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建军 《创造》2004,(4):38-39
中国的酒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每逢佳节、朋友聚会或各种应酬,饮酒已是人之常情,正如中国俗语所说"无酒不成宴".而饮酒在商务文化中则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际方式,或者说饮酒在商务宴请中就是工作的一部分.在中国商界,商务宴请中的饮酒更是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很多商机就是从酒水中"饮"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传统上,少数民族“善饮酒”的刻板印象在我国比较流行,而一些研究结果似乎也在证实这一点,如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酒依赖患病率调查资料显示:广东畲族为50.72‰,黑龙江鄂伦春族为40.09‰,延边朝鲜族为23.80‰,内蒙古蒙古族为55‰,四川彝族为9.60‰……而一般对少数民族嗜酒现象的解释,大多认为与其文化传统有关。事实果真如此———嗜酒是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研究者结合精神健康和社会文化两个视角对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饮酒状况开展的长期调查,既给了我们一个不同的答案,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何群 《思想战线》2014,(2):17-23
民族志研究表明,饮酒习惯是鄂伦春族传统狩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定功能。近半个多世纪,内外因素交互作用,酒的传统功能发生着转化,呈现酒与"酒"之两难困境。因酒引出的社会问题,在当代人口较少民族世界具有普遍性。鄂伦春族的情况说明:传统狩猎文化因自然环境、生计方式而倾向于饮酒,与酒具有亲和性;而饮酒开始显示出背离、脱离传统功能性质和轨道,发展成为经常性的、并引发非正常死亡的倾向,由基本上的"酒利",演化为基本上的"酒害",也与环境巨变、"转产"一直失利有关。饮酒,某种意义上是一些人口较少民族应对生存压力的一种特殊适应。  相似文献   

4.
阮籍与酒     
阮籍与酒阮籍,魏晋时代著名的“竹林七贤”代表人物之一,性情豪放,脾气古怪,以饮酒、诗文留名后世。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酒仙,把美酒看得比官位更重要。他任东平相时,曾被推荐为大将军从事中郎。当听说步兵厨营有人善于酿酒,有贮酒二百科,就要求担任步兵校尉。后人...  相似文献   

5.
神韵:从汉末人伦鉴识到魏晋人物品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毅 《思想战线》2000,26(1):62-65
"神韵"是中国古典美学史上的核心性范畴.这一范畴的语源学根据,来自南北朝时谢赫的<古画品录>,其哲学根源是老庄的生命哲学."神韵"作为美学范畴,有一个从哲学理念到主体现实生命形态欣赏、再到审美观念渐次递变的过程,而从汉末人伦鉴识到魏晋人物品藻正是这一递变的现实人文环境.汉末人伦鉴识重在政治实用目的,魏晋人物品藻则是对主体生命形态、精神本身的欣赏,这种对生命观照的审美态度为"神韵"这一艺术审美范畴的产生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6.
王婉婉  郭其智 《求索》2011,(2):177-179
中国艺术之自觉践行源于魏晋时期,期间,也是中国古代最富艺术精神的时代,其思想之余绪、艺术之精神播及唐宋甚至影响到今人。魏晋名士对艺术的自觉探讨与魏晋士人的时间生命意识密不可分,他们向外发现了自然山水,向内发现了自我深情,在意识到时光荏苒即逝、生命流失不可逆转的前提下,或发现身体之美,或在音声中传递生命意志,或在书法、绘画创作中体现着自由心灵与艺术美的结合,或在发现园林山水之趣中实现心灵超越。他们在艺术种种领域内开始了审美观照,成果丰硕;在时代思潮和生命意志的催发下,魏晋名士做出了多样化的艺术人生选择,集中而深刻地传达着时间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7.
蒋力庆 《人民公安》2012,(11):41-41
在我的眼里,他人生的两大乐趣,一为饮酒,二为作诗。自古,诗人大都是和酒联系在一起的.酒到劲头.下笔就是拍案叫绝的好诗。万箭飞就是这样,饮酒作诗,酒是他的激陪,诗是他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魏晋风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魏晋名士清谈玄理、品评人物、服药饮酒以及日常的言行举止,既展现迷人的风度气派,也蕴涵着深刻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酒色财气”一词,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嗜酒、好色、贪财、逞气,旧时以此为人生四戒”。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打油诗:“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打油诗讲的是“酒色财气”的危害性,乍看似乎有些危言耸听,细琢磨又确乎是警世良 中国人饮酒的历史很悠久。特别是现在,酒已成为社会交往的粘合剂。但是饮酒过多,引起酒精中毒,既伤身体,又会误事。某县一位企业领导,就是饮酒过多,醉死在歌舞厅的。“色”,这里用的是狭义,专指女色。沉湎女色,污染社会风气,甚至会弄得身败名裂。“财…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人"是一个现代的概念.中国封建、宗法社会自古以来只有"文人"、"文士"的称呼:但在20世纪的中国,"文化人"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能指和所指,显然与古代的"文人"、"文士"不同.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汪曾祺嗜酒,一日无酒,便觉无味。在与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朱德熙先生的交往中,他留下了不少"蹭酒"趣事。汪曾祺第一次恋爱,时间不长女方便提出分手。失恋的汪曾祺非常痛苦,两天两夜躺在床上不吃不喝。房东王老头以为这位年轻人想不开,怕出什么事,心里很焦急。这时,恰逢朱德熙来访,王老头便如实告知了汪曾祺的情况。朱德熙淡淡地说道:"没事,我知道怎么应付。"朱德熙知道汪曾祺爱酒,就在聊天中有意无意地说到喝酒。汪曾祺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急问:"你请我喝酒?"朱德熙笑说:"只要你肯离开这张床,  相似文献   

12.
魏晋风度是中国历史上一种标志性的时代精神和重要的文化表现,它产生于曹魏末年,延续至晋。"魏晋风度"是对魏晋时期士人文化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的概括,精准地指出了这种文化的本质与内涵。魏晋风度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并对后世的中国文人及中国的文化哲学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蕴涵着深刻的文化价值意蕴,体现了共同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内在统一。这一文化价值意蕴,承继了中国传统文化将自我生命与群体生命"合二为一"的价值传统,从而决定了"中国梦"在当今时代所独有的精神特质,即"中国梦"是建立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基础之上,融"个人梦、国家梦、民族梦"为一体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这一时代特质深刻地体现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承继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传统,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14.
苏轼的情感极为复杂与丰富。在其饮酒诗中,苏轼对于理趣的追求,对于情感的抒发,对于人生的整体态度都通过与酒相关的不同主题表现出来。而透过这些主题,反映的是苏轼性格中的积极与旷达。  相似文献   

15.
陪父亲喝酒     
成年后,我长年在外,难得与父母相聚。父母舍不得离开家乡,他们守着海边那间小屋,守着他们生命底处的根,相依为命。偶尔,他们到我这儿来,必大包小包地带了许多家乡的海货。我下班后,会陪父亲喝两盅,我知道,父亲嗜酒,每顿都要喝上两口。酒对他是一种依赖、一种寄托,是他另一个兄弟。  相似文献   

16.
杨蕊 《前进论坛》2014,(11):48-49
<正>1990年,17岁的王文瑾怀揣医为仁术、救死扶伤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带着对著名医学家、中国妇产科学先驱林巧稚的仰慕和崇拜,考到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临床专业,五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一毕业她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到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妇产科工作。从医二十年来,"对生命负责,为健康服务"是她工作的全部,更是她生命的追求。她为自己定下了一个行医准则,就是"做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贵州流传的笑话中,将饮酒之人分成酒圣、酒仙、酒师、酒徒、酒鬼,我与这些都不搭界,只能算个饮酒爱好者。所以今天借这个平台与国内外的嘉宾们一同交流关于酒的话题。受对话活动主办、承办单位的委托,我在这里向出席活动的法国葡萄酒波尔多产区、罗纳河谷产区、中国白酒仁怀产区的各位专家学者,各国酒界领袖,中央、境外和省内媒体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古代少数民族的饮酒方式、习俗,多相聚群众,粗犷、豪爽,包括咂酒,转转酒、青稞酒、“曼加”酒,瓜箪酒、黑糊酒、交杯酒、肝胆酒、苦酒等。这些饮酒方式、习俗具有集体性、朴野性、豪爽性、团结性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9.
邱玥 《求索》2012,(9):154-156
嵇康是魏晋学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与行为展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风貌以及他与时人相异的特色。《琴赋》是嵇康赋作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作品,它结合了嵇康的音乐实践经验及文学艺术才华。他的艺术论中所蕴涵的人文哲学思想与当时的时代风气、社会思潮、美学理论密切相关。因此本文立足于魏晋社会思潮的大背景,从审美倾向、音乐本质、人格境界和独立精神四个角度探讨秘康艺术论中看似"浮杂"的哲学思想与美学艺境,认为贯穿其艺术论的红线便是魏晋玄学所追求的宇宙人生的本体"和",并且认为稽康追求的"和"非儒非道,而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理合一相结合的中国传统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20.
艾军  朱鸿亮 《求索》2005,(8):142-143,149
宋明以降,关于陶渊明思想观念和诗风来源争论颇多。本文结合魏晋玄学的精神,对陶渊明作出全新解读,认为陶渊明的生命观是魏晋玄学郭象一派的前奏,是儒道两家相辅相成的表现。但同时也指出,他的“平淡”并非一种超然的表现,而是追求生命自身存在的价值而非社会价值的体现,是个性独立解放思潮在魏晋时期的一次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