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防止核武器扩散机制已经形成了一个从全球层面到地区层面的庞大体系,随着国际核扩散形势的变化,国际防扩散体制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深入,它在防止核武器扩散、保障国际安全方面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全球战略稳定失衡后,全球安全转向地区安全,核武器扩散的形势越来越复杂,防止核武器扩散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针对于当前的核扩散形势,我们应当从防扩散机制的缺陷入手,对防止核武器扩散机制的出路做认真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1992年以来,在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中共中央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不断拓展和深化,从国际扩展到国内,从传统安全领域扩展到了非传统安全领域.在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国际安全观"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公平、正义、法治、民主"为核心内容的"国内安全观",并决定"针对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的新情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完善国家安全战略","抓紧构建"和"健全""维护国家安全的科学、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从而形成了一种统领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兼顾传统与非传统两个方面的全面系统的新安全观.  相似文献   

3.
从资源总量供给的层面来讲,全球油气资源安全是能够得到保障的。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全球油气市场正朝着油气市场一体化和地区化的方向发展,油气资源全球化成为现实。但在今后很长时期里,油气资源分布与消费不平衡、产需不平衡的格局依然存在,资源分配以及消费量的严重不平等是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主要矛盾之一。未来全球油气资源安全总的来讲是有保证的,在反恐大背景下,各国之间可能将会出现“多赢”的局面,但也不能排除出现新的突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苏丹红"、"孔雀石绿"、"三聚氰胺"等一个个刺痛中国人心扉的字眼一次次让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使得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安全,不仅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还是确保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朝鲜选择核道路与其所处的国际环境密不可分:美国的半岛政策造成了朝鲜的安全困境,为朝鲜核道路提供了必要;核武器作为现代武器中的"杀手锏"具有多重功能,为朝鲜核道路提供了选择;美国不合理的防核扩散战略和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缺陷无法完全阻止核武器的扩散,为朝鲜核道路提供了可能。因此,要解决朝核问题,大国主宰的国际环境必须作出适度调整。  相似文献   

6.
唐钧  韩丹 《中国减灾》2010,(9):46-47
城市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前提,也是市民生活的基础。打造安全的城市形象,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难题。尤其足当前的突发事件和不稳定因素的恶劣后果,导致城市安全形象遭受严重的负面影响,因而城市安全形象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塑造安全的城市形象,除了直接取缔不安全因素的基本做法之外,还需要有全面的管理措施和可持续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继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进行了首次核试验后,2009年5月25日,朝鲜突然宣布"成功进行第二次核试验",不计后果地挑战国际社会。朝核危机彰显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不足。虽然该条约在实现全面彻底核裁军、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法制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条约也存在某些概念模糊不清、对非核武器缔约国的歧视、退出条款限制不够、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权限等问题。要真正实现全面彻底防核扩散的目标,国际社会需要努力地对条约做出合理的修订和完善,倡导以条约为基础的多边合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北极地区的变化,北极安全呈现新的态势。非传统安全因素的作用日益凸显,北极各国在北极地区军事部署不断增强、各国在北极安全问题上存在不同的利益主张、气候和环境合作需求空前加强以及北极安全合作等问题日益全球化。作为北极的重要利益攸关方,中国在北极地区享有广泛的能源安全、生态安全与国家安全等安全利益。中国需要从国家层面战略制定与实施、机制构建、国际合作和国内科研水平提升等多方面去维护中国的北极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9.
刘菁 《前沿》2008,(3):139-141
“安全复合体理论”是著名安全研究专家、“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人物巴瑞·布赞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地区安全复合体是指:地理上接近的国家在安全事务上形成相互依存,于是各国在确定自己的安全利益时不能抛开其他国家,在制定本国的安全战略和安全政策时不得不对地区层面的因素有所考虑,在这种状况下,各国在互动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具有地区特征的安全联系。根据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地区安全合作是一个以安全复合体为起点,经由安全体制到安全共同体的渐次发展的过程。东亚安全合作经过军事同盟、合作安全机制后,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努力,有希望形成一种多元型安全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周力敏 《创造》2019,(4):60-62
随着国际、国内安全形势的变化,国家、地区面临的安全环境和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边疆城市安全风险治理需要从以往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安全”[1]问题转向包括恐怖主义、国民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卫生安全、经济安全、粮食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多领域在内的“非传统安全”[2]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凸显,加大了边疆地区城市安全风险。边疆民族地区特殊的区位、滞后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等特点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风险治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
张喆 《人民论坛》2012,(17):228-230
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由1992年签署的《集体安全条约》演变而来,是一个有潜力有作为的地区安全组织。它在地区事务中的活动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传统军事安全合作领域、应对新安全挑战方面及国际政治领域。目前该组织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但正朝着综合性多功能地区组织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2.
李河 《长白学刊》2014,(5):120-123
《文化多样性公约》是以法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第二集团与美国在文化政策方面进行博弈的成果,是法国等国将其文化诉求转化为国际文化政策的一次成功实践。《公约》设立的"文化多样性国际基金",其主旨是按照"地域均衡原则"资助全球发展中国家的文化项目。但从四年来的项目评审结果来看,获得资助的项目多半来自与法国关系密切的国家。这表明,《公约》评审背后不乏国际政治运作的因素。中国需要认真评估"文化多样性"观念的理论意义和政策后果,从国情出发,构建一个明确的、态度积极的对外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13.
岳小颖 《人民论坛》2013,(18):252-253
在美国的亚太战略链条中,澳大利亚无疑是重要的一环。巩固并加强与澳大利亚的安全合作有利于减轻美军的负担并强化美国的亚太战略根基。与此同时,澳美同盟在强化"软硬实力"的基础上,其指向性也需要弱化。如何在未来的地区安全架构中致力于协调与中国的关系是澳美同盟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着中国政府倡议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中国需要利用和完善现有执法安全国际合作机制,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提供安全的环境。完善执法安全国际合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夯实法律基础,健全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加强情报信息搜集研判和交流共享,提高合作效率;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分享成功经验,共同提升执法安全合作的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合作安全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安全合作理念,它所具有的非强制性特点使国家间的安全合作比较容易展开。东北亚地区独特的地缘政治结构限制了美国的单边主义,非传统安全威胁增进了地区国家间的共有利益,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将"外溢"为合作安全。这些因素的相互交织能够使合作安全成为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的可行选择,其运行机制应该是建立在六方会谈框架基础上的东北亚地区论坛。构建东北亚地区论坛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它同美日双边军事同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版《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强调与中国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印度发展特殊与特惠的战略伙伴关系。该文件高度重视俄中、俄印关系,明确提出"在不结盟的基础上,在亚太地区建立可靠的地区稳定和安全保障机制"。构建亚太安全稳定机制的构想是俄罗斯"转向东方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俄"去西方化"政策的重要一步。通过构建亚太安全稳定机制,俄希望成为亚太地区安全的主要"供给者"。不过,当前俄罗斯提出构建亚太安全机制的构想更多是来自于西方的"推力"。未来,俄要想主导亚太安全稳定新机制的构建,还需更多的内生动力来推动。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作为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负有重要责任的政府间组织,在其宪章第一条就明确规定其活动的根本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联合国利用其和平形象和国际威望积极开展维和行动,感化冲突双方,推动地区形势不断向缓和的方向发展。但是,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维和行动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合作安全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安全合作理念,它所具有的非强制性特点使国家间的安全合作比较容易展开.东北亚地区独特的地缘政治结构限制了美国的单边主义,非传统安全威胁增进了地区国家间的共有利益,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将"外溢"为合作安全.这些因素的相互交织能够使合作安全成为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的可行选择;其运行机制应该是建立在六方会谈框架基础上的东北亚地区论坛.构建东北亚地区论坛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它同美日双边军事同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安全困境”概念、成因及其实践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困境”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用以解释国际紧张、对立乃至冲突形成机理的一个基本概念和命题。自20世纪中期该概念提出以来,被各国学者所广泛吸收、借鉴,运用于分析和说明国际安全环境与本国的安全境况。但“安全困境”概念本身存在一定的疏漏和弊病,尤其是国际关系学界对“安全困境”成因的理解和研究分歧较大,缺陷明显。笔者认为,在特定国际体系中,对他国国际战略意图的模糊性认识及对自身国家安全的无止境追求,是导致国家间“安全困境”的真正动因。走出“安全困境”需要对国际社会共有安全观念的构建。建国以来,我国三代领导集体的国际战略和外交实践为“困境超越”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朝鲜进行新的核试验,不仅加深了朝核问题业已长期存在的外交僵局、增加了东北亚核扩散的新风险、使得朝鲜半岛再度陷入紧张局势,而倍显脆弱的东亚地区安全秩序,更是由于朝鲜的"核冒险"而雪上加霜。2013年2月12日的核试验再度让朝鲜半岛局势陷入了危机。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当日紧急召集朝鲜驻中国大使,代表中国政府当面对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表示坚决反对,并对朝鲜这一破坏东亚地区稳定与和平的行动表达了强烈不满。中国外交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首席谈判代表武大伟也公开表示,中国反对朝鲜进行核试验"反对到最后一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