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选取健康未孕的成年沂蒙黑山羊,按发情周期(间情期、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宰杀取卵巢,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差异显示PCR(real-time qRT-PCR)技术,以GAPDH为持家基因,对处于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的沂蒙黑山羊卵巢组织内的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基因进行了mRNA水平上的相对定量分析。发现FSHR mRNA、LHR mRNA在黑山羊发情周期的卵巢中都有表达。FSHRmRNA的相对表达量依次为0.618 7±0.294 42、1.290 2±0.290 24、2.575 9±0.458 80、0.790 8±0.261 93,其中发情期最高,间情期最低,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LHR mRNA的相对表达量依次为2.284 0±0.146 22、0.508 9±0.0789 9、0.340 3±0.045 38、2.859 2±0.205 66,其中发情后期相对表达量最高,发情期最低,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FSH、LH在黑山羊的整个发情周期中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2.
探究高原甘加藏羊发情周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基因在垂体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规律,选取处于繁殖期健康未孕高原甘加藏羊48只,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于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间情期从甘加藏羊垂体和卵巢组织中提取总RNA,应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以GAPDH为内参,研究高原甘加藏羊发情周期垂体和卵巢组织中GnRHR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显示:高原甘加藏羊整个发情周期不同阶段GnRHR mRNA在垂体和卵巢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甘加藏羊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间情期垂体组织中GnRHR mRNA的相对表达量依次为0.8246±0.1739、1.5100±0.4187、0.2923±0.0202、1.0000±0.2100,其中发情期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与发情后期差异极显著(P0.01),与发情前期、间情期差异显著(P0.05);在卵巢组织中,GnRHR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910±0.7665、0.5420±0.0763、1.3799±0.7452、1.0000±1.1221,其中发情后期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与发情期差异极显著(P0.01),与发情前期、间情期差异显著(P0.05)。这一研究结果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藏羊生殖活动调控机理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发情周期山羊卵巢中的表达规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关中奶山羊卵巢中GPR30和NGF的定位和相对表达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PR30和NGF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不同程度地分布于发情周期山羊卵巢各级卵泡的颗粒细胞、膜细胞、卵母细胞以及黄体细胞和间质细胞;两者在各级卵泡中的表达量不同,GPR30在各级卵泡的相对表达量以发情期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期(P<0.01);NGF在原始卵泡中以发情期和发情前期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2个时期(P<0.01),在初级卵泡以间情期极显著低于其他3个时期(P<0.01),在发情周期的次级卵泡和三级卵泡中的表达规律和GPR30相似,间情期NGF在黄体细胞的表达强度极显著高于发情后期(P<0.01)。表明GPR30和NGF不同程度地参与关中奶山羊卵巢卵泡的发育和成熟以及激素分泌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高原甘加藏羊发情周期垂体组织中促卵泡素β亚基(FSHβ)和促黄体素β亚基(LHβ)基因在m RNA水平的表达规律,选取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的高原甘加藏羊24只,从其垂体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比较研究了高原甘加藏羊发情周期垂体组织中FSHβ和LHβ基因在m RNA水平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FSHβ和LHβ的m RNA在高原甘加藏羊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的垂体组织中均有表达。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的FSHβm 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35 9、1.0、3.547 5和3.666 7,发情前期与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差异极显著(P0.01),发情期与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差异显著(P0.05),发情后期与间情期差异不显著(P0.05);LHβm RNA相对表达量为0.025 9、1.0、16.109 1和0.563 8,发情前期与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差异极显著(P0.01),发情期与发情后期差异极显著(P0.01)、与间情期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后期与间情期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甘加藏羊发情周期内垂体组织中FSHβ和LHβ在m RNA水平上的表达呈现一种动态差异性变化趋势。本研究结果在分子水平上为揭示藏羊生殖内分泌调控机制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5.
牦牛发情周期中卵巢卵泡发育状况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运用组织学技术对36头处于发情周期的健康成年母牦牛卵巢卵泡的结构与发育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牦牛发情周期中卵巢卵泡发育的组织结构与其他牛基本相似。每对卵巢中原始卵泡数和生长卵泡数在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前期的囊状卵泡数与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期和发情后期均与发情间期差异显著(P<0.05)。闭锁生长卵泡数在4个时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期的闭锁囊状卵泡数与其他3期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发情前期和发情间期均与发情后期差异显著(P<0.05)。各级卵泡的闭锁形式各有特点。在生长卵泡、囊状卵泡及相应闭锁卵泡的卵泡膜中均见到了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组织学方法对处于发情周期不同时期的乾华肉用美利奴羊卵巢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乾华肉用美利奴羊的卵巢由被膜(位于表面的生殖上皮和深层的结缔组织白膜)、实质部(外周的皮质层和中央的髓质层)构成,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位于皮质层的浅层,次级卵泡和三级卵泡分布于皮质层的深部,而且这两类细胞易发生塌陷式、皱缩式和囊肿式等不同形式的闭锁。发情间期的乾华肉用美利奴羊卵巢上原始卵泡数量显著地高于其他三个时期(P0.05),而其余三个时期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卵巢上初级卵泡数量在发情周期的各个时期间均差异显著(P0.05)、发情期的初级卵泡数量极显著地高于发情后期(P0.01);发情间期和发情前期之间、发情期和发情后期之间的次级卵泡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发情间期和发情前期的次级卵泡数量均显著地高于发情期和发情后期;三级卵泡数在发情间期、发情前期、发情期三个时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这三个时间段均显著地高于发情后期(P0.05);成熟卵泡仅见于发情期。乾华肉用美利奴羊在发情周期的各个时间段,各级卵泡均发生卵泡闭锁,次级卵泡的闭锁数量在发情的各个时间段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发情期的闭锁数量最高,发情间期最低;发情期的三级卵泡的闭锁数量显著地高于其他三个时期(P0.05),发情前期最低,而发情间期和发情后期相互间的三级卵泡闭锁数量差异不明显(P0.05),但均显著高于发情前期(P0.05)。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乾华肉用美利奴羊的母羊卵巢上的各级卵泡呈"波状"交替发育,且闭锁与发育并存,这些研究结果为开展超数排卵等繁殖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膜性雌激素受体GPER(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 1)及雌激素核受体ERα、ERβ在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探讨三种受体在间情期绵羊输卵管中的表达规律,通过RT-qPCR方法和免疫印迹方法分别检测了三种受体基因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运用免疫组化法对输卵管组织中三种受体基因进行定位并对结果进行光密度值分析。结果,输卵管上皮细胞中GPER相对表达量高于ERα、ERβ(P0.01),ERα的相对表达量高于ERβ(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PER广泛分布于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中,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及细胞质。而ERα及ERβ主要分布于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阳性细胞光密度分析结果与荧光定量RT-qPCR的分析结果相一致。上述结果表明,间情期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中同时存在GPER、ERα、ERβ三种雌激素受体表达,且GPER的平均光密度、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ERβ的平均光密度、mRNA相对表达量最低。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牦牛肾中黄体生成素受体(LHR)的表达情况,分析肾中LHR与卵巢中LHR表达的相似性,选取青海省健康的3头2岁龄雌性牦牛,根据黄牛LHR基因序列5′端和3′端的保守性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牦牛肾和卵巢组织中LHR基因的表达量,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LHR蛋白在牦牛肾和卵巢组织中表达情况进行定位研究。RT-qPCR结果显示,牦牛肾组织中LHR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是卵巢的79.75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LHR在牦牛肾组织的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呈阳性反应,在卵巢组织中卵泡颗粒层呈明显的阳性反应;LHR在牦牛肾和卵巢中的表达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牦牛的肾组织与卵巢组织一样,均具有表达LHR的特性,提示肾可通过调节LHR参与牦牛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15只处于发情周期不同时期(发情前期、发情期、间情期)的Wistar雌性大鼠和25只不同处理组(假手术组、卵巢摘除组、卵巢摘除 20μg/kg雌二醇组、卵巢摘除 100μg/kg雌二醇组、卵巢摘除 500μg/kg雌二醇组)的大鼠血清中雌二醇浓度,并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方法计数子宫内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数量.结果显示,大鼠血清雌二醇浓度在发情期最高,间情期最低.子宫内EOS数量在发情期最高,间情期最低.卵巢摘除后,血清中雌二醇浓度降低;补充雌二醇后,血清雌二醇浓度明显升高(P<0.05).卵巢摘除后子宫内EOS数量也明显降低;补充雌二醇后,EOS数量显著增加(P<0.05).提示,随着血清雌二醇浓度的升高,子宫内EOS数量呈递增趋势,也就是说,外源性雌二醇对子宫内EOS数量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代谢产物非酯化脂肪酸(NEFA)、β-羟丁酸(BHBA)和葡萄糖(GLU)在乳牛肝糖代谢、脂代谢中的调控作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观察了NEFA、BHBA和GLU对体外培养新生犊牛肝细胞胰高血糖素受体(GLNR)mRNA丰度的影响。结果,随着培养液中NEFA、BHBA和GLU浓度的升高,GLNR 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P<0.01)。表明,代谢产物NEFA、BHBA和GLU直接调控乳牛肝胰高血糖素受体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成年发情期奶山羊下丘脑催产素及其mRNA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杂交法研究了催产素(oxytocin,OT)及OT mRNA在成年发情期奶山羊下丘脑中的分布和表达。结果,O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视上核和室旁核,在视上弥散核、弓状核、室周核和乳头体各核团也存在免疫阳性神经元;在室旁核、视上弥散核、正中隆起和第三脑室附近有较多数量的强阳性神经纤维,在交叉上核有少量阳性神经纤维。在下丘脑23个核团(区)中均能检测出OT mRNA的阳性细胞。结果表明,OT和OT mRNA在下丘脑中分布广泛,且OT可能通过轴突传递和血液运输,将OT mRNA合成的OT运送到别的核团;OT在奶山羊发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选择健康、未产、体重220~250g的成年雌性SD大鼠,采用阴道涂片方法鉴定其发情周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了神经肽YY1受体在大鼠发情周期子宫内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各期子宫内膜的神经肽YY1受体免疫阳性产物主要位于基质细胞核膜、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质以及子宫腺细胞质和核膜中,并且着色深浅有一定差别,发情间期着色最深,发情后期、发情前期、发情期依次减弱;在肌层和外膜中,发情各期的神经肽YY1受体免疫阳性产物主要位于肌细胞核中,还有一小部分位于结缔组织细胞中,并且在发情间期着色最深,发情前期中等强度着色,发情期和发情后期着色最浅。表明,神经肽Y可能通过神经肽YY1受体参与子宫生理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垂体ghrelin mRNA和LH mRNA在大鼠发情期和间情期的表达特点,将12只未经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发情期组和间情期2组,每组6只,通过外部观察和阴道涂片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发情期和间情期.动物宰杀后取垂体,用RT-PCR方法检测ghrelin mRNA和LH mRNA的表达丰度.结果显示,发情期组垂体ghrelin mRNA的表达丰度显著低于间情期组(P<0.01);发情期组垂体LH mRNA的丰度显著高于间情期组(P<0.01).结果表明,ghrelin可能在垂体水平上参与了对LH分泌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卵泡刺激素(FSH)是否可以通过影响腹腔肠系膜后神经节的活动调节雌性山羊的生殖活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研究了雌性山羊肠系膜后神经节中FSH受体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在肠系膜后神经节中,FSH受体免疫阳性产物在雌性山羊肠系膜后神经节中分布广泛,神经细胞、支持细胞、施万细胞以及过路纤维中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神经细胞中;在神经细胞中,FSH受体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和细胞质中,而细胞核中分布较少,呈弱阳性。表明雌性山羊肠系膜后神经节神经元对FSH具有反应性,提示FSH可能通过肠系膜后神经节发出的交感节后神经这一途径调节生殖系统的机能活动。  相似文献   

15.
黄牛输卵管结构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冰冻切片HE染色方法对黄牛输卵管各部进行了组织学观察,以为生殖生理学和胚胎工程学等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黄牛输卵管伞和漏斗部为膜性结构,由两侧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和中央的疏松结缔组织共同构成,没有肌层和外膜。壶腹部和峡部均由黏膜层、肌层和外膜构成。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状纤毛细胞、分泌细胞和基细胞共同构成,固有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在峡部尚含有浆液性腺泡。黏膜层形成大小不等的初级纵行皱褶。漏斗部和壶腹部的大初级皱褶又分出数量不等的次级皱褶和三级皱褶;峡部只有初级皱褶,无次级皱褶和三级皱褶。肌肉层由内斜、外环两层平滑肌构成。外膜大部分为浆膜结构,在输卵管系膜侧为结缔组织的外膜。  相似文献   

16.
应用组织化学方法在组织和细胞水平上对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以及三磷酸腺苷酶在蛋鸡输卵管内的分布特点及分布意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4种酶在蛋鸡输卵管各段的分布部位以及反应强弱存在差异。碱性磷酸酶在子宫部分布最多,在有精子储存的黏膜固有层腺体和血管周围也有明显分布;酸性磷酸酶在阴道子宫交界部分布最多,酸性磷酸酶阳性反应呈颗粒状,主要分布于黏膜上皮和固有层腺体;过氧化氢酶在输卵管各段血管周围以及子宫阴道交界处精子腺和蛋白分泌部反应明显;三磷酸腺苷酶在各段尤其是子宫阴道交界处精子腺部位黏膜上皮纤毛和腺体分布较多,血管也有一定分布。表明这些酶在精子储存时对精子的活性和储存环境的维持、物质运输及分泌等活动具有一定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外源性TGF-β1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表达CTGF mRNA的影响,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和纯化出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鉴定细胞的纯度。然后用不同浓度的外源性TGF-β1(0,1,5,10ng/mL)作用乳腺上皮细胞,作用12,24,48,72h后分别提取细胞的总RNA,以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CTGF 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并对CTGF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TGF-β1处理组(1,5,10ng/mL)较对照组(0ng/mL)差异显著(P<0.05);处理组CT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并呈正量效关系:随着TGF-β1浓度的升高,CT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基本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测序分析结果证明扩增产物为牛的CTGF基因序列,表明外源性TGF-β1可显著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CTGF mRNA的表达,进而在奶牛乳腺纤维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RT-PCR技术检测了镉暴露的未性成熟母鸡的主动脉和前腔静脉组织的金属硫蛋白mRNA(MT mRNA),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MT与镉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血管镉含量随着镉剂量的加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低剂量组主动脉、前腔静脉MT mRNA极显著表达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高剂量组主动脉MT mRNA表达量下降、前腔静脉升高;镉低剂量暴露组血管MT含量明显增加,而高剂量组则呈降低的趋势.证实,镉对MT的诱导表达不仅具有时间依赖性,而且具有组织、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