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践行法治理念,推进中国法治方略,应处理好程序理性与程序人性、个体正义与社会正义、社会公平与法律效率、秩序稳定与和谐法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人类的共同社会理想。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尤其钟情于"和"的概念,无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还是在社会关系与政治关系方面,都力求达到和谐境界。然而当这种理念被付诸实践,所依靠的并不是社会主体的自觉,而是一种外在的强制。  相似文献   

3.
"赔钱赎刑"是司法和谐的表现,应从司法和谐理念出发,运用思辨的方法,以实证为视角,对"赔钱赎刑"进行"三追问"与"二考察";进而得出其符合司法和谐正当性与合法性的理由是:人权保障理念对当事人双重保护的趋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促进刑罚轻缓化的实行;与修复性司法的国际接轨视野的催动;体现出一般公正下的个别公正的刑罚个别化的追求,以及在司法和谐技术上对法律潜在的认同。并对司法和谐的"赔钱赎刑"制度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的转化和现实的具体构建进行了技术性考察。  相似文献   

4.
和谐世界是人类对理想世界状态的追求.法律趋同化思想、国际社会本位理念以及建立国际民商新秩序思想都与和谐世界理念有相通之处.国际公法通过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实现国际政治交往的和谐,国际经济法通过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实现国际经济交往的和谐,国际私法通过建立国际民商新秩序实现国际民商事交往的和谐.和谐世界理念要求国际法更多地体现国际社会本位,要求国际法体系致力于自身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和谐理念蕴含丰富的宇宙关怀与人文关怀——传统文化中有具体体现。而在传统法申,“和谐”却发生了价值蜕变——逐渐掩饰矛盾、维护专制统治。究其缘由,主要是世俗社会对和谐的误解、曲解以及运用的失误。以传统中国文化中所体现的“和谐”理念为出发点.结合中西价值观念对“法”的理解与诠释,或可初步探究中国传统法律追求和谐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弊病及原因,甚至法律及其追求的价值与其所处的具体时代及所处具体地域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企业公民”的解释,国际上没有公认的标准答案。本质上讲,建立企业公民理念,不仅意味着对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诉求,还包括对其参与社会环境改造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保障。一个完整的企业公民角色,有远比一次性捐赠更加丰富的层次和内涵,它包含着社会和谐及更高层次商业道德理念的输出。中国石油应努力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  相似文献   

7.
法律规则可能存在聚合现象也可能竞合还可能相互冲突,法律解释就是化解这一尴尬处境的有效途径之一。社会学法律解释方法立足于法律的社会效果,社会目的或社会利益成为进行法律解释的重要尺度,但也并不否认法律自身的效果。社会学解释方法有助于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说已成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最高表达,理论界有责任也有义务向人民群众解释推介这一学说。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理论上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和谐”与“社会,”“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与“社会和谐”的可行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层进的逻辑关联。“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现实对发展的最新科学解释,是共产党人崇高理想与人类社会历史客观规律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共产党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终极目标在现阶段中国的具体实践的指导理论,它的科学精神、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指引和促进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我国和谐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发展,它的本质"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反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发展形态上的根本要求。因此,社会主义社会是科学的社会,是和谐的社会,是人的各方面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充满活力的社会,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三者内在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先进理念,这标志着我党已经完成从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到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指导思想的转变。和谐社会必定是一个运行有序的社会,是一个通过法治建设来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最大化均衡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法治作为保障;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需要社会主义和谐作为其灵魂指引。我们必须建设和谐法治,用法治的手段来构建、巩固和谐,用和谐精神统领法治,将和谐精神融入法律规范体系,用和谐精神指导法律运行实践.使我国法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