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周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 ,其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河图运录法》云 :“黄帝将有周昌 ,后以为氏。”《逸周书》云 :“商太史有周任。”但因周昌、周任均无世系可考 ,所以 ,唐、宋时期谱牒学家皆将周姓的起源下延至周朝 ,认为周姓源于姬姓 ,是黄帝的后裔。据《史记·三代世表》及《史记·周本纪》记载 ,黄帝生玄嚣 ,玄嚣生极 ,极生帝喾 ,帝喾生后稷 (名弃) ,后稷被帝舜封于邰 ,别姓姬氏 ,是为周之始祖。后稷的裔孙古公父 (即周太王 )为狄所逼 ,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 ,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 ,…  相似文献   

2.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名德。”《史记·三代世表》也记载,在中原河洛地区不同时代居于统治地位的部、氏族,全都是黄帝的后代。不仅颛顼、帝喾、尧、舜等是黄帝的后代,而且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集团全部是黄帝的后代。...  相似文献   

3.
申姓之根植南阳肖华锟申,古国名,姜姓,在史料中有不少记载,如:《国语·郑语》载:“申,缯,西戎方强,王室方骚……”《左传·隐公元年》载:“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庄公六年》云:“楚文王伐申,过邓。”《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  相似文献   

4.
“祝融”一族──记北京市消防局府右街中队典瑞海祝融,司火之神,见《史记·楚世家》:“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一〉如果说北京是全国的心脏,那天安门广场一带就应该算“心脏的心脏”了吧?虽说每日倾听祖国“心跳”的感觉极好...  相似文献   

5.
《湖北宣传》2007,(3):32-32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个朝代的创建者要着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名不正言不顺,确立了国号就名正了,代表一个新的朝代从此诞生。《史记·五帝本纪》曰:“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相似文献   

6.
酒池肉林     
“酒池肉林”出自《史记·殷本纪》,这个成语故事讲的就是:殷代的亡国之君纣王暴虐无道,沉湎于酒色,宠爱有苏氏美女妲己,专听妲己的话。他叫宫廷乐师给他创作各种淫靡的乐曲歌舞,经常在沙丘召开盛大的晚会,  相似文献   

7.
三皇五帝说     
三皇五帝说三皋:传说中的远古帝王,有六种说法:l、天皇、地皇、秦皇《史记·秦始皇本纪》)2、天皇、地皇、人皇((史记·补三皇本纪为《河图》《三五历D3、伏各·女用·神农(《风伍还3·皇羹将》5!《春秋纬运斗枢》)4、伏各、神农、祝融(《白虎通》)5、...  相似文献   

8.
黄帝是华夏文明的肇始者,是司马迁《史记》开篇第一卷首先记述的英雄人物,历来被尊为“人文初祖”,成为公认的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时代发明甚多,其“土德之瑞”与“垂裳而治”又是深入分析与探讨黄帝故里故都所在以及黄帝文化对经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两个切入点。一、“土德”“垂裳”原义考《史记》卷一《五帝本纪》曰“:黄帝……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大家都知道,这是按五德终始的五行相生相克学说来解释历史的,正如《史记索隐》所言“:案,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犹神农火德王而称炎帝然也。此以黄帝为五帝之首,盖依大戴礼五…  相似文献   

9.
说颛顼     
屈原的《离骚》和司马迁的《史记》均曾明谓楚人禘祖颛顼。楚乃颛顼之后,当无疑问。我们现在进一步要问的是:颛顼是谁?他是何方人氏?为什么要名之曰“颛顼”? 传说中的颛顼是一位古帝。《史记·五帝本纪》说他: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以知事,养材以养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絮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蟠水。动静之物,小大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说文解字》释颛顼: 颛,头颛颛,谨貌;顼,头顼顼,谨貌。  相似文献   

10.
《春秋》1996,(4)
商都的确认司马迁著《史记》曰:“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书序》解释曰:“契父帝喾居亳,汤自商丘迁焉,故曰从先王居。”那么,“亳”在今何处,王国维《说亳》明确指出:“蒙之西北即汉山阳郡薄县地也。”并加注:“今山东曹州府曹县南20余里”。但是,商建都,千百年来,一直是史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近几年,国内外政界、经济界热衷于商史研究者也卷进来,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曹县人当然不会无动于衷。经过两年的筹备,于今年4月26日至28日,商都文化研究会成  相似文献   

11.
《山海经》作者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提到《山海经》一书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说:“《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但司马迁却没说《山海经》的作者为谁。到了刘歆,在其校上《山海经》一书的表文中才说:“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汉书·艺文志》对《山海经》一书,不著录作者姓名,可见班固并不信其说。至于后来学者,则多否定之。如尤袤说:“《山海经》……汉儒谓伯翳为之,非也。”  相似文献   

12.
期猎·牵牛卖奶·市场灵魂莫宇林《史记·留候世家》记载圯上老人授书张良的故事:"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相似文献   

13.
话说五帝     
帝为何物?关于他的传说亘古至今不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日轩辕”(《史记》)。《国语·晋语》中有这样的记载:“昔少典娶于有乔(原乔字是:左边一个“虫”旁,右边一个“乔”字,《汉语词典》不见此字,有些典籍用“乔”字代)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为成,炎帝以姜水为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相似文献   

14.
“牂舸”一名出自《管子·小匡》:“恒公曰:‘余乘车之会三,兵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南至吴、越、巴、  相似文献   

15.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字字千钧,弥足珍贵。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历代史志对熊湘的索隐也连篇累牍,尤以益阳县志为甚。开卷当然有益,但从中也不难窥见诸多考证都有两个通病:其一是将熊湘作两山考证;其二是从书本到书本,缺乏实地考察。自唐以降,辗转相因,此一考证也就步入了死胡同。或曰:“《汉书地理志》载:‘湘山在长沙益阳县北’,今无考。”(清嘉庆益阳县志卷四)或曰:“修山或以为即湘山,昔黄帝南巡所登,盖以修湘声近故云。”“考是山去湘江二百里,其地深阻,恐非古帝所经行。”(同…  相似文献   

16.
欧亚宾 《世纪行》2009,(4):37-37
毛主席有一首著名诗篇:“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诗中提到的九嶷山。在湖南永州市宁远县城南30公里处,是一座挺拔耸峻、风光奇异、有着许多美好动人传说的千古名山。九嶷山的主峰舜源峰便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舜帝的藏精之所.建有舜陵、舜庙。《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  相似文献   

17.
杂感二则     
“唾面自干”与娄师德 “唾面自干”的典故见于《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三·娄师德》:“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相似文献   

18.
《诗经·大雅·嵩高》赞嵩山曰:“嵩高维岳,峻极于天。”嵩山地区是河出图洛出书和伏羲创制八卦之地(指嵩山北麓的河洛汇流一带),还是炎黄祖庭,三代(夏商周)之都,古老而蕴奥秘……  相似文献   

19.
“飞军”一词,首见于《华阳国志·南中志》。云:建兴三年,诸葛亮征南中,“秋,遂平四郡。……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军”,毫无疑问,是指军队,但为何冠之以“飞”,“号为飞军”?不见史家明示,笔者经考证认为,“飞军”是指南中劲卒青羌组成的骑兵部队。理由如下: 《说文》释“飞”曰:“飞,鸟翥也,象形。凡飞之属皆从飞。”引伸义,极言运动之速。古籍中,“飞舟”,“飞军”、“飞书”、“飞马”、“飞驷”等等之辞,不胜枚举。其中,有不少用“飞”来形容骑马或驾马疾驰的。例如,《汉书·袁盎传》:“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山。”注曰:“六马之疾若飞也。”《后汉书·孔融传》:“驰檄飞翰。”而专用“飞”来美称骑兵将士的,又有“飞将”、“飞骑”等辞,《史记·李将军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布便弓马,膂力过人,  相似文献   

20.
“网开一面”之忧网开一面,原作“网开三面”,典出《史记·殷本纪》:商汤看见有人在野外四面都布上网捕鸟,摇头感叹道:“唉,这样就把鸟捉尽了!”于是地下令撤去了三面网。大概由于“法”与“网”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后来人们便把“法”也比作一张无形的网,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