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励 《港澳研究》2023,(4):42-56+94
新时代下地缘政治经济开始重构,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这一重构过程中的重要动力。香港和澳门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有着“引领式参与”的独特功能,这也是激发港澳自身潜力与“一带一路”提质升级的关键所在。在引领式参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港澳应充分发挥其在地理区位、政治制度、金融合作、航运软硬件等方面独特的优势条件,并突破自主决策权相对有限,缺乏完整产业链,面临其他省市有力竞争,以及智库与人才建设培养不足的内在瓶颈。  相似文献   

2.
袁正清  董贺 《当代亚太》2023,(5):4-34+166
东盟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和重要伙伴。世界政治的关系理论能够为理解中国—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逻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在关系性合作的视角下,关系因素建构了中国与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基础和条件。通过对中国—东盟间政治、安全、经济关系网络的分析可知,中国与东盟及东盟国家的关系基础赋予中国—东盟显著的关系亲密度优势,为其合作进程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在中国—东盟关系网络的复合结构下,中国与东盟在各领域的关系水平决定了双方合作的空间,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关系网络中的不同位置也决定了合作条件的差异性。中国—东盟的关系基础使双方得以在理念层面相互融合,基于东盟地区合作的本土理念以及中国的国际发展合作理念建立起深厚的共识,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合作的具体实践。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中国与东盟需进一步强化中国—东盟关系的韧性与弹性,提升双方的关系水平;同时,也需不断巩固理念共识,通过实践完善双方的合作模式,使“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关系性合作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3.
陈冰 《新民周刊》2022,(36):62-65
自打我国政府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为绿色低碳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契机。这些技术不仅应用于国内,还纷纷进入“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和地区,助力当地改变能源治理结构、减少碳排放。“走近南欧江全流域梯级水电站,近距离了解水电站的建设运营情况,让我感受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美好改变。”  相似文献   

4.
丁纯  张铭鑫  纪昊楠 《欧洲研究》2023,(5):1-34+173
欧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首先回顾了中欧视域下“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演进历程,并梳理了各时期“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成就和挑战。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经历了“相对冷淡”“相对积极”与“竞合并存”三个时期,欧洲由“相对冷淡”到“相对积极”转变的背后,是“一带一路”倡议自身的表达逐渐完善、项目成果逐渐显现以及欧盟加快经济复苏诉求的共同作用;从“相对积极”到“竞合并存”则是中欧产业竞争加剧、欧盟对中欧关系认知变化、欧盟地缘政治转型下经贸问题安全化及美国因素的综合影响。尽管欧洲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但能否为欧洲参与国带来切实的发展利益才是决定中欧“一带一路”竞合长期走向的关键因素。基于全球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欧影响。“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贸易促进效应、投资促进效应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效应三个机制有效提高了欧洲参与国的经济增长与居民就业水平,部分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市场开放性和债务陷阱问题的指责不实,然而“一带一路”倡议并未显著提升欧洲参与国民众对中国的平均印象,民心相通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未来“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目标.为此,不但需要考虑中国的诉求及“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自身建设的需要,也要对其合作伙伴及推进路径做出合理选择.“一带一路”研究的侧重点应从必要性向可行性转变.基于长时段—结构与中时段—局势、历史与现实二元互动的分析框架,本文提出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宜差异化分层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依循以国家重要性分类为基础的项目分层路径.根据这一分析框架,文章首先确定东南亚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的类别归属,进而分析在互联互通维度中国与相关类型国家实施长期、中短期等项目的可行性和利益保证.在“一带一路”项目推进中,中国重点深耕、推进长期项目合作的国家应主要集中在中南半岛,而对于其他东南亚国家则应该侧重能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所收益的中短期项目.  相似文献   

6.
唐嘉仪  王静君 《港澳研究》2023,(3):68-80+95-96
法治是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手段,也是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需要重点加强的领域。加强法治国际传播,是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关键环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枢纽,应将大湾区涉外法治国际传播工作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大湾区是全球治理背景下国家法治国际传播矩阵的组成部分,加强涉外法治国际传播是对大湾区建设和发展现状的回应,大湾区涉外法治国际传播有助于“一国两制”方针理念在海外社会的宣传推广,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或可从大湾区涉外法治国际传播借力。大湾区通过完善涉外法律工作制度、构建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引进及培养方案、创新涉外争端解决机制等方式不断推进涉外法治建设工作,在推进区域涉外司法合作、解决涉外纠纷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大湾区方案”。未来,可尝试通过探索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大湾区涉外法治国际传播工作机制、优化大湾区涉外法治国际传播策略、提升涉外法治工作宣传内容质量等渠道,全面提升大湾区在涉外法治国际传播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创新大湾区国际传播实践。为提高大湾区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应将大湾区涉外法治国际传播工作放置到更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金砖国家进一步深化经济协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强化金砖合作,激发示范引领效应,可有效带动“一带一路”建设,夯实“南南合作”根基。金砖国家禀赋条件不同,经济互补性强,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建设经济协作体系具有良好基础。未来,金砖国家经济协作体系建设要以技术孵化为切入点,以产能合作为根基,以金融合作为催化器。在此基础上,推动构建以金砖合作为基础的“一带一路”经济协作体系。在能源资源、农业、基建、纺织、汽车等传统行业,应针对各国禀赋和行业发展特点,创新产能合作方式,激发行业活力。在新能源、高科技等新兴领域,应充分发挥各国企业在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差异化优势,通过强化投资、共享研究、产业孵化、共建科技园区等方式推动实现技术突破。为了更好地推动金砖国家经济协作体系建设,未来各国应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完善产能合作机制;创新金融合作方式,加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建设和本币合作,更好地服务金砖国家产能合作;深化金砖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为产能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8.
梁鹤  艾德洲 《港澳研究》2023,(4):84-92+95-96
粤港澳基础教育跨境合作是“一带一路”沿线基础教育跨境合作的突破口,是实现民心相通和港澳人心回归的重要抓手。本文结合对珠三角五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的调研,发现粤港澳基础教育跨境合作依然存在较强的互补性,随着粤港澳“姊妹学校”制度的深入实施,内地基础教育“走出去”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内地基础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和粤港澳基础教育跨境合作的步伐。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探索教育“走出去”专项扶持体系,设立基础教育跨境交流与合作的专项经费管理模式,转变政府职能、尽快搭建粤港澳中小学校长论坛和常态化交流机制,以校际合作、共同开发“国家认同”课程体系四方面对策建议,以推进粤港澳基础教育跨境交流合作和中国基础教育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出去”。  相似文献   

9.
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关于国际发展的倡议,在世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这一倡议聚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全球共同发展,其理论基础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和共发论,基本逻辑是打破西方制度主义迷信,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在充分尊重世界各地多样性的基础上,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推动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国际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的十年实践证明,中和共发论突破了欧美国家倡导的发展经济学框架,开创了开放创新共享的全球政治经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一带一路"遵循"变与不变"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顺应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为实现中国梦创造了机遇;推进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为世界开放发展开辟新天地。本书以"展望‘一带一路’新贡献"为主题,选取了美国、英国、俄罗斯等13个国家28家智库57篇研究报告,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网格化治理创新成为破解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瓶颈的重要突破口。网格化治理的兴起,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实现路径,是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体现,其创新之处集中表现为协同治理的形成与内部监督机制的健全。然而,当前我国网格化治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包...  相似文献   

12.
张国庆 《新民周刊》2023,(39):35-35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机会,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朋友,更带来了越来越多可以增强我们国际话语权的助力。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随着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的国际话语权随着“一带一路”不断扩展。正如联合国高级顾问、巴基斯坦前国务部长哈龙·谢里夫所言,如果人们心意相通、彼此信任,  相似文献   

13.
葛淼 《东南亚研究》2024,(1):70-87+156-157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构建普遍性的全球海洋治理机制,但不是国际海洋法体系的上位法。国际法是多层级的立体系统,全球性海洋公约和区域性海洋法构成国际海洋法的双层次结构。区域性海洋法可能形成新的习惯国际海洋法,为《公约》提供更新的动力。“南海行为准则”构建南海的区域海洋治理机制,是对《公约》的扬弃,只要其有利于建立符合各方利益的南海秩序,同时没有违背公认的习惯海洋法原则,可以做出不同于《公约》的规定。“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困局有三个主因:南海的不对称格局、东盟对中国的不信任推定以及第三方国家的干预和介入。通过“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构建区域海洋秩序应以搁置主权争议、规制当事方行为、反对第三方国家干预和介入、避免安全局势升级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刘朝晖 《新民周刊》2023,(24):50-53
<正>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东南亚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接受和喜爱。20年前,中国在各大国中第一个正式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过去十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水平不断提升、范围不断扩大,让双方都从中获益匪浅。同时,越来越多的东南亚青年也选择来到中国学习、生活、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是中国统筹国内经济发展与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性举措,东南亚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发展方向和"一带一路"涵盖的重要区域之一,东盟则是中国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一带一路"为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发展注入了"平等协商""互助共建""开放共享"新理念,搭建起"系统化工程""跨国工业园区""优势产业合作""多元化创新"与"战略对接"新平台,建立了"决策与对接""市场化运行"与"跨国联通"新机制。同时,"一带一路"在东南亚的推进面临来自东盟国家内部民族主义滋长和域外大国力量干扰等因素的消极影响。在未来双边经贸合作中,中国需要更加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发扬奉献精神和展示必要的宽容胸怀。  相似文献   

16.
王煜 《新民周刊》2020,(1):26-29
2019年,"一带一路"的蓝图更加清晰,理念更加科学,路径更加明确。137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197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是截至2019年11月,"一带一路"的最新成果数据。影响力和号召力日益增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  相似文献   

17.
自习近平成为中国领导人以来,在外交领域积极发挥关键性的领导作用,首脑外交已成为中国外交的最高形式。习近平外交思想强调党对外交工作的绝对领导,强调维护首脑对外交工作的核心领导。习近平主席对于中白合作的倡议得到卢卡申科总统的认同和支持,首脑外交已经成为中白“一带一路”合作快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中白克服了空间距离远、产业合作条件不佳的困难,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市郊建设中白工业园,并被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目前该项目的进展迅速。中国与白俄罗斯的“一带一路”合作是远高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合作,是一种基于政治互信的合作。从中白合作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因势利导和差异性的合作形式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新特点。“一带一路”绝不仅仅是一条交通物流走廊,更是一种全球经济合作的新模式,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柯静嘉 《港澳研究》2023,(1):51-65+94-95
“一带一路”商事争端类型多样、纠纷主体复杂,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范和商业习惯,仅依靠传统的司法纠纷解决方式已难以适应“一带一路”国家间跨境投资、贸易、金融、项目工程等多元需求。随着国际商事法庭的建立,国际商事仲裁和调解机构加入“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解纷平台建设,国际商事争端多元解决机制已从顶层设计、理论研究过渡到实践层面的新阶段,但仍存在国际商事法庭功能不足、境外仲裁机构准入不明以及商事调解执行双轨制差异等障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人民法院服务保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指导意见》均明确要加强粤港澳司法交流与协作,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联动香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因此,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的创新与构建需充分利用港澳与内地签署的司法合作安排制度红利以及国际商事争议解决的国际化经验,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先行先试,突破现有体制障碍。通过在粤港澳大湾区优化国际商事法庭规则,创新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准入制度,测试商事保留和临时仲裁制度,借鉴最新国际商事仲裁实践经验,加强跨境商事调解机制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建设,对...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关于风险防范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前国际国内风险动荡源和风险点日益增多的敏锐观察和理论创新。这一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居安思危”的风险意识观、“具有先手”的风险准备观、“守土尽责”的风险责任观、“驾驭风险”的风险本领观、“敢于斗争”的风险意志观、“健全机制”的风险实践观。这些基本内涵具有实事求是的理论品格、强烈的问题导向、辩证的底线思维、高瞻远瞩和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等鲜明时代特征。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党要主动践行习近平关于风险防范重要论述的相关内容,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全面提升防范风险能力,汇聚广大民众磅礴之力,补齐风险防范“短板”,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发挥制度威力,为打赢重大风险防范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提出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构想。在中法《联合声明》中,两国元首提出要共同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挑战。基于《生物多样性公约》,中法两国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大国,可以共同担负起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责任和义务,更为有效地履行相关议定书的要求,在不同领域和层面开展深度合作。其次,中国可以借鉴法国《生物多样性法》的立法经验,以制定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相对应的国内法。同时,中国还可以学习法国开展区域合作的方式,从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率先在南海和中亚等区域签订"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公约"及其议定书,建立区域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