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胡劲松 《现代领导》2010,(11):42-42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养生就是保养性命,这包括两个方面——养性和养命,即平常说的修身养性。很多疾病都是身心疾病,但是许多人更注重身体的保养,忽略了心灵的保养。中医和西医有许多不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注重心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其中无论哪种情绪过激、时间过长都会致病。中医把病因分为三种: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修养与物理教学赵世琏物理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视和培养巳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两类心理因素。反映在认识行为过程的智力心理因素和不直接参予认知活动的非智力心理因素,包括兴趣、情感、意志及坚韧性、顽强性、进取心等性格品质。非智...  相似文献   

3.
简议几个心理因素对决策的负效应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领导的核心内容,是追求决策的优化。决策优化要受到来自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其中非理性心理因素常常在决策中起到消极的作用,它可以影响决策者的认知客观性,限制人的创造性,误导决策的价值取向,使决策出现偏差、失误。可是,非理性心理因素对决策的影响问题,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在小生产时代,领导者只重视经验决策,而对主观心理因素在决策中的重要影响毫无所知。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多半单纯追求决策方法的现代化,而忽视心理因素对决策的影响。事实证明,不重视非理性心理因素的影响,是很难实现决策的优化的。田Iktk直宙观共担…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小康》2011,(3):8-9
专家点评要正确对待心理压力闫洪丰:中国残联直属机关团委书记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区别在于压力的大小与自身的抗压能力。根据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青年官员在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在人际交往与情绪体验中则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万事过犹不及。超出自身承受范围的压力会造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影响到个人亚健康甚至身心疾病。  相似文献   

5.
影响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都必须与其他人进行交往。交往是否成功,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心理因素 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包括人际认知、情绪调控、态度把握、语言运用及个性特点等。掌握有效的策略是搞好人际 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执行主体选择性执行公共政策的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性执行是近年来公共政策执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诸多因素中,执行主体是其中最不容忽视的因素,尤其是执行主体的认知、情绪、利益需求和意识形态等心理因素对主体的选择性执行起着主导作用。提高执行主体的政策认知能力,强化主体的政策执行责任意识并树立其正确的权力观,是尽可能减少执行主体选择性执行公共政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提高国民的幸福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主观幸福的因果模型显示主观幸福是内部心理因素(认知因素与人格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与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注重发挥一定的社会心理机制的作用。社会和谐的社会心理机制是由社会需要、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态度等一系列社会心理因素及其机能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有效发挥社会心理机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不断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9.
焦建华 《群众》2007,(5):77-78
医院是为人防治疾病的地方,主要是医护人员为病人防治身心疾病。但还有另一种社会腐败疾病——医疗腐败,倒不是发生在病人身上,而是发生在医院  相似文献   

10.
党群关系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一种。从整体上看 ,它是群体与群体的关系。党员的党性外化成党风 ,势必要通过党员的交往方式来实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党群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 ,通过人的交往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这种心理关系是多种心理因素的复合体 ,其基本成分是认知 ,情感和行为。1.认知成分。认知成分是党群关系形成、发展和改变的思想基础。在党群关系中 ,认知既能唤起满意与不满意情感的发生 ,又能控制和改变情感的发展。认知是相互的。相互认知的肯定度越高 ,共同点越多 ,二者的关系越密切。党群关系的决定方面在前者 ,因此…  相似文献   

11.
心理负荷是警体课负荷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对警体课中心理负荷的基本含义、测试评价方法及与制约因素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抓。  相似文献   

12.
Traditional methods of analyzing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mands of the job have been criticized as potentially biased against female sex‐typed jobs. This poses a potential problem when information about the job is used to develop safety training programs or injury prevention programs.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 of measuring safety‐related aspects of jobs is explored from a perspective which incorporates attention to gender issues. Potential problems are identified in the measurement of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physical safety, responsibility for the physical safety of others, and psychological safety. A shortcoming in the literature deserving of further research is also identified in terms of the relative paucity of measures of responsibility for psychological safety. The failure to pay attention to gender issues may lead to problems in safety training, due to deficiencies in assessment, evaluation, and design.  相似文献   

13.
体育运动作为大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一直未得到大学生的重视,因此大学的体育课程也就成了大学生主要的请假或逃课的科目之一。大学女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往往会产生运动心理障碍,即使参加体育课程,但是对课程的投入度却也不够,不能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导致大学女生的教学成为体育教学的难点。本文通过探讨了大学女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女大学生体育教学的教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警察是一个高风险、高压力的职业,心理素质是警务人员必备的素质之一,提高警察的心理素质对公民、对国家、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有重要的意义。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造成警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有必要加强警务人员的心理素质的普及与提高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警察执法水平全面提高的制约因素很多 ,而决定因素在于警察的主体素质状况。其中 ,警察个体能力状况、个性心理健康状况是关键性的因素。它通过警察心理素质测评途径进行量化 ,不仅可以现实地评估警察高水平执法的心理素质标准 ,也可以具体地评析造成执法水平不高的主体心理原因 ,还可以理论地预测警察执法水平潜能的高低。这对于执法工作考核 ,强化公安队伍建设都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女子拳击运动的发展,拳击运动逐步受到女子运动员的青睐。随着比赛的增加,也反应出了女子拳击运动员的心理问题。本文运用体育运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女子拳击运动员在竞赛中易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提出了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对提高女子拳击运动竞赛水平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犯罪心理痕迹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现场空间而引起的一切能揭示犯罪心理的现象和状态。利用犯罪心理痕迹揭示犯罪心理符合心理学原理。犯罪心理痕迹概念的引入 ,丰富了侦查科学的内涵 ,使现场勘查所涉及的客体更加丰满 ,也为侦查人员揭露、证实犯罪增添了重要依据。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可以扩大犯罪信息来源 ,有利于识别犯罪伪装 ,可以促进物质痕迹和意识痕迹的收集 ,提升物质痕迹与意识痕迹的利用价值 ,犯罪心理痕迹还是分析研究犯罪分子心理活动、现场情境和案情的重要依据。犯罪心理痕迹的收集 ,通常是在收集整理犯罪各种痕迹的基础上 ,对各种痕迹、各种现象状态以及其相互关系的观察、分析、记录而实现。犯罪心理痕迹的利用 ,是逆向地从犯罪人行为活动所遗留的心理痕迹入手分析案情、刻画罪犯、追溯犯罪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In Italy, numerous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regarding the phenomenon of bullying; however, studies on single incidences of sexual,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victimization at school remain scant. Therefo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phenomenon of scholastic violence with a broader perspective, as well as all the possible perpetrators including adults.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277 adolescents (64% female), ranging from grade 6th to 13th (mean age = 13.29, SD = 2.19). Sixty-four percent of the participants wer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remaining were high school students.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st commonly reported type of victimization is psychological violence (incidence= 77%), followed by physical (incidence= 52%), and sexual victimization (incidence= 24%). These forms of violence are mainly inflicted by peers. The research confirmed the validity of the tool and its applicability in the Italian context for screening violent behavior at school.  相似文献   

19.
当代弱势群体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弱势群体大学生问题日渐凸显,针对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着重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呼吁社会各界共同给予关爱和帮助,是改变他们的弱势地位,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警察职业的特征决定了警察的心理压力很特殊,各级政府对警力的不当使用以及社会舆论也对警察的心理产生影响。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分析警察心理压力产生的根源及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