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消炎醌是从甘西鼠尾草中提取其生物活性成分而制备的兽用抗菌、消炎新药,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对不同剂量消炎醌分别用小白鼠进行了肌肉注射(im)、腹腔注射(IP)和灌胃(IG)的急性毒性试验;用小白鼠和大白鼠进行灌胃蓄积中毒试验;用大白鼠经口服(PO)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im的LD50为902 mg/kg体重;IP的LD50为763mg/kg体重;按最高剂量(2000 mg/kg体重)IG给药,试验小白鼠未出现中毒症状.对小白鼠和大白鼠按500mg/kg体重连续15 d给药,未出现中毒症状.按不同剂量给大白鼠口服,经10、20和30 d采血检测,其中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数(WBC)及分类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生化指标中血清尿素氮(BUN)无显著差异(P>0.05),10 d时高、中剂量组及20 d时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白蛋白(ALB)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而30 d无显著差异(P>0.05),而高剂量组谷丙转氨酶(GPT)含量在20 d和30 d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结果提示,消炎醌毒性小、对动物血象基本无影响,且有一定的保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马杜拉霉素的安全性 ,对兔进行了短期毒性测试。结果 :染毒兔在 12~ 2 4h后出现腹泻、多尿、体重骤减、伏卧、嗜睡和四肢瘫软无力等症状。剖检见兔体极度消瘦 ,有的兔体腔积液 ,偶见纤维素沉着 ;心肌松软失去弹性 ,呈煮肉样外观 ;肺、肝、肾、脾肿胀 ,重量增加 ,均有不同程度的瘀血、出血、变性 ;各脏器系数及含水量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胃肠黏膜出血、变性、坏死、脱落。马杜拉霉素的毒性上限指标 :LD0 为 0 .3 9mg/kg体重 ,MLD为 0 .47mg/kg体重 ,LD50 为0 .70mg/kg体重 ,LD10 0 为 1.16mg/kg体重  相似文献   

3.
青蒿浸膏为青蒿素提取过程中的初提物,它可以提高动物生长性能和机体免疫力,有抗鸡球虫、杀灭纤毛虫等功效,在畜牧养殖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其毒性大小尚未见报道。本试验采用Bliss法设计,分别对昆明小鼠和Wistar大鼠单次灌胃青蒿浸膏(青蒿素的质量分数为170 g/kg±10 g/kg),测定它对昆明小鼠和Wistar大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及其95%可信限,分别观察7 d内昆明小鼠和Wistar大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对昆明小鼠和Wistar大鼠分别进行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各剂量组小鼠均未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自由活动正常,饮食饮水正常,且无死亡个体;各剂量组雌、雄小鼠的体重也没有显著变化。与小鼠不同,大鼠毒性症状随青蒿浸膏的剂量增加而逐渐加重,4120 mg/kg剂量组仅见自发活动减少;6 460mg/kg和8 080 mg/kg组可见少量个体震颤、强制性-阵挛性抽搐,死亡等症状;10 100 mg/kg剂量组小鼠可见震颤、强制性-阵挛性抽搐、角弓反张、死亡等症状。Wistar大鼠的LD50为7 360 mg/kg,95%的可信限为6 256.38~8 658.82 mg/kg。上述试验结果表明,青蒿浸膏属于无毒物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达康灭毒灵的消毒效果、稳定性、腐蚀性与毒性 ,进行了悬液法定量杀菌 (毒 )试验、热稳定性试验、金属腐蚀性试验以及动物毒性试验。结果 ,在室温 (2 0℃左右 )下 ,以其含有效氯 10 0mg/L溶液对悬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 2 0min ,对口蹄疫病毒 (OY80MF15鼠化毒 )作用2 0min ,杀灭率均达 10 0 % ;其粉剂于 5 4℃密封存放 14d ,有效氯含量下降率为 2 .1% ;含有效氯2 5 0 0mg/L的达康灭毒灵溶液对铝、碳钢、铜、不锈钢的腐蚀速率分别为 1.2 4 2、1.35 6、0 .4 6 4和 0mm/a ;其水溶液经口服途径对成年小鼠的LD50 为 2 5 48mg/kg ,经皮下途径对乳鼠的LD50 为1186mg/kg,对兔皮肤刺激反应积分为 0。试验表明 ,达康灭毒灵具有良好的杀灭微生物效果与稳定性 ,毒性小 ,浓度较大时对金属有一定的腐蚀性  相似文献   

5.
以小鼠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研究阿维菌素(Avermectin)对小鼠雄性生殖细胞的诱变性.将昆明系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第1-3组为阿维菌素高、中和低剂量组,分别以9.60、4.80和1.92 mg/kg体重(相当于1/2、1/4和1/10 LD50)剂量的阿维菌素与1,2-丙二醇溶液1次灌胃;第4组为阳性对照组,以60 mg/kg体重剂量的环磷酰胺1次腹腔注射;第5组为阴性对照组,仅灌服溶剂.于给药后第12 d和13 d每组取5只小鼠,每只按2mg/kg体重剂量腹腔注射秋水仙素2 h后取材.试验结果表明,无论给药后第12 d和13 d,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与相应阴性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极显著(P<0.01),阿维菌素高、中和低3个剂量组与相应阴性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不显著(P>0.05),证明阿维菌素对初级精母细胞不具诱变性.  相似文献   

6.
选择昆明小白鼠进行传统致畸试验,观察了喹胺醇对小白鼠胚胎的致畸作用及对胎鼠发育的影响.在小白鼠致畸敏感期(怀孕第6-15 d)连续用喹胺醇300、450和600mg/kg体重灌胃,分别为LD50的1/30、1/20和1/15剂量组,同时设阴性对照组和10 mg/kg体重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结果表明,喹胺醇对孕鼠增重及小鼠胚胎生长发育无影响(P>0.05),无胚胎毒性和致畸性.  相似文献   

7.
将昆明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10只 ,第 1~ 3组为阿维菌素 (Avermectin)高、中和低剂量组 ,分别按体重 9.6 0、4 .80和 1.92mg/kg(相当于 1/ 2、1/ 4和 1/ 10LD50 )剂量灌服阿维菌素 1,2 丙二醇溶液 1次 ;第 4组为阳性对照组 ,以 2mg/kg剂量的秋水仙素 (colchicine)给小鼠 1次腹腔注射 ;第 5组为阴性对照组 ,给小鼠灌服溶剂。于给药后第 6和 14h ,每次每组各处死 5只小鼠 ,取其双侧睾丸 ,分离次级精母细胞。结果 ,不同时间取材的阳性对照组与相应阴性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极显著 (P <0 .0 1) ,不同时间取材的阿维菌素高、中和低 3个剂量组与相应阴性对照组相比较 ,差异均不显著 (P >0 .0 5 )。研究表明 ,阿维菌素对次级精母细胞不具非整倍体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32只小鼠连续饲喂含不同剂量氯霉素的饲料2周后,测定其RBC-CR1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按600 mg/kg和300mg/kg体重剂量给予氯霉素,小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受到明显的抑制;按150 mg/kg体重剂量给予氯霉素,小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天然抗皮癣病真菌新药,观察了姜黄射干栀子(姜射栀)中药组方涂膜剂对家兔真菌皮癣病的疗效。用犬小孢子菌标准菌株人工感染健康家兔,采取有皮肤症状家兔的皮屑、被毛,进行真菌学分离培养及鉴定以确定真菌菌悬液造模成功的最低浓度。采用最低浓度的菌悬液造模。分别用22.5、67.5、202.5g/L姜射栀提取物涂膜剂通过皮肤涂擦法治疗家兔真菌皮癣病,比较观察涂膜剂的疗效。结果显示,通过培养特性、菌落性状、菌丝形态、孢子性状特征等鉴定,确定造模成功的犬小孢子菌悬液的最低浓度为1×108 CFU/mL;67.5、202.5g/L剂量组涂膜剂对家兔真菌皮癣病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202.5g/L涂膜剂对家兔人工感染真菌皮癣病有治愈的作用。结果表明,姜射栀提取物涂膜剂对家兔人工感染真菌皮癣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为进一步筛选抗真菌外用新药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印楝油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和蓄积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寇氏法进行了印楝油的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固定剂量蓄积毒性系数法进行了蓄积毒性试验,以评价印楝油的安全性。在急性毒性试验中,给试验组小鼠灌服不同浓度的印楝油,观察给药后14d内小鼠的活动情况及死亡情况,采用改良寇氏公式计算LD50及可信限,测定了印楝油经口给药的LD50。蓄积毒性试验中,试验组小鼠采用固定剂量(1/5LD50)连续经口给药28d后,以蓄积系数评价其蓄积毒性,并对各组小鼠心、肝、脾、肺、肾的脏器系数及饲料利用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印楝油经口的LD50为31.95g/kg;蓄积系数K大于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饲料利用率与各脏器系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印楝油属于实际无毒物质,且在小鼠体内几乎不具有蓄积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按本实验室建立的方法,对喹烯酮在猪体内的代谢进行了观察.试验猪6头,按单剂量14C标记的喹烯酮0.4065 mg/kg体重(比活度24.6 μci/mg)静脉注射,30 d后按31.15 mg/kg体重(比活度5.187μci/mg)口服给药,用液体闪烁谱仪进行测定.结果喹烯酮以原药的形式代谢排泄,静脉注射给药符合二室开放模型,T1/2α=0.1899 h,T1/2β=4.5528 h,Kel=0.8654/h,AUC=0.00925 mg/L·h;口服给药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T1/2Ka=0.4678 h,T1/2K=3.7445 h,Tp=1.3367 h,Cmax=0.000713 μg/mL,AUC=0.00303 mg/L·h.提示喹烯酮口服给药后,其吸收较快,消除相对也较快,生物利用度低.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测得氟罗沙星经口染毒的小白鼠LD50大于5000 mg/kg;氟罗沙星及对照药环丙沙星对鸡大肠埃希氏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2.0 mm±1.21 mm和33.1 mm士1.59 mm;按25、50和100 mg/L氟罗沙星及50 mg/L环丙沙星给雏鸡饮水,连用3 d,对鸡大肠杆菌病的保护率分别为46.7%、66.7%、96.7%和46.7%,而攻毒不给药组雏鸡死亡率为100%.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印楝油对小鼠的亚慢性经口毒性作用,确定印楝油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和毒作用靶器官,取健康小鼠80只,随机分成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日9点对各试验组小鼠经口给予177、533和1 600mg/kg的印楝油混悬液(用10g/L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其混悬),对照组则给予533mg/kg的10g/L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连续90d,停药后继续观察30d。试验90d和120d后分别观察记录各组小鼠的一般临床表现,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心、肝、脾、肺和肾的脏器指数,并对各组小鼠的心、肝、脾、肺、肾与睾丸进行病理学检查。试验90d和120d后,各试验组小鼠的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指数均无明显差异。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给药90d后,印楝油在177和533mg/kg剂量下,对各脏器的显微结构影响较小,仅仅表现为血管轻微淤血;而在1 600mg/kg剂量下,对各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表现为细胞变性。停药30d后,各脏器病理改变程度减轻甚至恢复。结果表明,印楝油对小鼠亚慢性经口毒性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177mg/kg,毒作用靶器官为肝、肾和睾丸。  相似文献   

14.
选取健康小鼠80只,随机分成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各试验组小鼠经口分别给予含有177、533、1600mg/kg的印楝油与10g/L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混悬液,对照组则给予10g/L的CMC溶液,连续用药28d。试验期间观察各组小鼠的临床表现,每周记录小鼠体重并计算饲料利用率,末次给药后测定各组小鼠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心、肝、脾、肺和肾的脏器系数,并对心、肝、脾、肺、肾和睾丸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各试验组小鼠的体重、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指数均无明显变化。177mg/kg与533mg/kg剂量组的饲料利用率无明显变化;在用药后第3、4周,1600mg/kg剂量组的饲料利用率明显下降,表明1600mg/kg及其以上剂量的印楝油对小鼠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印楝油在177mg/kg和533mg/kg剂量时对各脏器的显微结构影响较小,而1600mg/kg对各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结论:印楝油在高浓度(1600mg/kg)下对小鼠有轻微亚急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将成年雌性昆明小鼠360只随机分为9组,即空白对照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1.5mg/kg(按体重给药,下同)给药组、DON 2.5mg/kg给药组、玉米赤霉烯酮(ZEA)20mg/kg给药组、ZEA30mg/kg给药组、DON 1.5mg/kg+ZEA 20mg/kg给药组、DON 1.5mg/kg+ZEA 30mg/kg给药组、DON 2.5mg/kg+ZEA 20mg/kg给药组、DON 2.5mg/kg+ZEA 30mg/kg给药组,每天腹腔注射1次,每次200μL,连续注射4d。分别在试验的第0、3、5、8、12天测定小鼠肝组织中MDA含量、抑制OH-能力、TAOC、GSH-Px活性和SOD活性。结果,ZEA或/和DON染毒均导致小鼠肝MDA含量明显升高,抑制OH-能力、T-AOC、GSH-Px活性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具有明显的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依赖效应。结果表明,联合染毒具有互作效应或亚加性效应,其中以2.5mg/kg DON与30mg/kg ZEA联合染毒所呈现的亚加性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选用昆明种小白鼠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三聚氰胺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及致畸胎试验,以评价其致突变及致畸作用。结果显示,三聚氰胺在295.87~1 479.35mg/kg剂量范围内,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及PCE/NCE比值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三聚氰胺中剂量组(591.74mg/kg)和高剂量组(1 479.35mg/kg)小鼠精子畸形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精子畸形类型以折尾为主;三聚氰胺在19.72~98.62mg/kg剂量范围内,对孕鼠的生殖机能以及胎鼠的生长发育、外观、骨骼和内脏畸形无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计的剂量范围内,三聚氰胺无骨髓细胞毒性及致突变作用,对小鼠无胚胎毒性及致畸作用,但有精子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猪毛发中17α-甲基睾酮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研究多剂量内服、单剂量肌肉注射两种给药方式下,17α-甲基睾酮在猪毛发的蓄积规律及差异,选用体重为(20.0±3.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6头,随机分为2组,一组按体重4 mg/kg内服17α-甲基睾酮、连续给药30 d,另一组按体重4mg/kg单剂量肌肉注射17α-甲基睾酮,毛发样品均采集到给药后第61天。样品处理后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分析检测。以时间为横坐标、质量分数为纵坐标,分析17α-甲基睾酮在猪毛发中的残留规律。结果显示,17α-甲基睾酮在0.75~1 000 ng/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1);检测限为0.30 ng/g,定量限为0.75 ng/g。多剂量内服给药组,第一次给药后第10天,毛发中药物质量分数达到峰值,而后出现下降,到约16 d后趋于稳定,停药后逐渐下降;单剂量肌肉注射给药组,药物质量分数在给药后第10天达到峰值,而后迅速下降;两种给药途径,在给药后第61天均仍能检测到17α-甲基睾酮。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方法灵敏度较高;多剂量内服给药组在给药30 d及停药后31 d内、单剂量肌肉注射给药组在给药后61 d内均可在猪毛发中检测到17α-甲基睾酮,但不同给药方式之间蓄积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强力霉素给绵羊单剂量静脉注射4mg/kg体重,药物转运符合三室开放模型,消除半衰期(t_(1/2β))为153.9±39.1分钟,中央室分布容积(Vc)为0.15±0.04L/kg,表观分布容积(VB)为2.36±0.59L/kg。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硝基苯对小鼠脾的毒性作用,采用灌胃的方法对试验小鼠用硝基苯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26 mg/kg、52 mg/kg、105 mg/kg,每天染毒1次,共30 d.于末次染毒后第2 d将小鼠脱颈处死,立即取出脾检测抗氧化指标MDA、SOD、GSH-Px和T-AOC,并对其进行了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随着染毒剂量的加大,MDA含量逐渐升高,SOD、GSH-Px酶活性和T-AOC逐渐降低;与油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光镜下白髓数量减少,体积变小,生发中心不明显,高剂量组能见到少量的凋亡细胞;电镜下白髓区淋巴细胞染色质聚集,核周隙增宽,核边集现象增多,高剂量组可见个别细胞核膜破损,核内容物外溢.结果表明,硝基苯对脾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能够诱发机体氧化应激和脾淋巴细胞凋亡,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将头孢喹诺按2 mg/kg剂量给5头健康野猪耳缘静脉注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血浆中头孢喹诺的药物浓度,用药代动力学程序软件WinNonlin5.2处理血浆中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结果表明,静脉注射给药后,猪血浆中头孢喹诺的药-时数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α=0.22h±0.05 h,t1/2β=1.65 h±0.46 h,CL=0.29 L/(h.kg)±0.061 L/(h.kg),AUC=7.2 h.mg/L±1.49h.mg/L,Vss=0.59 L/kg±0.66 L/kg,MRT=2.16 h±0.65 h。上述数据与家猪的药代动力学数据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