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论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修安 《桂海论丛》2009,25(1):104-106,F0003
法治建设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身就是一个农村法治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文章试从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基本内涵出发,针对农村中突出和集中的法治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健全法律法规,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完善法律机制等对策,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就是让农村生产力有新发展,农民生活有明显改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向前推进,实现农村各方面的协调、全面发展。那么,通过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农业扶持法律机制、矛盾调处机制的完善,以法治的手段,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对新农村建设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就是让农村生产力有新发展,农民生活有明显改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向前推进,实现农村各方面的协调、全面发展.那么,通过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农业扶持法律机制、矛盾调处机制的完善,以法治的手段,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对新农村建设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法治的保驾护航。农村法治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农村法治主体性问题。农村法治主体性包括农民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法律能力。农村法治主体缺位原因有文化观念、经济和社会因素。从近期看,农村法治主体建设应注重法治主体性建设的现实性、实效性、针对性。从长远看,农村法治主体性建设最终立足于农村的教育和经济。  相似文献   

5.
李友谊 《前沿》2013,(7):36-3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力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我国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中存在农民法治观念比较淡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不完善、村干部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比较弱、农村民主法律制度不健全等主要问题。改进我国农村民主法治建设需要从各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农、依法建农、依法兴农,把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利益纳入系统化、规范化的法律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6.
朱丽萍 《今日浙江》2006,(14):53-53
“农村稳才能天下稳”,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关键、最基础的环节也在农村。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六大基本特征之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样要把民主法治建设摆在基础性位置,走法治化的农村发展道路,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一)以“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为契机,广泛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培育农民的现代法治意识。在普法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坚持贴近农村现实,适应农民需要,创新普法形式,注重以案释法,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将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作为当前面…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5年12月31日制定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建设平安乡村,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从党中央对新农村作出一系列部署可以看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一、深刻理解树立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黄育安 《传承》2007,(8):58-59
和谐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和思想基础,对新农村建设具有推动作用。当前,贺州市农村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落后文化沉渣泛起,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必须以和谐文化建设为抓手,加强党对和谐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结合农民的需求进行和谐文化建设,扎实推进贺州市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马依群  张文斌 《公安学刊》2007,(1):22-24,4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城乡差距是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基本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从城乡差距以及农村对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出发,去探讨公安机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定位与作用。公安机关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法治原则的践行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者和村民自治的服务者。公安机关一要积极化解、处置农村矛盾纠纷,发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作用;二要有效打击农村地区的违法犯罪活动,发挥对农村社会面的管理作用;三要利用基层公安工作贴近农民的优势,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四要以法治为核心,充分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宜可 《桂海论丛》2014,(3):121-124
中国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中,对农民信息权利保护、农村信息资源利用、农村信息市场的规制等方面法律政策的缺失,严重影响我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文章从具体国情出发,用法治的视野对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给予合理定位,分析我国新农村信息化过程中的法律制度困境,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以完善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农民民主权利”,“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以法律手段来规范、引导、保障农业和农村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逐步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我们要按照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我省农村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从最紧迫的事情做起,从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做起,整体谋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政法机关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相似文献   

12.
黄伟明 《湖湘论坛》2008,21(5):96-97
农民是我国国民体系中的主体,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深化农村普法教育,无疑将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培育,进而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普法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农村普法教育遇到一些机遇和问题,要积极寻找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普法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脊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凤玉 《前沿》2006,(6):146-148
建国以后我国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实是法治的缺位后果,没有法治的支撑,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会像我们以前的农村政策一样软弱无力,使农村的建设出现“跛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过程,实质是对我国现阶段社会关系和各方面利益的重新调整和整合,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利益的公正分配,是对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职责的重新定位。这需要法律的调整及农村法治的实现,法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法治是我国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脊梁。  相似文献   

14.
法治是我国农村建立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然而,农民主体性地位及相关权利的缺失,以及传统乡土文化对现代法律文化的冲击,使得我国农村法治建设面临困境。赋予农民宪法上的公民身份,完善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部门法体系,健全程序法上的公众参与机制,是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本身具有很深刻的法制内涵和法制意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法治建设的一个基础性的工程。农村的法治建设本身就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法治视野下的新农村的内涵。在法治的视野下,新农村实际上就是在农村社会生活的领域建立起一种法的秩序,应该运用法的手段建立这样一种以法治国家为目标取向的一种社会状态。具体来说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第一,新农村应该凝聚着社会和谐理念,也就是说它是以法治为追求的。第二,新农村是以宪法所致力于构建的、有秩序为制度基础的这样一种社会状态。第三,新农村建设应该以法律为主要治理模式所…  相似文献   

16.
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其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面临着一些困境。这些困境表现在农民这个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现状不客乐观,村民自治制度在实践中还不完善,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着障碍。深层根源是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法文化传统的不良影响、普法工作进展缓慢,以及农村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因此需要深化普法工作,尽快提高农村法治主体的法律素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和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法治化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法治化是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市场化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应当是也必然是法治化的新农村.然而在法治化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经济、政治、文化观念、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的种种障碍.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构建完善的涉农法律体系,健全执法司法制度等,以进一步推进法治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其实质是繁荣城乡文化,核心是培育新型农民,关键是塑造具有农民特征、时代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农村新风尚。联系当前农村建设实际,关键要在“繁荣农村文化、激发农民热情、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方式和强化农民政治素质”5个方面下功夫,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一、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靠先进文化来支撑,繁荣农村群众文化作为乡风文明的最直观内容,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靠先进文化来哺育和支撑,没有繁荣的农村文化,新农村建设目标就难以实现。解决当前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内…  相似文献   

19.
刘永仓 《前沿》2010,(19):66-68
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就必须把农村植入一个新的法治环境之中,并以法律和制度来保障新农村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动力。目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法治环境不完善,法治环境的优化,在外部环境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完善基层民主和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在内部环境方面要不断完善农村法律制度体系、培育农村法治主体、创建良好的执法及司法环境和强化农村基层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逆淘汰"式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状况因直接影响农民的整体状况而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影响。虽然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总体上有利于减少农民、增加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但农村劳动力的“逆淘汰”式转移,也造成了高素质农业劳动力外流,影响了“三农”问题的及时解决,制约了新农村建设。而农民工回流和返乡创业正好弥补了“逆淘汰”式转移的不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社会资本,有力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