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创新,领导俄国取得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开辟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人类历史新纪元。列宁根据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的战略决策,使苏维埃俄国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阶段过渡的新道路“。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补充、发展和创新。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背景下,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斗争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的、创造性的运用、补充和发展,为全世界人类进步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出贡献,是捍卫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为被压迫民族的民族独立斗争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思想。在列宁主义的光辉照耀下,许多殖民地人民为摆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桎梏、争取独立和自由而斗争,并在获得解放之后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越南革命领袖胡志明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选择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运用到越南革命实践中,带...  相似文献   

2.
俄国1917年革命开辟了一条由农民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演进之路,它引起了俄国内、外学界的关注。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俄国学者虽然积累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并没有对“农民俄罗斯走向斯大林之路”得出清晰的认识。西方关于苏联农民史的研究比苏国内更为多元化,但他们研究方法缺乏变革中社会人们所具有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3.
“主权民主”是俄罗斯从当今国际政治现实及俄国内政治需要出发而提出来的,它体现了普京的治国理念与政治哲学,折射出俄罗斯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但在俄国内,对“主权民主”的科学性、合法性及其价值定位,都还存在着争议。“主权民主”反映了俄罗斯一定社会发展时期的政治现实,但它毕竟是一种过渡性政治形式。从长远看,俄罗斯的政治体制仍将以民主为导向逐步健全与完善。作为一种理论,“主权民主”上升为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的可能性不大。俄罗斯主权民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如何,有待世人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俄国激进革命知识分子是近代俄国独特历史道路的产物,他们的思想和道德包含着深刻矛盾。以他们为主体的革命激进主义思潮和运动表达了俄国社会部分精英对国家发展道路的一种选择,对俄国解放运动和俄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犹太人“无根性”使反犹主义成为一种历史必然;整体的犹太人要为个体的犹太人所谓的“过错”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是反犹主义的突出特点。俄国是一个具有浓厚反犹主义历史传统的国家。但是,高尔基是一个“例外”。在《新生活报》开设的“不合时宜的思想”专栏中,他对俄国的反犹主义进行了无情揭露和深入剖析,为俄国犹太人“控诉”。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俄国知识分子“良心”和“良知”的一种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俄国1905-1907年革命时期,农民决议运动这种独特的人民群众斗争形式获得广泛传播.农民决议和委托书包含了广泛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要求,涵盖了当时社会斗争的所有范畴,是俄国1905-1907年革命时期形成的农民纲领.农民制定、讨论和通过决议和委托书是一种重要的农民运动形式,对于农民的社会意识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于研究者来说,它们是折射20世纪初俄国农民精神面貌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7.
本文力图描画出苏联学在美国产生的历史脉络,时间跨度是从19世纪末期到1950年代初期。一战以前,除了大学里极少量有关俄国的课程之外,俄国研究在美国的发展十分缓慢。两次大战之间,通过出版物和研讨班等形式,美国人对俄国有了初步了解。当时苏联国内开展的大规模“社会实验”,令一些美国学者对这个国家产生了兴趣。二战期间的战争需要催生了以苏联学为代表的地区研究。战后美国政府一改往日的冷漠态度,开始支持对苏联的研究。在大型基金会资助下,1940年代后期,以哥伦比亚大学俄国研究所为代表的专业研究机构应运而生,有关学术团体和学术期刊也相继建立。从此,苏联学在美国逐步兴起。  相似文献   

8.
吉皮乌斯是俄国白银时代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俄国面临社会转型和重要历史变革的背景下,作为俄国知识分子的一员,诗人从传统宗教哲学和西方外来文化中寻求解决俄国现实问题的途径,将自己的文学表现和社会责任紧密联系在一起。其诗歌通过丰富的象征和冷峻的笔调书写了对个体和社会的思考,从而使诗歌中的自由主题呈现出双重性,同时与道德范畴下善恶的道德指向密切相关;而二元对立的善恶问题以及上个世纪之交俄国社会的动荡更是令诗人对自由的思考呈现出矛盾统一的特性。由此,吉皮乌斯诗歌中的自由书写不仅是其“新宗教意识”下基督的自由,更具有道德思考以及现实关切,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探索,还表达了她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初俄国社会党的土地社会化纲领,是社会革命党对传统民粹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从农民经济角度对俄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一种理论尝试与探索。它的提出使俄国民粹主义运动达到了一个新境界,为社会革命党适应变化了的革命形势,赢得农民的支持与拥护,为该党发展成为俄国第一大政治党派作了准备。自该纲领出台以来,俄国社会革命党人为了它的实现不断奋斗,但终究由于各种原因而未得以具体落实。虽然社会革命党土地社会化纲领最终并未真正实现,但其所包涵的积极意义和合理性因素不可抹杀,它们对俄国乃至世界其它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普京执政以来,始终在探索符合俄国情的发展道路,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俄罗斯发展模式”,其特点是:政治上走“俄式民主”之路,巩固以总统为核心的权力基础,强化中央垂直管理体系;经济上选择“社会市场经济”道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对战略资源的控制;外交上实施灵活务实政策,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提升俄国际地位;军事上加速现代化进程,走“强兵之路”;最终目标是全面振兴俄罗斯,实现富民强国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面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李鸿章等人秉承“以夷制夷”的外交思想,采取了“联俄制日”的外交政策,即利用俄国和日本在华利益冲突,使之彼此制约,以达到抵制日本侵略、保护自己的目的。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联俄制日”不仅没有达到“制日”的目的,反而被俄所利用,同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为俄国扩大对华侵略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2.
18世纪,俄国加快了对哈萨克草原的蚕食。它采取三项措施:一是使哈萨克诸部臣服于俄国;二是在哈萨克草原上建筑要塞;三是推行所谓“民政建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完成了对哈萨克的征服,将其纳入俄国版图。  相似文献   

13.
列宁逝世以后,布哈林继续坚持和捍卫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结合俄国的实际,针对当时苏俄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总结过去经济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系统地阐释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了关于过渡时期的经济理论。这些理论观点可以简单概括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因各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民族类型”;只有实现工业化,才能消除二元经济之间的差距;要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重视市场调节的作用,使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保持综合平衡。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上半叶,日益“密切”的中俄外交关系、兴盛的中俄贸易使得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及本土时断时续的中国学教学活动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从而催生了俄国大学中国学教育基地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从文明角度看俄国和日本的现代化张广翔克里木战争失败后,俄国进入了19世纪60年代改革时期,而1853年日本被迫“开国”,以及随之发生的“尊王攘夷运动”,由此拉开了明治维新的帷幕。二者在这种历史性的马拉松式赛跑中各自都有独特的前提和优势:俄国较早地进入...  相似文献   

16.
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开始了俄国向近代社会转变的历程,迈入近代社会的路径并非只资本主义一条,俄国也没有注定要走资本主义道路,正如俄国没有历经古典奴隶制而直入封建社会一样。民粹派主张俄国走一条独特的、非资本主义道路,并为此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在19世纪70年代,民粹派的革命活动构成了俄国革命运动的主流。在马克思主义登上俄国历史舞台后,民粹主义运动逐渐让位于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但民粹派的思想主张并没有消失,还在俄国社会长期存在。有学者认为社会革命党的纲领具有浓厚的民粹主义色彩;①还有学者认为,民粹派对…  相似文献   

17.
俄国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国的发展,俄国的现代化受到拜占庭帝国、蒙古统治、自身历史传统的影响。历史传统虽然阻碍了俄国现代化,但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还是现实的政治制度。在俄国政治永远占首位。1919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形成了新的现代化模式,即苏联现代化模式。从经济观点分析,这种模式与西方确有不同,但从文化观点分析,这种模式与西方的模式可以归为一种现代化类型,即以“工具理性”价值观念为基础的“物化类型”模式。  相似文献   

18.
民粹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俄国沙皇专制农奴制度走向危机和资本主义薄弱发展的产物,它作为一种农民社会主义,是落后农民国度的特有现象。俄国所有各派别即最广义民粹主义共同的主要特征,是信仰和崇尚“人民”,以“平民化崇拜”反对文化崇拜;对资本主义怀着厌恶和恐惧,企图通过被理想化的农村公社,绕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此外,本文还指出了社会民主主义、布尔什维主义同民粹主义在思想史上的联系和继承关系,并简介了民粹主义在苏联和俄罗斯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9.
苏联解体后,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在俄罗斯相当流行,先后成立了十多个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但是,这些政党大多数存在时间较短,内部派别林立,组织涣散,多次发生分裂。2001年戈尔巴乔夫发起成立的统一的俄罗斯社会民主党在俄国政治舞台上没有发挥多大作用,目前出现新一轮改组。在作为“政权党”的“统一俄罗斯”党内,形成了社会民主主义“左翼”与自由主义“右翼”并存的局面。俄国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与欧洲其他国家的社会民主党相比既有共同之点,也有很大差别。随着俄罗斯经济社会转型的进展,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在俄国的影响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但是,俄罗斯社会民主党本身的前景未可乐观。  相似文献   

20.
一本世纪末俄罗斯的报刊上曾响起了“黄祸”的声音,不能不使人想起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沙皇政府在远东地区同“黄种人”———主要是同中国人斗争的历史。人们由此也会记起一句有名的格言:“历史常常在重复”。按1858年的中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正式划归俄国。此后,尽管沙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欧俄臣民移居黑龙江地区的优惠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收到明显效果。从1859年到1882年,共有14409人移居到这一地区,平均每年移民只有微不足道的602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