术理解张力,艺术真理的生成和被揭示就产生在这种张力中。  相似文献   

10.
用科学真理观看待马克思主义发展金德龙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又为实践检验而证明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两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同时,真理绝对性和...  相似文献   

11.
真理是具有层次性的,这个问题理论界已有人论及(见李权时:《略论真理的层次性》,载《江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但对真理究竟应该划分为几个层次,尚没有回答。本文试就真理层次的具体划分作一试探,以求抛砖引玉。一、真理层次的涵义要给真理划分层次,首先必须对真理层次的涵义进行规定。我认为,所谓“真理的层次”,是指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表征、一定本质和一定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之所以具有层次,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真理的根本属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而这种符合总是历史的、具体的,是受主体和客体自身的发展状况和条件所制约的。因而,真理的发展就会在纵向和横向的无限序列中表现出不同的层次。从纵向上看,人类的认识能力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客观世界反映的深度和广度上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只能达到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遵循着两个原则 :一个是真理原则 ,一个是价值原则。人们一方面以真理性认识为基础去追求价值 ;另一方面以价值为动力去追求更加完善和完备的真理。违背真理的“价值” ,在实践中最终不能实现 ;不带任何价值的“真理” ,也同实践的成功无缘。因此 ,人类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 ,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3.
论证据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证据的基本特征有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的“三性说”,也有客观性、关联性的“两性说”,还有仅持关联性的“一性说”。合法性是法律制度层面的规范,不属证据本身固有的特征。客观性和关联性都是客观事物固有的属性,具有事实特征的普遍性,它们都不应该简单地归结为证据的基本特征。证据的真实性要求,体现了主体对证据的认识性。未知事实不是证据,事实要与人的认识相关联才成为证据。关联性分为客观关联性和主观关联性。客观性包含于证据的客观关联性中,合法性包含于法律证据的主观关联性里。证据的关联性应该是一种被人已知的关联性。“已知事实的关联性”,才是证据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组织建设     
“男女平等”或“男女不平等”,重要的是这种平等或不平等是否性别公正。如果性别公正,那就顺其自然;如果性别歧视,那就应该去纠正这种“男女平等”或“男女不平等”。“平等”有平均、一样、无差别的含义,是一种事实状况,可以用客观指标度量。“公正”有合理、好、善、应该如此的含义,是一种价值判断,公正不是用客观指标来度量,它是依据一定的价值原则进行主观上的权衡和  相似文献   

15.
对20年前那场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命题引发的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最好纪念,或许莫过于沿着命题开辟的思路继续探索,以求思想的彻底解放。一、真理标准不能了断一切理论是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命题在当年的确立,之所以能解放人们的思想,是因为它告诉人们,判断一种认识(或理论)是不是真理,不能唯经典是从,也不能唯权威、领导是从,而只能唯实践是从。唯实践是从,就是用实践求证认识的是非真伪,只有经实践的过程和结果检验是与描述对象相符的认识,才是真理,反之则是谬误。因此判断认识是不是真理的…  相似文献   

16.
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是人们认识和实践中总体方面的根本矛盾。认识世界,是主观反映客观的活动;改造世界,是主观变革客观的活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解决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而展开的,即为了克服主观和客观的对立,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主观符合客观。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主观的思维和客观的世界服从于同样的规律,因而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真理?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那么这种符合对象的正确认识有什么标志?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不同的哲学家们作了形形色色的回答。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西方哲学史上,回答得最深刻、至今仍有重大价值和意义的,是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一开始,黑格尔就明确地告诉我们,真理既不是认识中简单的开端,也不是单纯的结论,真  相似文献   

18.
近期由醉酒驾驶、飙车等“高危驾车”行为引发的重大恶性交通事故频发,而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对该行为定罪量刑的争议不断。而以有利于司法裁判为出发点,由规范与价值的二元视角为方法论,展开对“高危驾车”行为的主客观分析,可以确定上述行为能否被定性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主观方面,由驾驶人在事发之前、事发之际与事发之后的行为事实为根源,分别抽象出“模型化”的证明方式,以推断其主观意识与意志因素,进而确定其主观罪过;在客观方面,对“高危驾车”案件所具有的共同行为事实进行价值抽象,以构建出广泛适用的客观行为评价模式,由此形成对类似案件的一般评价规则。  相似文献   

19.
行为认定为犯罪的过程中行为人主观方面必须对客观的犯罪定量因素具有认识;这一认识首先是事实层面的认识,事实性认识是基础,其次才是规范性、评价性认识;这种事实认识应该以行为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对象为基础进行判断,不能凭借社会上的一般认识水平予以推论。犯罪定量因素认识错误属于刑法中事实错误的范畴,司法处理应当遵循具体分析的原则,对积极的认识错误根据"具体危险说"加以判断,对消极的认识错误在能够排除过失的前提下一般可以阻却犯罪故意的成立。  相似文献   

20.
一、把主观和客观有机地统一起来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首先是主观要反映客观,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前提。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使人的认识符合客观规律,以之指导具体工作才会取得好的业绩。我们也必须用“实事求是”的要求解决关于发展的问题。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要讲究实事求是,力求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严格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样制定的大政方针和实施计划才会是切实可行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有赖于正确推进认识的过程。我们在运筹和规划事业发展时,不能凭“想当然”和拍脑袋,而必须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