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滨丹 《奋斗》2007,(5):55-56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6月召开的中国两院院士大会上讲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没有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作支撑.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城区是落实创新型国家整体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本文试从政府层面,来认识政府在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中的地位,扮演什么角色,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全力保障和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切实把创新型国家战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高雅平 《求贤》2008,(8):37-38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高校不仅要成为汇聚优秀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舞台.更要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培养“思考人类、适应时代、服务社会”的创新型人才应该成为大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人才资源被称之为第一资源,是因为人才是知识的主要载体.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创业之本、发展之源.是一个企业、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全力开发人才资源,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迎接世界科技革命挑战的迫切需要。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省份的战略举措,更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5.
袁国英 《求贤》2006,(9):5-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动力。事实证明,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新技术、新产业,经济发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十一五”发展前景进行了全面规划,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任务。这对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紧迫要求。只有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人才.才能为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保持国家经济活力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就是创业.同时这也是目前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上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逐步形成了创业教育的初级体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现在的创业教育体系显然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了.  相似文献   

7.
张玉玲 《求贤》2011,(6):49-50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人才是世间最宝贵的资源.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对企业来说.要想拥有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在引进的同时.必须要加强培养。因此.作为企业培训部门和人员.应该提升培训理...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正推动着人类社会快步进入一个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内容、以创新人才为战略资源的知识社会。构建创新型国家正成为许多国家的自觉选择,中国提出“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正是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创新理论演化与创新型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不仅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创新型城市不仅是创新型区域概念的基本内核,也是创新型国家概念的城市化。鉴于此,建设创新型城市不仅是建设创新型区域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立足点。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头20年,是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实施科教兴湘、建设创新型湖南战略的关键时期。按照中央“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结合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经过深入调查研究,集中各方面意见.省委提出了“创新引领、科技支撑、跨越发展、惠及民众”的建设创新型湖南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了用15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并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为党的战略目标和中心任务服务的,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新的历史使命,更应充分发挥不可替代、不可估量的法宝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07,(5):18-18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尤其是近20年来经济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完全有能力实现中央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宏伟目标。首先是我国已经具备了一个坚实的科技创新的经济基础。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变化最为活跃,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出现递减趋势,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3.
魏石 《唯实》2010,(10):77-83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施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人力资源管理是各项工作的交汇内容,是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在现代管理学中的崭新成果,是能够深入系统发展的研究领域。在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看来,没有落后的国家与民族,也没有落后的民众与社会.只有落后的政府及其管理。鉴于人力资源的品质素养、能力技巧与行为规范等是提升公共生产力水平的基础、条件和手段,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责任主体首推政府,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激活国家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引导人们关注自主创新的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蝎动力,创新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需要不断的理论、实践和科技创新,创新型新农村的建设与城市相比,在技术资金和人力资源方面比较落后,只有依靠创新的力量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培养创新型农民是建设创新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发展创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是建设创新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需求,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建设创新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5.
领导要论     
《党的建设》2012,(1):4-7
胡锦涛:建设创新型国家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 2011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白洁 《学习月刊》2012,(21):26-27
武汉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东湖高新区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将武汉的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战略举措。建设国家创新中心.是武汉市实现国家中心城市宏伟目标的重要支撑.需要将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着力于新技术的创造.着力于新产业的生成和发展,着力于创新制度、创新文化的培育和建设,通过重点领域创新突破.推动武汉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2005,(22):5-6
“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科学技术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五中全会公报关于自主创新的叙述,让人印象深刻,发人深思。这一战略思想是站在我国现代化建没、保障国家安全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高度提出的,表明了党中央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最大战略。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06,(8):37-37
文化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方面。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紧紧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大力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信念,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积极宣传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和举措,深入发掘自主创新的经验和典型,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06,(10):21-21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产油国家.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一些拉美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为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一决定充分反映了我们党一贯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政治传统,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政治责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政治品质,是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任务。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领导班子,是实现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目标的基础性工程.是对开展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工作的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