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贤昀 《传承》2008,(24):104-105
教育公平问题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价值理念。本文主要阐述了教育公平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其内涵,并阐明了阻碍我国现阶段教育公平发展的主要因素及探讨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方法,从而为"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奠定良好的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燕 《重庆行政》2015,(6):39-41
公平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但是如何做到公平,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达到公平却是永恒的话题.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公共产品资源同样存在着公平的分配问题,从国际环境看,公平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凡是追求社会公平并想获得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国家,必定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以促进社会公平,追求国民福利与经济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政治文明"是人类改造社会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在世界政治发展进程中,资本主义民主做出了五大历史性贡献."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应当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按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要求,正视、研究和解决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科学论证了"平等"的历史性和条件性,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平等思想的超越。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思想主要包括"观念上的平等"、"法权上的平等"和"现实中的平等"三个层面。马克思恩格斯平等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在经济发展上要强调公平,注重均衡,去除社会不平等现象的经济根源;发展教育,弘扬正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法制,强化监督,营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也与经济公平和政治公平程度密切相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分政策不但要符合教育公平,更要符合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6.
李荣梅 《前沿》2012,(10):35-3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出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和改善,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公平是人类孜孜以求不断努力奋斗为之追求的永恒目标之一,我国历来十分重视社会公平问题。挖掘我国社会历代公平观的内涵,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不无价值。  相似文献   

7.
戴文亮 《前沿》2012,(20):122-123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公平必然渗透到民族教育领域,民族教育公平成为新时期民族工作重点.民族文化多样性一直是人类社会的显著特点,多元文化为民族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分析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公平理论、论证了多元文化与教育公平间的关系进而提出民族教育公平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校"两课"教师职业倦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高校"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实现"两课"教学目的,关键在于"两课"教师教育教学作用的正常发挥.然而,在"两课"教师中却弥漫着职业倦怠的气息.对教师自身、"两课"教学效果以及整个社会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本文即以"两课"教师为主体,分析其职业倦怠的表现、危害、成因,探讨预防及缓解的对策,以期引起社会各方对"两课"教师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关于公平、公正及教育的相关论述表明,教育不公平现象将伴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价值体现,不断推进教育公平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题中之意。单靠教育制度变革去实现教育公平显得"势单力薄",教育公平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推进,需要一个"视野融合"的教育公平观,也需要将教育公平的公正原则、合理原则、效率原则作为我国当前教育公平的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10.
追求幸福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目标。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尽管如此,我国居民幸福感指数仍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立足于共享理念,我们需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文化自信等方面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效率与公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主题之一,两者结合的性质和方式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人类正面临着世纪之交,我国正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动态平衡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人的“需要”赋予公平与效率丰富的内涵所谓效率,其实质是如何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相对于效率的公平,则指如何处理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利益关系,即所谓合理的分配。这种对效率与公平的理解,最早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延伸到企业管理,产生了以美国泰罗为代表的理论:以效率为核心.以满足人的物…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与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智慧.它继承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等深刻思想,体现了对人类社会系统的、动态的和辩证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五位一体"构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塑造创业心理品质、增强创业能力、传授创业知识为主要目标的专业技能教育.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教育的变革,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日益显现.金融危机的蔓延,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备受关注,推行大学生创业教育意义重大.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政府、高校、学生、社会、企业"五位一体"的新型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现象、危害及其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特指中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具体表现在农民利益严重受损、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村面貌落后.这既是国际超级难题,又是中国城市化首要问题,后果危害严重.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进行体制创新,合理调整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走城乡一体化的人口城市化道路,完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公正、公平的法制秩序,倡导"民生"、"民权"、"民主".  相似文献   

15.
公平正义:和谐社会正义观的使命与归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正义观应以公平正义为使命,其包括经济正义、法治正义、道德正义三方面.公平和正义是一种理念原则和道义要求,它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公平正义既是人类衡量美好社会的标准,也是人们评价政治文明的尺度,更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和本质特征,是和谐社会正义观的基本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6.
人类公正观念由来已久,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又代表了人类的永恒追求.公正是共享与发展、权利与义务、个体与社会、历史与永恒四个基本性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公平观在当今中国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平既是人类的永恒理想,更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转型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成为主导分配政策的公平观,这种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思路既促进了经济总量的增长,也导致了收入差距的同步增长。为了解决新的社会问题,我们需要适时地实现公平观的转变,既要强调再分配的公平,也要实现初次分配的公平,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劳动收入的比重。这种新的公平观包含了全体人民成果共享原则、基本生存权利优先和弱势群体保护优先原则、机会均等和社会开放流动原则等新的内涵,同时也反映了经济与政治等多领域公平理念的统一、应然与实然、理想与政策的统一、历史相对性和人类普遍性的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前,人们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关注"公平".科学发展观提出以后.特别是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和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注重社会公平"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思想引导下.人们对"公平" .的关注也由"经济公平"转向"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经济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部分.正确分析二者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现阶段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指导下的"社会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磊 《青年探索》2007,(4):17-19
依据"文化屏障"理论探讨了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公平问题,指出文化屏障是造成学校教育不公平和社会下层子女学业失败的根本性原因,实行教育的多元化是跨越文化屏障、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公平是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程度与政治认同成正相关.以历史的眼光看,"机会均等"的科举"穷人教育"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得以绵延数千年的制度因素.以史为鉴,深入发掘和汲取科举制度蕴藏的"公平公正"、"知识本位"的合理因素,理性审视当今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利于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