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继忠 《人大论坛》2012,(12):54-55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与秦邦宪、邓发、叶挺、黄齐生等乘机由重庆飞往延安,不幸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坠机遇难。毛泽东为“四八”烈士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亦荣。”生为人民而生,死为人民而死,王若飞在离开重庆的前_。。天还说:“一切要为人民打算”。这话是他的最后遗言,也是他一生的写照,对他的逝世,周恩来悲痛地说:“失掉了他,...  相似文献   

2.
段本松 《现代领导》2011,(12):19-19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李林森和李森林,同为组织部长,名字也只是顺序之差,他们的人生却有着如云泥般的差距:一位隐瞒绝症两年多,到生命最后一刻仍把病房当办公室.  相似文献   

3.
一赵水田死了,在大口大口吐血之后,突然离开了鲁疃人。这是1996年5月21日。笔者坐在他生前办公用的破桌前,一点不敢相信这是他的办公桌。桌上有几个窟窿,破得真够样儿。他家更别提,一生,他没给家里人留下一件正经值钱的东西,存款单一张也拿不出,一家人老老小小没谁沾过他的光。他这个村支书,活得不如村中一般人。他死了,60岁,把鲁疃村弄得整整齐齐,像模像样,他剩下啥?翻遍了,就两包茶叶。一点也不夸大。赵永田,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劳动模范,昌平  相似文献   

4.
读者一看这个题目,也许就会认为这是无稽之谈。因为众所周知,阿Q还未结婚,就被砍了脑袋,请问他的子孙从何而来?如果把“子孙“二字改为“徒子徒孙“,那就容易理解得多了。一个人虽然死了,如果能有许多人继承他的衣缽,发扬他的精神,成为他的徒子徒孙,他就可谓“精神不死,浩气长存“,虽死不朽,长存天地之间。阿Q是颇有一点“精神“的,这就是顶顶大名的“阿Q精神“。例如挨人打了,当面不敢反抗,背后骂一声“儿子打老子“,也就算出  相似文献   

5.
飞雪 《民主与法制》2007,(5S):43-45
丈夫去讨债却陷入了对方公司女会计的温柔乡,她失去了丈夫的人,也失去了他的心.她只好逼他去“死”,这样,她才能讨回她的情债。  相似文献   

6.
晏婴是春秋时齐国大夫,五十四年间,他辅佐了齐国灵、庄、景三世,他既是我国历史上名相之一,也是一个忠于君主、善于进谏的能臣。一次,齐景公饮酒七天七夜不止。大家对他毫无办法。大夫弦章劝他说,你再这样喝下去,你就赐我一死吧。这时,晏婴也来了。景公对晏婴说:你看这个人,我要是听了他的话,那么,他的话不就成了法制了吗?我要是不听他的话,他就要死了。晏婴说:弦章真是太幸运了,因为他遇上了你这样圣明的君主,要是遇上桀纣那样的暴君,他就必死无疑了。景公听罢,只好不饮了。这个故事使我们想到,晏婴的进谏是智慧的,也是很巧妙的,而且又是棉…  相似文献   

7.
得与德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为什么有的人死了还活着呢?因为他有德但可能无得;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呢?因 为他无德但可能有得。  得,即索取,个人向社会取得的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德,即奉献,个人对 社会做出的贡献。人不能不“得”,也不能无“德”,“德”是首位和基础,“得”是条件 和保证。  贡献和索取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个人为社会做出贡献,就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 。所以,贡献应该居于首位,人不能无“德”。  人要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个人从社…  相似文献   

8.
嵇康的冤屈     
嵇康死的时候才40岁,他死得很冤,“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事后连司马昭也“悟而恨焉”。这是《晋书·嵇康传》中说的,虽不知所据何本,我却相信其言之有据,并非出于房玄龄等人的杜撰。嵇康之冤,冤在哪里?他是因为吕安案而入狱的。吕长悌奸污了弟弟吕安的妻子,却倒打一耙,反诬吕安“不孝”,把他送进了监  相似文献   

9.
小暖 《观察与思考》2007,(20):60-61
<正>一场空难让戴维·齐默教授失去了深爱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他不知所措,迷失了自我,觉得自己也成了一个将死之人。他足不出户,沉溺于悲伤的酗酒泥潭中不可自拔,直到六  相似文献   

10.
红树 《民主与法制》2014,(21):39-41
他叫张艺冬,是一个苦孩子,因父母离异离家,13岁的他带着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靠捡破烂和乞讨度日。17岁时,他得了癌症,在快要死去时,是大庆的一群“雷锋”救活了他。 为回报“雷锋”们的救命之恩,他也成了“雷锋”。  相似文献   

11.
一 古人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倘若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说的是知人之难。古人又说,盖棺论定,一个人死了,就可以给他下结论了。但是也不尽然。 例如,对陈其美的评价。解放后曾因批判蒋介石而批判陈其美,把他说成流氓头子。上世纪80年代,大家为陈其美抱不平。因为陈其美是1916年被袁世凯的特务  相似文献   

12.
佳碧记事     
尹仑 《今日民族》2006,(11):31-33
我第一次见到次里扎巴时,他是个猎人。他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熊、狼、岩羊、野鸡和獐子死于他那杆老枪下,他只记得有一次为了一头咬死他五只羊的熊,他背着枪在雪山上追踪了七天,家里的人都以为他再也回不来了,第八天晚上他背着熊回来了,熊当然死了。还有一次因为一只花豹,他  相似文献   

13.
卫毅 《中国减灾》2011,(16):4-6
冯翔身上有他自己独有的孤独与寂寞,也有灾区基层干部共有的经历和压力。在大地震中面对了生死和经历了生死之后,冯翔之死不仅让我们看到一个灾区干部的内心,也让我们看到灾区一个普通人的挣扎。  相似文献   

14.
吕晓 《公民导刊》2004,(2):28-28
李正吾死了。人们心目中那个爱管闲事的老头,就这么去了。我见过几次李正吾。他是一个干瘦的老头,胡子有点乱,一年四季都穿的蓝布衣服也有些脏。  相似文献   

15.
<正>"卖馒头的老王,他接到了一封信。八千里外死了他的老娘亲。他把面团揉了又揉,揉了又揉。他一言不发,把那封信放进了围裙。死了有十年了,怪不得梦里叫她她不应。刚蒸好的馒头,娘您就尝尝新。这些年,卖了多少馒头,我也数不清,为什么偏偏不能,放一个在您的手掌心?"这是台湾作家张晓风为台湾老兵写的诗。张晓风说,她自己一度都不记得曾经写过这首诗,直到有一天,一群台湾老兵举着印有这首诗的牌子  相似文献   

16.
鲁迅逝世前一个多月,以超脱的态度写了一篇游戏文章《死》,他说他的怨敌可谓多矣,即令到死,我一个也不宽恕!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找点小事干,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这些话,后来竞成了鲁迅的严肃的遗嘱。鲁迅自称是“随便党”,文笔很幽默,然而通篇的精神毫不含糊,是异常认真的。  相似文献   

17.
毒枭的末日     
一 空气凝冻了,僵硬得像磨砂玻璃。 夜,死一般的寂静。 那个陈队长,还有个什么刘警官,去了哪里? 肖长元惶悚的目光又一次窥觑了一遍周围。的确,夜,是死了,连扑窗的飞蛾也咽息喘气。他忍不住向窗口送去险恶的一瞥,坐在那里悠哉乐哉吸烟的警官戴望  相似文献   

18.
四月的鹏城,春意盎然,一位湖南籍外来青工杨卓辉,用鲜血捍卫了正义的尊严。然而,就此,他也走完了他仅仅23年的人生历程。 英雄的事迹,震撼、鼓舞了鹏城善良的人们。人们以各种方式抚恤他的家属,更有人继其精神,续写了壮烈的篇章。他的死,再次掀起鹏城正义的热潮。  相似文献   

19.
春节回家,母亲告诉我吴猴儿死了,我真不敢相信像他这样旷达的人会死,况且他六十刚出头,年纪并不大。吴猴儿本名吴周翔。他生就副瘦小身材,一双不大的眼睛镶嵌在表情丰富的脸上,更添几份幽默,他的性格又活泼,爱说爱唱爱笑,人就送了他一个"吴猴儿"的诨号,尽管取诨号的人并没有贬意,但多少有开  相似文献   

20.
这年头有些人也真会整,动不动就整出几句骇世俗语,供一些玩世不恭者宣泄。这不,“玩的就是心跳”,还没有缓过劲来,“过把瘾就死”又接着蔓延开来了。 “过把瘾就死”,这话只要一听就会令人脊椎骨透凉。俗语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为了“过把瘾”命都可以不要了,你说还有什么可怕的了?!如果说,“玩的就是心跳”这还只限于玩玩而已,也就让他玩去好了,只要不构成对他人、对社会的成胁和伤害,心跳不心跳了只是他个人的事情了,别人犯不着为此担惊受怕。可这“过把瘾就死”却不同了,为了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过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