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暴力化、恶性化、团伙化、低龄化、成人化和智能化的特点。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因素有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不良影响和矫正制度的不健全,因此,需要重视早期教育,优化家庭教育,建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家庭防线;重视和改善学校教育,巩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学校防线;官方和社区共同营造社会防线;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对公安机关的预防和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家庭教育缺失、学校管理不当、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对此,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要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矫治等方面构建完善的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状况,分析了产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建议:一是加固家庭、学校、社会三道防线。家庭防线,建议创办业余家长学校,建立家长教育子女责任制;学校防线,建议改9年义务教育制为11年义务教育制,使更多的未成年人在学校渡过危险年龄段;社会防线,建议推广由“六老”组成的“关心下一代协会、小组”的作法。二是针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不同情况,建议以教育为主,立足挽救,依法打击三种形式并举。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重庆市某区人民法院少年刑事审判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以及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对家庭、学校、社会及未成年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重庆市某区人民法院少年刑事审判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以及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对家庭、学校、社会及未成年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胡俊文 《前沿》2007,(6):109-112
未成年人犯罪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危害社会和家庭的稳定,破坏社会的和谐与安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尤其重要的是,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建设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因此,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兴衰。为此,分析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立体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呈现上升趋势,并具有团伙化、低龄化、成人化等新的特点和规律。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上升势头,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试析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我们必须利用社会的力量,形成职责明确、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切实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社区是城市管理体制的基础,是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和就业的重要场所。社区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立足社区,可以把闲散青少年、流动青少年和问题家庭青少年等群体有针对性的管理起来,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力度,同时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预防工作整合起来,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社会联运机制。  相似文献   

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托,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的有关问题作说明。一、修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底线要求,是平安中国建设的一项源头性、基础性工作,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自1999年颁布施行以来,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我们必须利用社会的力量,形成职责明确、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切实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社区是城市管理体制的基础,是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和就业的重要场所。社区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立足社区,可以把闲散青少年、流动青少年和问题家庭青少年等群体有针对性的管理起来,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力度,同时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预防工作整合起来,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社会联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