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08年8月爆发的俄格冲突是相关各方地缘政治博弈背景下的产物,它反映了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俄罗斯与美国以及欧亚地区三个层次的地缘政治冲突的现实.冲突也相应地在三个层次上产生了反映地缘政治冲突的力量格局和平衡的现实结果.俄格冲突也在地缘政治层面对今后国际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包括对当前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冲击,对北约未来发展的冲击以及对国际能源局势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地理空间对俄罗斯民族和国家而言,一直有着特殊的决定意义。自立国以来,不断进行领土扩张就成为俄罗斯国家历史的一部分。纵观历史,俄罗斯地缘政治态势变动的频度和幅度,在世界大国中可以说是最为激烈的。正是横跨欧亚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现实,促进了俄罗斯地缘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并对俄罗斯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发展走向形成影响。冷战结束后,从普里马科夫的多极化构想到普京的欧亚战略,伴随着对国家利益的讨论和认识,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还是回归到了欧亚大陆本身。普京的"大欧亚伙伴关系"计划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很多契合点,拓展了两国合作空间,但全面欧亚伙伴关系的设想,还需要深入研究和系统评估。  相似文献   

3.
普京第二任期的俄罗斯外交战略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突出了"主权民主"原则、外交战略中的能源因素得到了加强、地缘政治影响明显回归.在4年里,由于在价值观念、国内政治、地缘政治和能源等问题上存在结构性矛盾,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关系明显滑坡.为树立俄罗斯大国形象,发挥俄罗斯大国作用,俄罗斯开始重建其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联系.中俄关系在普京总统第二任期内取得了重大成就,其未来的发展同时存在着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两国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积极应对以推动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可持续性地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印两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高,两国都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由于地缘政治与经济的影响,中印在东南亚地区存在竞争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这些竞争体现了中印对东盟"互利共赢"与"相互利用"政策的分歧和竞争。但竞争并不等于冲突,关键还要看中印两国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尤其是相互之间实行怎样的政策。  相似文献   

5.
东北亚国际合作机制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此后这一议题进入具体讨论的阶段。由于地缘冲突、安全困境等多种原因,目前东北亚地区还难以推行以国际机制或国家理性选择为基础的国际合作机制。从政治外交、经济、人文等合作机制的发展状况来看,目前韩中关系正朝着更高的合作方向发展,这可以说是东北亚国际合作机制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参照。不过,这其中的一些困扰因素仍然不可小觑。本文主要从经济、政治外交、社会文化三个方面讨论韩中关系的发展,由此分析韩中关系对构建东北亚国际合作机制的重要意义,探讨韩中两国尚未解决或难以妥协的矛盾分歧对东北亚国际合作机制的构建及其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欧亚地区对于中国发展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的发展历史与欧亚地区地缘政治进程有着密切联系,70多年发展历程中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都发生在欧亚地区或者与之相关。欧亚在世界地缘政治版图中的地位决定了该地区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当前欧亚地缘政治进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俄罗斯主导的欧亚一体化进程、美国与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的博弈、后苏联主权国家建设进程及其多元外交、中俄两国在欧亚地区的对接合作等。欧亚地区也是各种地缘政治理念和国际关系行为体碰撞的舞台,既有冷战思维、行为的遗毒,也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多极世界理念的实践。新冠疫情不同程度地改变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各国开始更加重视主权和民族利益,更加关注在复杂的世界变局中谋求公平、公正的合作进程。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健康发展,正成为欧亚地区和平与稳定不可替代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7.
白俄罗斯与中国分属欧亚两洲,两国在地缘、历史、文化、政治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但如今的白俄罗斯是中国在欧洲国家中关系最亲密的国家。白俄罗斯和中国命运与共,一路前行。这一判断,不仅仅基于两国在历史、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的融通与合作,更主要的是源于两国之间的坦诚相待、相互信任。白中关系的命运与两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俄罗斯是中亚国家的近邻,两国与中亚国家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当今恐怖主义是世界和平最大的威胁,中亚是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民族极端主义最大的策源地之一。中国和俄罗斯作为政治、军事大国应该为稳定地区安全、维护地区稳定加强在中亚地区的安全合作,这种合作必将为维护世界和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乌克兰危机引发了俄罗斯是否会"走向东方"的争论。针对中俄两国不少学者认为俄罗斯会转向亚洲的观点,文章通过讨论俄罗斯新亚洲战略,阐述了俄战略重心依然在西方。受实力因素、中国因素、地缘因素和传统因素的制约,俄罗斯战略东移更将难以实现。从目前形势来看,俄罗斯的新亚洲战略给中俄关系带来的机遇大干挑战。一方面,中国要抓住机遇,扩大和深化对俄关系,争取更多的利益;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应对挑战,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因此损害与世界其他大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1998年11月11~14日,韩国总统金大中应邀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中韩两国于13日在北京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韩合作伙伴关系”,从而为两国关系的跨世纪发展确定了框架和方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中韩从建交到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只经历了短短的六年,双边关系发展之迅速在国际关系史上实属罕见。本文拟对中韩建立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的背景作概要的分析,以期全面、深刻地认识世界大背景中的中韩关系。一、发展中韩台作伙伴关系具有特殊的地缘优势虽然当今全球化发展日益明显,但地缘因素在国际关系中仍然具有十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当前俄罗斯外交战略最突出的特点是推行经济外交,从这个研究视角出发,作者叙述了俄罗斯推行经济外交的具体措施,分析了中国在俄罗斯经济外交中所处的地位,对“中俄经济合作关系滞后论”、“滞后的经济合作关系必然影响中俄整体合作关系”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目前中俄贸易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其他贸易伙伴相比并不滞后,真正滞后的是两国的相互投资合作,目前两国的经济合作水平不足以影响中俄关系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的中国历史学家柯伟林教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梦、中国的地缘政治及新时期对外关系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见解。柯伟林认为,中国经济一直是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向前发展,中国的地理位置可以让它经济上和平崛起,未来中国经济能够引领全球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立足于20世纪中国发展的基础之上。就地缘政治而言,当前中国正处于现代史上最有利的战略地位,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双方在一些重要领域要坚持合作。  相似文献   

13.
"转向东方"是当前俄罗斯整体外交战略中重要的一环。在俄国内,围绕着"转向东方",存在着优先发展能源出口产业和吸引投资两种不同的政策主张。"乌克兰危机"之后,俄政府开始加速实施这一战略。"转向东方"承载了普京政府发展能源经济、扩大地缘政治影响力、缩小俄东西部差距以及维持"亚太国家"身份四重战略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受到经济结构单一、亚太地区原有的地缘政治博弈和俄本身的"重欧轻亚"文化认同因素的制约,尚未达成预期效果。中国的经济体量和区域影响力使其成为该战略最为重要的目标国。  相似文献   

14.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冷战后中韩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笑 《当代韩国》2009,(2):16-24
本文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了冷战后中韩关系的变化及产生变化的原因,探讨了美国因素对于中韩两国地缘政治关系的影响,并对中韩两目的地缘政治需求与选择作了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有关俄罗斯与东北亚能源关系演变的研究,不仅涉及俄罗斯国内政治层面的国家—企业关系演进,而且还包括由全球能源体系变革和地缘政治冲击引发的俄罗斯在不同地区能源市场维度上的角色互动。我们在此试图构建俄罗斯与东北亚能源关系演变的"双层博弈"框架,即在强调俄罗斯国内政治行为对地区能源关系影响的同时,考察东北亚能源市场上各方利益博弈对俄罗斯能源政策实施的作用。其中,全球能源体系变革和地缘政治危机对传统油气出口国的外部冲击,将被纳入对东北亚能源关系演变的动态分析。考虑到世界能源市场正在经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俄罗斯对东北亚能源合作的需求程度将越来越大于后者对前者的进口依赖。俄罗斯从资源民族主义转向实施更加开放包容的能源政策,将实质性地推进其与东北亚能源关系的提升与深化。  相似文献   

16.
一国战略矿产资源的获得受到两种政治逻辑的影响:即基于地缘政治的权力逻辑和基于全球治理的规则逻辑。在地缘政治逻辑下,国际体系中霸权国的矿产战略布局、出口国的资源民族主义,以及运输通道的地缘风险,是影响一国战略矿产资源获取的重要因素;在全球治理的逻辑下,战略矿产资源开发具有开放性,它根源于生产国-消费国-过境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在战略矿产治理体系的建章立制过程中,主要大国之间合作与竞争并存。本文分析全球治理和地缘政治两种逻辑对中国战略矿产资源的影响,探讨一国在面对国际资源体系时的四种可能的政治选择。本文的主要任务是:对战略矿产资源及其均衡体系进行概念界定,对体系变迁的动力机制和体系变迁的两种逻辑进行理论梳理。  相似文献   

17.
东亚或者按现行术语来说的东欧亚,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地区内部关系的性质方面面临着重大变化。21世纪初形成的北太平洋地区“双边关系”正在经历转型。莫斯科正将其议程从亚太地区重新定位为“大欧亚”,俄罗斯东部地区再次回到东亚和欧亚地区双边缘的地位。如果莫斯科真想改变俄罗斯东部边缘地区的命运,就必须认识到亚太地区发生的结构性转变的深度。欧亚一体化的东北平台从幻想变成现实,需要中国和俄罗斯发挥推动和协调的作用,同时建立东欧亚地区国家多边政治对话机制。太平洋俄罗斯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变化的地缘政治局势为其创造了新的机遇,意味着将有新的尝试来改变地区的命运。本文原载于俄罗斯《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双月刊)杂志2018年第5期,经作者授权在《俄罗斯学刊》中文发表。  相似文献   

18.
中俄两国经济增长差异与地方官员行为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通过观察分析两国政治架构和具有分权性质的财政激励机制的异同,探索两国转型现阶段不同激励机制下地方官员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行为选择差异,有助于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转型过程中垂直政治领导和财政分权体系对地方官员的经济行为选择有着重要影响。其中,2000年以来俄罗斯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任免与升迁的控制,有效地缓解了财政分权激励下地方官员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动力不足的问题,从而解决了转型早期产权保护缺失下市场混乱和经济衰退的问题。这也印证了中国长期坚持的地方官员增长锦标赛与财政分权相结合的有效性。但与此同时,中国部分地方官员中出现了只追求发展的高指标,而对辖区内居民生活福利的问题有所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等非经济性公共物品的供给远低于俄罗斯。这一问题仍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9.
凌胜利 《当代亚太》2015,(2):61-81,158
海权之争是近代以来大国关系的地缘政治主线。当前的中美关系同样面临着海权之争,这将成为中美安全关系的"试金石"和影响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关键问题。中美亚太海权之争既有战略和地缘方面的宏观因素,也与中国海军发展和美国对此的认知与回应等具体问题领域有关。战略冲突、地缘冲突和偶发事件是引发中关亚太海权冲突的重要原因,而共存利益、冲突预防和危机管理则使和平存在可能。中美亚太海权之争的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最有可能的情形是虽难以发生大规模冲突,但却无法排除偶发事件所引发的冲突,因而关键在于做好冲突预防与危机管控。中国海权发展既需注意到中美战略的互动性,也需确定自身海权战略"以实力促和平"的大方向,掌握战略主动性,寻求与海权大国的利益共同点,避免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化对21世纪中美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在21世纪的崛起将是不可避免的,而美国作为当前惟一的超级大国,在21世纪仍将对世界发挥不可替代的影响。中美关系如何发展,不仅会影响两国的历史进程,而且还会影响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利益矛盾,也有不少共同利益。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两国政治家和战略家如何认识、判定、把握双方的利益矛盾和共同利益,而这种认识、判定和把握,在相当大程度上受政治文化的影响。中美都是文化大国,两国政治文化既有很大的差异,也有许多共性。这些差异和共性从相反的两个方向影响着中美关系,而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就取决于差异和共性的消长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