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法律职业人迎来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司法改革持续推进的重大举措。具体说来,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的基本要素包含克服人性的他律不足的基础要素、法律职业群体分崩离析的实体形态的背景要素、律师与法学专家的法律职业补强性的初衷要素以及以法律职业能力为圭臬的评价机制的内核要素。从长期愿景来看,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应当体现为制度建设的体系化、常态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2.
法律职业共同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最为核心的是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学学者。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核心在于其内部的共同性,具体表现为同质性和互补性。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本质在于其对外的独立性,包括知识技术的独立和司法实践的独立。我国处于转型时期,法律职业共同体正在逐步形成,其发展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今后的发展中,应该从提高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专业化程度、加强法律职业共同体内部的交流、增进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独立性等方面着手改良。  相似文献   

3.
法律共同体是由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法学学者等法律人组成的法律职业群体。在该群体中,由于执业角度不同,在共同体内部依然产生分歧,该分歧的外化形式之一在当下可体现在法官与律师之间因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关系恶化和紧张,为了缓和这种恶化的紧张关系,应借鉴域外法官与律师职业互动的方式,通过发挥职业协会等自治组织的作用、增强律师与法官职业的流动性等方式来改善法官和律师的关系,构建法律职业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正>四中全会的决定中涉及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的相关内容大概有两千余字,其中关于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的相关制度有25个,比如,法律专家顾问制度、法律职业资格证制度、完善统一的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党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检察官法官立法工作者及执法工作者和法学教育人员的流动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5.
法律职业的良性互动,是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基本途径。在我国,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建立法律职业的良性互动机制,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切实可行。为此,应当对法律职业互动进行制度设计,具体包括:合理限定法律职业互动的人员范围,细分法律职业互动的类型,确定法律职业互动的方式和程序,并制定相关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存在是法治社会的一个表征。法治社会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是以使用特定的法律话语、独特的思维方式,共同的知识背景和实践传统,以追求社会正义的实现为共同的价值目标,以法治为精神信仰,拥有一种自我约束、自主评价、自我管理的运作机制的职业群体。两大法系因历史、法制文化等的差别,形成了不同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养成模式。中国应以司法考试制度变革为契机,借鉴大陆法系,进行法律职业改造,形成考试、培训、遴选、管理统一化的养成之路。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好坏,除了要有一个完善的法律体制外,关键还在于其是否拥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律职业共同体,鉴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在法治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了解其概念、形成的社会基础以及对法治发展的作用,结合我国法治发展的现状,对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构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新兴的学位教育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需要的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 ,法律硕士在强调坚实法学基础理论素养的同时 ,应着重于宽广的法律实务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训练 ,因此法律硕士教学中应突出法律的技术。建立法律职业共同体 ,保证法律从业人员具有共同的法律语言、法律知识、法律技能、法律思维、法律信仰和法律伦理 ,保证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统一性和同质化是所有现代法治国家的共同要求  相似文献   

9.
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共同体意识包括职业共同体意识、利益共同体意识、政治共同体意识、文化共同体意识、生活共同体意识、民族共同体意识、区域共同体意识。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共同体意识构建的路径是建设经济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社会共同体、职业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法治思维是法律人之所以为一个职业共同体的重要因素,包括检察官、法官、律师以至法学学者等在内的所有法律人,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群体组织结构——运用规范、统一的法律语言,围绕共同的目的和心理需要、遵循共同的思维逻辑和价值取向,并因此而相互沟通和理解。正是这种法律思维方式的存在,法律职业共同体才得以形成。事实上,检察官就是在三段论这一基本职业思维方式的影响下开展着工作。用一个学者的话来形容,就是"在案件事实和法律规范之间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1.
《社区矫正法》对社区矫正国家工作人员提出的专门化要求,有助于其职业特点的规范塑造及职业保障。但全流程参加社区矫正工作的司法所之法律定位仍然模糊,司法助理员的矫正专职性很难保障;从监狱或戒毒所借调或抽调参与社区矫正的干警,稳定性尚显不足。应当给予在司法所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司法助理员和监狱、戒毒所干警以社区矫正专门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律定位,增加专司社区矫正工作的政法专项编制,以增强社区矫正工作力量;提高社区矫正官的资格准入与薪酬待遇,夯实职业稳定性,并在未来制定统一的《刑罚执行法》。  相似文献   

12.
关于法律语言学的学科归属,目前主要有三种意见:法学分支、语言学分支、法学与语言学的交叉学科。笔者从目前研究者的专业学术背景、人才培养、科研水平的提高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把法律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更有利于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区矫正执法队伍是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区矫正执法队伍的范围、职权、身份、组织架构等,直接影响着社区矫正的工作质量。目前,社区矫正执法队伍建设中存在着执法人员身份争议较大、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的权责不清、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管理体制混乱等问题,因此,应借鉴国外矫正官专业职务体系的经验,建立专业的矫正官队伍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为目标,法学专业课程考试是教学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关键的环节,是检验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得以实现的有效手段.因此,针对法学课程考试的现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致力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法学专业课程考试改革,考试模式应突破传统模式,实行多样化、过程式的综合性评价体系,通过课程考试改革有力地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  相似文献   

15.
法律职业教育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法律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法官和律师 ,而旨在培养包括律师、法官及公务员等在内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法律职业教育也不仅仅是法律职业技能的培训 ,法律职业教育包括三个阶段即通识教育、法律专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诊所式法律教学只是作为一种律师职业技能的培训方式 ,是在完成通识教育及法律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并不适用法律教育的整个过程 ,也不适用所有的法科学生。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环境主要包括社区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和法律环境等几个方面。构建合格的矫正环境是社区矫正工作得以实质性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江西省在社区环境上存在基层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力资源匮乏、社区功能缺失的现状;家庭环境中不完整家庭、“留守孩”家庭较多现象也给矫正带来了不利影响;教育环境缺乏制度上的保障;法律环境在具体的法规建设上仍是空白,社会群众的法律认识也存在误区。加强社区基层基础建设、建立“试学”机制等是构建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环境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社区矫正工作的特性使法律事务(社区矫正)专业对实习实训基地具有极强的依赖性。从发挥实践性教学的效率和效益出发,应将实习和实训的基地建设合二为一。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要真正体现在职业岗位流程、职业环境、职业标准、岗位制度、岗位管理及岗位需求上的真实性。因此,要科学制定建设方案、悉心培育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构建有效管理机制、实施多元绩效评估体系等,打造一流的实习实训基地,以发挥其多元化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社区矫正的立法及机构和队伍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区矫正的试点和发展迫切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 ,这是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的法律保障 ;而社区矫正管理机构的科学设定和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社区矫正队伍是我国社区矫正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