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钱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钱”,大家都认识,不过也有人叫我“孔方兄”。奇怪的是大家谁也都离不开我,可不知为什么,大家却越来越都瞧不起我,让我弄不明白的同时,也让我心里很恼火,这难道都是我一个人的错吗?说起来也真是的,我的名声不好,也许还真的怪那个又臭又硬的南阳人鲁褒了,作什么《钱神论》,并满嘴胡言什么“钱的形象,像天地一样有圆有方,人们亲它爱它如同弟兄,尊敬地称它为孔方兄。没有美德而倍受尊崇,没有权势而炙手可热,出入宫廷高门,可以转危为安,起死复生,变尊贵为卑贱,使活人被杀死。所以愤怒争论时没有钱就不能取胜,…  相似文献   

2.
据报载:1962年6月。周恩来总理在大连疗养。一天,他驱车来到农村,看见一间露天的碾房里,一位白发苍苍的大娘在吃力位地推着碾子,边推边擦汗。总理便上前问:大娘。您碾这苞米骨子干什么?老大娘叹口气说:“碾碎了,用箩筛筛,掺点苞米面蒸着吃。现在正是大忙季节,一天三两粮,还不够吃一顿,活儿又累,不想法子填饱肚子,还不把地撂荒了?到秋天打不出粮来,还不得饿死人!”正说着,大娘的小孙子跑过来叫着要吃……  相似文献   

3.
艾迪 《党课》2014,(3):100-102
工作很累的时候,我们总是爱说,好好吃一顿犒劳犒劳自己吧。有减肥的人,也就有热爱美食的人。但大家都以为吃得好营养就好,殊不知长期饱食和营养过剩,非但不能增进健康,反而会加速衰老。  相似文献   

4.
白纸     
云云  崔芳 《党建文汇》2001,(5):42-42
有一次大家在一起闲聊的时候,一个人谈起自己的朋友非常之多,“走遍天下,处处都是我的朋友。”旁边有人忽然对他说:“晚上的时候,你躺在床上,手捂着胸口数一数,看看你能叫上名字来的人到底有多少个。”一听这话,大家说,那干脆咱们现在就数一数吧。于是每个人都静静地数起来。结果,在座的七八个人中,能数过一百的人都寥寥无几。也就是说,在这些人几十年的时间里,地球上这摩肩接踵的60亿人中,真正能够介入他们生活的,充其量也就是那么百十人。  相似文献   

5.
<正>我叫蒋淑华,是沧州市新华区东环办事处新兴社区外贸小区党支部书记。我这个人比较热心,爱管闲事,大家都叫我"蒋管事"。我所在的外贸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共300户、1000多居民。多年来,小区没大门、没保安,闲杂人员随便出入,丢自行车、摩托车的现象时有发生,还多次出现入室偷盗事件,居民们非常不满。我把大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每天早晨5点到7点半、中午12点到下午3点这两个时段,准时站在小区门口,阻止小商小贩及可疑人员进入小区,这  相似文献   

6.
曹操与同学     
邓洪卫 《廉政瞭望》2010,(20):47-47
许攸跟曹操是老同学。两人打小趴在一张课桌上念书,有什么好吃的分着吃,有什么好玩的一起玩,两人关系很铁。许攸喜欢叫曹操“阿瞒”,“阿瞒”是曹操的小名。两人还经常在一起谈论志向。许攸说,我想做一名太守,治理好一个州郡。曹操说,我想做一名丞相,治理一个国家。曹操便戏称许攸为太守,曹操还让许攸叫他丞相。但许攸还是叫他阿瞒。曹操说,你怎么不叫我丞相呢?许攸很为难地说,我叫你阿瞒已经叫顺嘴了,  相似文献   

7.
商丘的由来     
《党建》2003,(1)
商丘城西南三里,有一座十来丈高的土台,人们都叫它“阏伯台”,台上有一座庙,人们叫它“火神庙”。说起阏伯台和火神庙来,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古时候,人们都吃生食,后来由于打雷闪电和刮风等自然原因,形成天然火,把树籽和来不及逃走的野兽等物烧熟了。人们拣了吃,发现熟食比生食好吃得多,于是慢慢学会把食物放到火上烤烤吃。那时候没有现成的取火工具,人们一见打雷触电森林起火,就如获至宝,千方百计想办法保存火种。有一次,帝喾带着他的儿子阏伯出外巡察臣民,来到一个地方,见这里的人们还拿着生食吃,大都身体虚弱,带有病态…  相似文献   

8.
重庆的朋友们:大家好!确实说来得很匆忙,其实是刚刚到,而且晚上一定要离开,明天我要到香港给台湾来的非常重要的朋友颁奖,所以我不能在这儿过夜。到重庆来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邀请的人比较多),就是我和我的妻子马兰都非常喜欢这个城市,前不久我们还悄悄的来过一次。完了之后,按照马兰的说法就是,到了重庆有两个发现一个发现是,原来我们好多喜欢的城市都是趴在地上的,而重庆站起来了!这主要是指山,山城第二个发现就是,现代建筑艺术学家,可以在很短的几年内,把一座疲惫的城市改造的焕然一新。大家到处都在讲重庆怎么怎么样,一定要去看一看,当大家都在讲的时间,重庆有了邀请。而且我的一个研究生一个叫丁松的叫我一定要到重庆讲一次,我也答应他了。没想到我们的市委副书记,政协副主席,宣传部副部长,  相似文献   

9.
大宴无味     
“宴会之趣味如果仅是这样,那么,我们将诅咒那第一个发明请客的人。”作家郑振铎写出这话,是在抱怨交际性的宴会。座上客很多,却有无数生面孔,就算问了姓名也记不住。菜上来.吃什么都没味道,只是和大家陪着笑脸。想告辞,又怕主人不高兴,别人说三道四,于是只好强撑下去。郑振铎的遭遇,想必大家都遇到过。  相似文献   

10.
家庭场景:今天.是小姑子的生日,大家欢聚一堂,感受家庭的温馨。饭桌上,大家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小女儿吃得满嘴流油。一脸的幸福之情。吃兴正酣之时,小女儿突然边吃边自豪地说了一句:“妈妈。今天李老师说我是她的一字之师!”哟,这个评价可不低呀!我连忙好奇地追问原因,大家也都打住了话.听起小女儿的叙述。课堂场景:据小女描述:语文课上,一向热爱语文的女儿正专心致志地听课。突然,她发现老师反复说出的“蒿”字一直念的是一个错误的读音。经过几番思想斗争,她终于在老师再次说出错误读音的那一刻勇敢地举起手。订正了老师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多吃蔬菜有益健康,这话大家都知道。多吃绿叶蔬菜有好处,关注健康的人也都知道。不过,绿叶菜到底有多好?很多人其实还没有那么清楚。最近十几年来,有关绿叶菜的各种健康好处、研究结果越来越多。比如有益减轻致癌物的危害,有益骨骼健康,有益心血管健康,有益预防认知退化,有益运动成绩等等。最近又有了一个关于维生素 K1 的新研究结果:绿叶菜里的某种成分与较低的全因死亡风险相关。换句大白话说,所谓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就是有利于长寿。  相似文献   

12.
望海潮     
万圣节的前一天,我下榻到华盛顿波多马克河河畔的一家旅馆。旅馆的园子极大,房子是殖民地时期古色古香的白色建筑,家具也是典雅样式,让人感觉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每晚7点,旅馆都会准时摇铃提醒客人吃饭。旅馆的老板娘待人热情,每次都和大家边吃边聊,气氛很是融洽。和我们一起吃饭的,还有一位长年住在这里的老太太。老太太一人住一间房,习惯每天下午到园子里散步,身后总有一位侍者悄悄地跟着。老太太人很和善,但对我们的谈话总是插不上嘴,只能报以微笑。每次吃完饭,她总会谢过大家,先行离去,出于对她的尊敬,我们都会站起来送她,以示…  相似文献   

13.
京华 《党建文汇》2008,(5):51-51
美国已故的专栏作家,他的名字叫瓦尔特·温契尔,在整整几十年间,他既写文章又做广播,天天羞辱名人,造谣生事,而他的听众多达5000万。5000万啊,也就是2,3的美国成年人。面对这个情景,你也许会感到某种悲观,心想,那么多社会民众为什么会喜欢一个羞辱名人的文人呢?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1975年他去世,大家本以为他那5000万的听众总会有一个不小的比例来送葬,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知大家发现没?来四川旅游,到成都玩耍的人,手机"咔咔咔"地拍照,发在朋友圈里最多的不是风景,而是各式不重样的美食。这些好吃的不只是麻婆豆腐、宫保鸡丁、钟水饺等传统美味,还有双流兔头、宜宾燃面、跷脚牛肉等东南西北各地美食,在成都都能"一网打尽"。羊年春节到,大家不如来一次舌尖上的四川游吧!铜火锅,朱元璋传下的老火锅冬天吃啥最暖和?火锅!一桌人围炉拥坐,边吃边唱歌,一冬寒意都会  相似文献   

15.
妙语连珠     
大家都觉得自己弱势.关键在于社会规则存在缺失、不明确,人们无法感到自己在社会生活、工作的过程中受到了规则的保护。总有一种不确定感。 ——社科院教授于建嵘谈“全民弱势心理”  相似文献   

16.
吃鱼的哲学     
据史载,两千多年前,鲁国大臣公仪休是个嗜鱼如命的人,他被提任宰相后,有许多人争着给他送鱼。他命令管事人员一律不准接受,他弟弟不解,问他:“哥最喜欢吃鱼,现在为何一条也不接受?”公仪休很严肃地对弟弟说:“正因为我爱鱼,所以才不接受这些人送的鱼,”并接着说:“你以为这帮人是喜欢我,爱护我吗?不是,他们喜欢的是宰相手中的权,希望这个权能偏袒他们,压制别人,为他们办事,吃了人家的鱼,必须要给送鱼的人办事,执法必然有不公的地方;不公正的事做多了,天长日久哪能瞒得住人?宰相的官位就会被撤掉。到那时,不管多想…  相似文献   

17.
艾迪 《党课》2010,(3):103-104
“一招鲜,吃遍天。”古龙笔下的李寻欢仅靠一手飞刀功夫独步江湖数十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身怀长技,走到哪儿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说实话,身怀一招鲜,未必真能“吃遍天”,但吃片天还是没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德育,大家都相信要从娃娃抓起。怎么抓?英国有些基本的观念和我们似乎不大一样,或许不无借鉴意义。道德不靠教导据介绍,英国中小学校里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称"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程",目的不是让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或者争当舍己为人的英雄,而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应该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其核心道德观念是: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  相似文献   

19.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2,(11):78
过桥费一对小情侣,中午吃米线。饭店服务员说,普通的4元,过桥的10元。两人要来贵的,边吃边聊。男:"我就不明白,同样是米线,过桥米线咋就贵6元呢?"女友抬头说:"傻样!这还不明白?里面加了过桥费呗!"  相似文献   

20.
孟庆荣 《党课》2009,(5):72-75
曾经有媒体这样采访普通群众:“假如你有权,你会不会腐败?”没想到大多数人的回答竟然是,“我可不是圣人,那是说不准的事,说不定我也可能成为腐败分子”“大腐败可能不会搞,小腐败也会弄一点,吃点、喝点、捞点算什么啊”“先捞他一笔,弄他个无后顾之忧”“你捞我也捞,大家一起捞,法不责众”“周围的人都腐败,你不腐败行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