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9 毫秒
1.
罗毅 《湖北宣传》2006,(9):23-24
随州的发展要打好“开放牌”、“特色牌”、“文化牌”。要高举文化名城大旗,重视炎帝神农文化和古乐编钟文化两大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将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使之成为吸引人们的旅游资源,从而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步伐,通过打好“文化牌”来促进随州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类学透视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张晓萍 《思想战线》2002,28(1):31-34
旅游人类学理论指出 ,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化旅游”是以参与和感受地方文化为主的旅游 ;“旅游文化”是为旅游和游客而制作文化 ,或是为文化而制作旅游和游客。文化旅游者将更广泛地与当地人接触 ,旅游文化应更多地适应旅游者的需要。开发旅游资源 ,应考虑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布依族地区文化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布依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中注重开发利用布依族“显在文化”资源 ,正确处理好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突出民族文化特点与实现大众化、突出景点文化主题与综合开发利用、旅游“旺”季与“淡”季、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对布依族地区旅游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沈振建 《今日浙江》2008,(19):58-59
南浔区充分保护、挖掘、利用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构筑“三大平台”,创新发展旅游文化,着力增强旅游文化的传承力、辐射力和竞争力,推进南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5.
孟秋莉 《传承》2013,(3):120-122
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发展,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采的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地方努力地挖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不顾本地文化实际盲目进行文化旅游开发的现象。如何有效利用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力促实现“旅游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双赢”目的.坚持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了当前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世龙 《今日民族》2013,(12):55-55
一、科学制定旅游文化发展规划。把各类文化资源的整合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通过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依托东川“铜、石、江、山、地”旅游资源,努力将“乌蒙牯牛寨”、“泥石流汽车越野赛”、“铜文化博物馆”等打造成国内外知名,  相似文献   

7.
冯良山 《桂海论丛》2008,24(3):50-52
广西崇左有独特的岩溶地形地貌及山水文化景观、壮族艺术瑰宝的花山文化、红色旅游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姿多彩的边疆民族风情、名扬天下的“连城百年军事要塞”、返璞归真的旅游农业景区,蕴含着丰富的旅游文化内涵。发掘和利用这些旅游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创造整洁平安的旅游环境,是崇左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与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天台县具有丰富的文化人文资源,以道教南宗、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佛宗道源”著称,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养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融合文化、旅游和健康产业的养生文化创意产业在都市日益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经济产业。  相似文献   

9.
陈炜 《八桂侨刊》2005,(3):34-37
“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依托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早在上个世纪就已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山水旅游城市,然而在历史文化旅游日益备受关注和青睐的今天,桂林日前较为单一的山水旅游模式难以满足现代游客对旅游产品的多方需求。我们应大力挖掘桂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明清时期桂林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桂林真正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级的山水旅游名城。  相似文献   

10.
谭伟平  刘克兵 《求索》2011,(12):260-262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和平文化”探讨的逐渐深入,和平文化旅游亦可成为湖南一项新的旅游主题。目前,湖南省和平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已现良好局面,但也面临一定的问题。因此,从区域、省际、主题整合等层面进行科学整合,以及多方联动实施深度开发,不仅可挖掘开发新的旅游主题和旅游资源,而且可以提升人们的旅游文化品位,还会对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世纪行》2009,(11):15-15
一、“三国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 第一,发展滞后,丰富的三国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第二,缺乏精品,三国文化旅游仍处于从属地位。2009年,我省首批3亿元的鄂两生态文化旅游圈项日,几乎全部集巾在“一江两山”,  相似文献   

12.
杨明贵  赵临龙 《前沿》2014,(7):103-107
站在文化的维度思考助推安康县域文化旅游的路径选择,有助于安康县域在推进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传承县域历史文化根脉,实现“旅游强县”和“文化兴县”的相依相存、共生繁荣。通过文化视阈下的思考,本文认为安康县域在推进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工作:树立旅游强县即是文化兴县的发展理念;重视县域旅游文化研究的纵深开掘;依托县域民间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含量丰富的人文旅游品牌;大力发展县域乡村休闲文化旅游;精心设计县域城市印象。  相似文献   

13.
刘娜 《青年论坛》2009,(5):91-93
文化作为旅游景区的灵魂和支柱,与旅游资源的关系密切。秀美河山、风情民俗等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孕育着文化,文化也反哺旅游资源,二者相得益彰,相互成就。徽州地区作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历史地理文化单元,以其粉墙黛瓦、青山绿水的美景和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吸引着前来寻找精神家园的旅游者,而与藏文化、敦煌文化齐名的徽州文化,则是众多旅游者慕名而来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4.
羲皇故里     
《时事报告》2013,(1):2-F0002
羲皇故里——天水,是中华创世先祖——伏羲氏诞生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等,构成了天水绮丽多彩、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天水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景区景点众多。天水正在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15.
王葆 《今日海南》2010,(12):23-23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资源是最核心的旅游资源。文化产业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文化及其产业对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我们要放开手脚、用足心思、下够功夫加快发展海南文化产业,改变“小、散、弱”及与本省居民、外地游客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的现状,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河南文化旅游强省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姬汝茂 《前沿》2009,(7):90-93
本文分析了中国从旅游资源大国向旅游强国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态势;通过探讨河南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跨越式发展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河南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秦会朵 《理论月刊》2023,(8):93-102
乡村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重要的发展业态,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而乡村文化旅游作为一种资源开发型、市场导向型产业,目前对政策、资源、资本依赖性过强,内生式发展动能不足,这主要源于对核心要素认知失真、参与主体间行为失调、文化价值失语三重阻碍因素。采用“驱动力(Driving Forc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DRS)模型对乡村文化旅游进行价值重构,可为三重价值失语问题提供一种解决路径,推动乡村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公民导刊》2005年第6期“特别策划”很有重庆特色。我读后的第一感受是:一个令人叫好的策划;一个令人兴奋的标题;一个令人向往的明天。因为.我们看到了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嗅到了春天的气息,听到了发展的足音。我同意厉华的观点,“没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很难成为都市旅游目的地.缺乏文化内涵的都市旅游很难实现持续发展。”也正因为如此,在思辨“城市文化”这一“都市旅游的发展支撑”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秦昆 《传承》2013,(3):16-17
龙州是广西最早对外通商口岸城市,素有“小香港”等美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龙州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享誉海内外的天琴艺术文化、历史悠久的边关文化、良好的生态系统、秀美的左江自然风光。以天琴艺术为主题,把富有浓郁壮乡风情和文化特征的“天琴”提炼升华,将文化旅游与壮族文化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0.
拾峰 《群众》2023,(4):8-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物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也是高品质的旅游资源。江苏锚定文化强国先行区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推动文物保护利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不断活化文物资源,赋能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