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向来把“义”看得很重。儒家尊崇的“仁、义、礼、智、信”,“义”就排在第二位。但人们只听说生活中有“讲义气”的人和事,鲜闻党内也有“讲义气”的团伙。曾发生在某县的一起“结义事件”令人关注:一位个体“大款”和二名县委常委、一位女副县长的丈夫、该县公...  相似文献   

2.
<正>通江河,南江河,好耍不过恩阳河。夏天有人扇扇子,冬天有人缠裹脚。酒店茶馆遍地有,名特小吃打成坨。到了恩阳河,不耍半年走不脱。——恩阳民谣走在巴中恩阳区恩阳古镇的米仓道上,令人很难想象的繁华顺着这条原汁原味的古道铺陈开去……恩阳的得名来源于恩阳人知义感恩的美德。早在隋朝之前,当地人知义、讲义、行义成风,故把镇南雄伟秀丽的三峰山改名"义阳山",以"义阳"为名置  相似文献   

3.
在先秦诸子中,儒家首先提出“义”的概念。《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里对“义”字有很多的论述,我们今天所谓“义”即源于此。那么,儒家的“义”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4.
说“气”     
中华传统很讲究“气”。中医看病有“望,闻、问、切”之说,“望”是观察人的气色,“切”就是切脉,切脉的部位也叫气口。有句俗话,人活一口气。可见,“气”对人是何等重要! 古人认为,气是世界的物质本源。东汉的王充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气孕育万物,气无处不在。天上有云气,地下有地气,天地之间弥漫的是空气。人们出行要看天气,种庄稼要分节气。春夏秋冬,早午晚夜,风霜雨雪,浓淡干湿,金木水火土,二十四节  相似文献   

5.
“地气”一词,《辞海》中有解曰“地中之气”,出自《礼记·月令》孟春三月,“天气下降,地气升腾”。世上万事万物皆离不开“地气”。如今“接地气”也成为领导干部“知基层、解兵味”的形象比喻。我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这个“地气”,部队战斗力生成和全面建设发展也离不开基层和广大官兵这个“地气”。在新形势下,习主席着眼实现“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  相似文献   

6.
商周乃至虞夏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有关于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如“民罔常怀,怀于有仁”、“以义制事”、“以礼制心”、“知之日明哲”、“信用昭明于天下”等。到了春秋战国,许多思想家,如孔子、孟子等人,开始对这些思想的内涵和价值进行系统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向来把“义”看得很重。儒家尊崇的“仁、义、礼、智、信”,“义”就排在第二位。日前发生在河北省宁晋县的一起“结义事件”,颇令人关注:一位个体“大款”和两名县委常委、一位女副县长的丈夫、该县公检法三位副长、政府办主任、财政局长、一位县纪委副书记,以及交通局长、城关镇镇长等17位党员干部出于“义气”,“皆以弟兄相称,勿以官职而论”,他们宣誓“遇事当鼎力相助”、“变松散型为紧密型”等。当地人称“十八罗汉闹宁晋”。这一幕不禁使人想起旧时“义士”捋袖拜把子、饮血为盟的“壮烈”场景。“十八罗汉”谁为盟主?人们几乎…  相似文献   

8.
做思想政治工作,一要言之有理,以理服人;二要言之有情,以情感人。而要言得通情达理,使人心服,则必须克服“言不及利”和“言不及义”两种偏向,做到言“义”导“利”,言“利”明“义”。所谓言“利”,就是要讲物质利益,鼓励人们多劳  相似文献   

9.
梁衡 《新湘评论》2006,(10):60-60
十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哇”字牌通讯》。是批评通讯写作的华而不实。这几年看稿多了.又发现一种“要”字牌言论。这种言论.几乎是把文件拆分成段,要这.要那,要读者去照办执行。结构也简单,一“要”到底,有时一篇能数出十多个“要”字。“哇”字牌通讯.透出一种“嗲”气、“浮”气,有做作之态;“要”字牌则不用装模作样.是直截了当的横气、霸气,一股强迫命令之气。  相似文献   

10.
村庄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涉及到两种类型的“气”,不同的“气”有不同的救济机制,一种是村民在交往过程中相互产生的“气”,它一般有时间上的置换和目标上的转移两种救济机制,另一种是因代际矛盾而产生的“气”,它通过村庄共同体的舆论等措施出气。而随着社会空前的巨变,村庄预期缩短、代际矛盾越来越突出,传统的救济机制难以应对越来越厚重的“气”,村庄中“气”的解决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具有破坏性。  相似文献   

11.
“气”的观念和“理”的观念,虽然起源于先秦时代,但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还没有发现有以“理”与“气”对举的例证。先秦时代的哲学,虽然提出道这个范畴和“道”与“天地”的关系的问题,但却还没有“理”“气”关系的问题。宋明时代的“理”与先秦时代的“道”,有相通和相承的关系,但它们终究是  相似文献   

12.
罗平汉 《党史文苑》2014,(10):27-34
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所谓“教育革命”。这年的“教育革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开展红专大辩论,用当时流行的“插红旗”“拔白旗”的方式.在批判所谓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同时,组织学生编教材、编讲义;  相似文献   

13.
肖舟 《廉政瞭望》2006,(5):22-23
转变,在仕途上升期在海南省临高县,原县委书记吴光华被人们私下称“为三气”书记。“三气”者,色气、霸气、匪气也。俗话说,万恶淫为首“。三气书记”嗜好之首,那就是好色。在海南省纪检部门对外披露已经查实的结果中,年过半百的吴光华固定包养的情妇有4个,年龄大的30岁出头,年  相似文献   

14.
我这里所谓的“共产”,义指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按劳分配劳动产品这样一种生产关系;所谓“共富”,义指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使全体劳动者最后达到共同富裕;所谓“共展”,义指每一个人和一切人共同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三者涉及到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现就三者的关系作一辩证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庄子哲学中“天”所表征的“自然”之义,可从“无为之德”与“有为之道”两个方面进行理解,而非仅代表一纯粹静态、客观的自然状态、自然本性或自然法则。首先,“自然”作为庄子赋予“天”的一种内在德性,是理解“人德”的意义基础,并为人之行为提供了价值依据。其次,“天”的“自然义”还体现在人经过“虚其心”的修养工夫,能够全然顺应万物的自然之理而动,它指涉了实践历程中人最终达成的主客交融、自然而然的行为化境。  相似文献   

16.
赵爽 《新长征》2006,(9):64-64
俗话说:“人有人品,官有官德。”如果说,“仁、义、礼、智、信”是一个人人品的评价坐标,那么,“八荣八耻”就是为官者官德的最低底线。  相似文献   

17.
用“气候”来比喻社会环境和形势,这几年又有了新创造,有了“大气候”与“小气候”之说。按气象学的说法,“大气候”指自由大气,“小气候”指贴近地表气层,常形成与自由气候不同的那种小范围内的特殊气  相似文献   

18.
庄子哲学中“天”所表征的“自然”之义,可从“无为之德”与“有为之道”两个方面进行理解,而非仅代表一纯粹静态、客观的自然状态、自然本性或自然法则。首先,“自然”作为庄子赋予“天”的一种内在德性,是理解“人德”的意义基础,并为人之行为提供了价值依据。其次,“天”的“自然义”还体现在人经过“虚其心”的修养工夫,能够全然顺应万物的自然之理而动,它指涉了实践历程中人最终达成的主客交融、自然而然的行为化境。  相似文献   

19.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20.
“接地气”     
止耳 《前线》2012,(10):54-54
“接地气”,乃一民间用语,意为大地富有无限气息和巨大能量,与其相接便可促进事物茁壮成长。“地气”,辞海有解:曰“地中之气”。其出自《礼记·月令》,孟春三月,“天气下降,地气升腾”。树木“接地气”,枝壮叶茂,参天挺拔;花草“接地气”,葱翠欲滴,争相吐艳;庄稼“接地气”,长势喜人,丰收在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