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14年7月3日习近平主席对韩国进行了国事访问。通过这次在东北亚安全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访韩,韩中两国建立了"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这次访韩中,习主席首次提出了韩中关系的"四个坚持"原则。以此为基础,为了在外交和安全领域中实现韩中关系的实质性成熟,双方决定将各种战略对话和高层会谈机制化;在经济领域中决定年内尽早完成韩中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建立包括金融在内的高度经济合作框架。此外,在加强两国未来青年领导人的交流和搞活公共外交合作等人文交流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果。另外,在外交安全领域也给我们留下了韩国和中国为了追求共同利益需要进一步加强相互理解的课题。尤其是从韩国和中国的外交均处于发展之中,以及朝鲜半岛问题正在中美关系和东北亚国际关系这个更大的框架内运作这一点出发,两国都需要发展更加灵活、更为积极的韩中关系。  相似文献   

2.
韩国政府和学界在近十年内为构建东北亚共同体作出了不少努力,可是中国和日本却乏善可陈。中国学界就东北亚共同体的研究成果较少,内容也较粗泛。庆幸的是,中国领导人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重新进行评估,同时借用软实力展开对外政策,以北京奥运会为转折点,世界各国及韩国对中国的认识开始发生变化。在构建东北亚合作圈或共同体的努力和探讨过程中,若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作为手段或途径,很可能导致陈年旧账死灰复燃并扩大,使人怀疑其别有用心。东北亚共同体应排除强国的利己目的,使其发展为可以相互制约和均衡的较松散的合作共同体。若有积极性,可建构包括环境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文化安全以及科技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和"人类安全"在内的"东北亚人类安全共同体",来增强东北亚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3.
韩国位于地缘政治结构复杂的东亚地区,这使得其所推行的中等强国外交具有特殊性。韩国的中等强国外交在构建东亚多边经济合作机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得到了广泛认可。但韩美同盟的结构性限制和东亚大国竞争的现实,使得其难以在政治、安全合作机制上有所建树。同时,韩国又面临着朝鲜核问题、中美竞争问题等现实的权力政治挑战,再加上其本身难以割舍的大国抱负,这些都使其中等强国外交的开展受到了限制,难以在区域秩序构建中发挥主导作用。从实施效果来看,东亚并非韩国中等强国外交实践的最佳地域,如果韩国将重点集中于经济、人文等次级政治领域,将会取得更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论东北亚经济共同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亚经济共同体"可以定义为"东北亚地区各国在经济上互相合作、互相融合,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化组织".它与目前功能性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相区别,两者是并存而非包容的关系.建立东北亚所有国家参加的经济共同体的条件较难成熟,中日韩三国必须先行一步.因此,东北亚经济共同体从近期看,就是中日韩经济共同体.东北亚经济共同体与东亚共同体可以同时推进.另外,构建东北亚经济共同体时必须考虑到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韩中关系所面临贩课题和东北亚的未来徐东薰一、韩中建交的意义和东北亚国际秩序的变化作为一衣带水邻邦的韩国和中国终止40多年的疏远关系,终于在1992年8月24日建立了外交关系。从此两国关系走上了相互友好合作的新时期。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不仅对韩中两国、韩半...  相似文献   

6.
自韩中两国建交以来,韩中两国文化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时至今日,韩中两国的文化外交也受到诸多制约因素的挑战,本文针对当前韩中文化外交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根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作者认为韩中两国应该从战略高度积极协调双方文化外交,并且要妥善处理历史认知问题和重新审视两国的大众传播媒体在塑造和服务于韩中文化外交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时韩国政府要积极改善韩中两国文化产品输入不对等的问题。两国政府和民间要进一步拓宽两国民间外交的渠道和方式,进而全面提升韩中文化外交全面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冷战后期,苏联在东亚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东北亚局势随之得到了缓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国际上的权利义务,苏朝、苏韩关系转变为俄朝、俄韩关系。俄罗斯加快发展以经济为先导的“亚太外交”,这不仅有利于恢复俄罗斯经济,而且为俄罗斯在未来时期恢复前苏联在朝鲜半岛地区的影响力打下了基础。目前,俄罗斯国内政治动荡,经济衰退,民族纷争,这大大限制了其在半岛事务中发挥作用的能力,俄罗斯对朝鲜半岛的外交政策显得有心无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席2014年7月3日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并与韩国总统朴槿惠举行了会谈,确认了韩中两国为"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习主席访问韩国,韩中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果,尤其双方为共同应对日本歪曲历史问题而进行合作达成了协议,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为了韩中关系更长远的发展,也得考虑朝鲜、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因素。为了韩中两国关系的持久发展,重要的是为朝鲜半岛构建和平与统一的新的蓝图。两国共同领导才是推动南北关系改善、朝鲜半岛统一和东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核心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该尽快推进两国政府、两国学者之间的战略合作渠道和有创意性的战略性项目;还必须进行关于韩中历史问题的交流和对话,对一些历史问题进行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正在实现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软实力上的崛起,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格外关注。本文认为,虽然中国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仍毅然崛起,但还没有达到与美国进行势力转移的水准。由此得出,中国的全球战略和东亚战略正在采取和平发展战略,并且,这种政策路线也将反映到韩中关系之中。第一,政治上,中国一直采取了慎重节制的行动,今后也将向着扩大韩中共同利益的方向发展。第二,经济上,随着中国的崛起,韩中经济共进化(coevolution)将会深化。第三,社会文化上,中国将对韩国实施软实力战略,以维持其魅力国家的形象。基于上述观点,笔者提议正确区分中国崛起的形式与本质,积极探索韩中合作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0.
贡杨  董亮 《当代韩国》2015,(1):30-41
1992年至今,东北亚环境治理已经发展了20多年,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通过区域间环境治理的对比,发现超国家行为体并非治理的根本要素。以国际关系的合作理论分析东北亚环境机制,也可以发现一些目前仍无法避免的阻碍因素:第一,东北亚地区高级政治的不稳定、安全形势间歇冲击诸多低级政治领域合作。因此,环境合作也受到一定影响。第二,东北亚各国间发展水平不均衡,因此,宏观的环境合作战略无法有效实施。第三,合作机制不具自治能力,资金、目标与利益的问题,导致协调上的困难。第四,政府间主义盛行,国家行为体主导合作,跨国行为体无法在决策中施加重大影响。第五,成员国的环境价值观差异与污染的科学结论也存在一定分歧。  相似文献   

11.
中韩关系自建交以来飞速发展,其动力来源于双边层面上两国经贸与人文交流的迅猛发展、半岛层面上双方共识的不断扩大以及地区层面上基于东北亚局势变化两国政府的选择。习近平主席访韩为中韩关系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提供了新的契机。未来中韩关系要想进一步保持发展势头,需要在双边层面上增强沟通与合作,半岛层面上扩大交流与共识以及地区层面共同为东北亚乃至整个亚洲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从而开启中韩互利共赢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自大韩民国成立,直到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处于东西方两大对立阵营中的中韩两国建构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敌对身份关系。建交后,中韩两国开始建构积极的角色身份关系。从金大中的“合作伙伴关系”、卢武铉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到李明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韩关系呈现逐步提升的态势,两国的角色身份呈积极的认同关系。展望未来,尽管两国间存在诸多妨碍积极角色身份建构的因素,但继续加强全面合作,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是中韩两国共同的愿景。因此,中韩两国建构康德文化下的朋友角色身份是值得期待的。  相似文献   

13.
2013年2月上台的朴槿惠政府提出了一项新的外交政策,即"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并在国内外进行广泛宣传和研究。"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为了解决包括区域外国家美国在内的,东北亚区域内各国间的"亚洲悖论",以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软安全"问题为中心,开展多边对话机制,并致力于最终形成一个东北亚安全共同体。但该构想尚处于理论起步阶段,对合作(安全)议题、区域范围(参与对象国)、行为主体、国际机制(制度化)、推进战略等问题没有具体界定,距离政策化也还有一段距离。其间朴槿惠总统(政府)向美国和中国介绍了"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但仅得到美国的消极理解和中国原则上的支持,并没有得到对该构想的实质和具体内容的理解和支持。"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应要进一步具体化、理论化,以此来得到东北亚各国一致认同且可实践的国际合作体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2014年7月访问韩国,以及中韩建立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双方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关系发展现在处于一种非常有利的时机与地区环境中,要确保这种关系成为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领导人、学界、舆论界需要有一种超越朝鲜半岛的远见与远景,把动力、机遇转化为互利与可持续的合作进程。这种努力包括:在务实认识朝鲜无核化问题面临的困境基础上,寻找协调解决问题的中短期现实目标;积极协调与合理平衡中美韩、中日韩两组三边关系;严峻面对日本右倾化对东北亚地区秩序产生的战略危害,并共同采取应对措施;以战略性、客观性的胆识抓住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的倡议,推动中韩在地区框架内的全方位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5.
17世纪东亚暨中日韩港口城市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国内外政治背景;一方面中日韩三国均遭受到"西学东渐"的冲击与影响,另一方面,三国又都倾力维护国内的"政治稳定"。明中晚期至清初的中国,政府严禁濒海居民"下海通藩",以此建立封建王朝"闭关锁国"的政治体制;江户初期的日本,幕府颁布"锁国令",因而形成"闭关锁国"的发展模式;"壬辰战争"后的朝鲜,"南北交困"的国际格局使朝鲜王朝陷入被动"锁国"的发展困境。因此,各种政治因素交互影响并促成了此一时期东亚三国的"锁国"局面,且在此背景之下形成了广州、长崎、釜山"一口通商"的贸易格局。  相似文献   

16.
具天书 《当代亚太》2012,(1):98-117
本文认为推动韩中日三国的合作是实现"东亚共同体"目标的关键所在。原因不仅在于韩中日三国经济占整个东亚地区经济的比重较大、对世界的影响力极为重要,还在于韩中日三国间开展经济合作的难度较大。中国学者大多认为,由于历史问题、领土纷争、政治制度差异以及区域外美国势力的干预,韩中日三国间缺乏信任。而这一系列的因素正是阻碍东亚一体化建设进程的障碍。本文认为,欧洲整合的历史经验即新功能主义理论,值得东亚地区学习与借鉴。韩中日整合的示范作用,势必外溢到整个东亚地区,进而带动区域一体化进程,从而最终实现"东亚共同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韩关系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键 《当代韩国》2014,(1):24-32
目前中韩关系处于两国建交以来的历史最好时期。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韩关系仍将面临诸多挑战,如韩美同盟的存在以及中韩对朝鲜政策的差异等因素都影响和制约了中韩两国政治安全关系的进一步深化。此外,中韩两国间存在的经贸问题、韩国政党政治和媒体干扰、两国人文交往问题,以及潜在的历史及领土问题等都是将来中韩关系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鉴于此,中韩两国应该着眼长远,从地区和国际战略的高度为中韩关系赋予更新的战略内涵;同时,两国政府应该积极沟通,加强战略协调,可在区域合作的框架下进一步加强中韩关系,并引导积极的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18.
Conclusions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and East Asia as a whole will be a major dynamic of change that will accelerate in the coming years, and the ROK is well positioned to play a number of critical roles in the way that this process unfolds. There are limits, however, on what can feasibly be expected. Korea's ambitions to be a larger regional player should be tempered by political and market realism. Continuing efforts to improve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the ROK to attract FDI will need to accompany efforts to expand regional roles. It also seems inevitable that coordination of political and security dimensions to the US-ROK relationship with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ROK's growing regional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relationships will become more complex and demanding on both countries in the future, and both should be prepared for this likelihood.  相似文献   

19.
Jang Won Suh 《East Asia》1994,13(4):21-36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official diplomatic ties in 1992, bilateral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Korea and China have rapidly improved. The economic dynamism in China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in the future. As continue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gains momentum, the econ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ill further be strengthened. However, future bilateral economic cooperation will take a path that differs significantly from the past. Both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conomic relations will increase and improve. In particular, Korea’s investment in China, which tends to be concentrated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will broaden out to nonmanufacturing sectors, with the strategic motive of gaining access to China’s huge domestic market. His publications includeNortheast Asian Economic Cooperation: Perspectives and Challenges (KIEP, 19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