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05年是1999年李登辉发表“两国论”以来两岸关系又一个重大转折点。在这一年中,大陆出台了—系列重要对台政策,有效遏阻了“台独”发展势头,降低了两岸的对立和紧张,使两岸关系朝着有利于大陆的积极方向发展。而岛内民意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台当局靠“两岸对抗牌”已很难获取所  相似文献   

2.
台湾的大陆政策产生于两岸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是台湾当局关于两岸事务的一项公共政策。由于台湾特殊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的战略位置,台湾的大陆政策不但影响着岛内政党政治的走向及两岸关系的进退,还会引起美国、日本等国对台湾、对大陆的政策变动。因此,台湾的大陆政策一直备受两岸同胞与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台湾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总统”无疑会对一定时期内的大陆政策产生主导性的作用。但在台湾整个公权力的架构中,“总统”政策意向的实现还需要政党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同时,在一个民主社会中,民意的评判也是执政者决策时不可忽视的因素。综合而言,台湾的大陆政策是在总统主导、多方力量的博弈之下诞生的。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概括起来为“不新:不深;不全”: “不新”,认为“三个代表”没有什么新东西,理由是第三个代表原来党章中就有;第一、二个代表,在毛泽东、邓小平的著作中也早有这样意思的话。我们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什么关系呢?叫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但是,又要充分了解一个时代背景:当时,邓小平理论是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一个重新恢复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阶段;而  相似文献   

4.
“和平解决”是美国进攻性政策渐次破产后的衍生物,自1979年中关建交以来,是否符合这一政策即成为美国是否介入台海以及是否继续对台军售的先决条件和唯一借口。在这一政策框架下,华盛顿既最大程度上约束了大陆在两岸事务上的自主性,又主动限制岛内的“台独”倾向,“双管”的目的意在维持美国在台海地区的权力与利益。  相似文献   

5.
2004年是岛内蓝绿对抗最为激烈、政局动荡多变的一年,也是陈水扁当局“台独”步伐最快、“台独”气焰最为嚣张的一年。围绕“总统”和“立委”两大选举、岛内政局和大陆政策主导权,蓝绿阵营展开最为激烈的较量。陈水扁“全面执政”图谋破产,“急独”路线遭受重挫。“立院过半”的泛蓝军遏制住“总统”选举败选以来的下滑趋势,再现东山再起的契机。由于台当局“台独”分裂活动呈升级之势,使两岸关系持续震荡,但是,大陆在自身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打击“台独”分裂活动,坚定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没有被改变…  相似文献   

6.
李洪波 《外交评论》2013,(6):133-146
在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中,台湾的战略地位实际上得到了提升,因此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强化美台关系的政策,其主要框架是:强化美台军事安全关系;加强美台“准官方”交往的力度;谨慎对待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防止自己被边缘化;着力提升台湾当局的“国际能见度”;重启美台TIFA协商,加强美台经贸关系建设;继续支持台湾的民主政治建设。这些政策的特点是:以军事安全关系为核心,实现政治和安全方面的多种功能;以关注岛内民众的各种需求为切入点,与大陆争夺岛内“民意”;以台湾的“民主范式”为样板,推动美式价值观在东亚地区的传播;以对台军售和TIFA建设为抓手,从美台关系中攫取“超额利润”。奥巴马政府的对台政策将使东亚地区内国家间关系更加复杂,使中美两国本已脆弱的战略互信关系受到进一步挑战,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并且使美国干预岛内政治进程更为便利。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新人才观及其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我国社会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和迫切。香港高校实施的全人教育与大陆实施的通识教育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培养目标,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要求的新的人才观。北京印刷学院据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在2016年台湾“大选”中,“时代力量”拿下“立法院”五个席位,成为“立法院”第三大党。这一结果与“时代力量”的自身条件和岛内政治生态的变化密切相关。从目前“时代力量”的议政表现来看,其实际表现与理想追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难以彻底摆脱“蓝绿”对立结构。“时代力量”一贯坚持的“反中”立场和民粹式动员方式制约了其持续发展。未来在处理两岸关系时,祖国大陆应关注作为台湾“深绿”新代表的“时代力量”,密切关注隐藏在岛内政党轮替背后的“人心”和政治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一、“侧面”与“正面” 抗战初期,有敌后和正面两个战场,前者是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开辟的,后者则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作战任务。因此,有了“侧面”与“正面”之分。现在一不些了解抗战全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陆刑法学派的形成是中国大陆刑法学“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大陆刑法学派形成的学术意义正在于中国大陆刑法学的“可持续发展”本身,而其实践价值则在于促建和谐社会。在中国大陆刑法学派形成过程中,“喜新厌旧”和“自娱、自乐、自封”这两种学术心态须予以诊治。中国大陆刑法学派须确立一套机制才能最终得以形成,而此机制即“一个照应、一个关键、一个杠杆和一个基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社会和学界围绕改革开放问题的争论,实质是中国应该搞什么“主义”、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党的十七大对争论正面又旗帜鲜明地作了回答。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对中国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但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严重的,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处在历史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公司”组织扬善抑恶、适得其所,生死运行皆符合缔造“公司”的制度宗旨,各国无不对公司一生予以指引或者规制,公司的设立条件及条件违反的救济措施无疑也在法律的视野之中。相较世界发达国家,我国虽从正面较为详备地规定了公司设立条件及程序,但对违反此条件和程序的瑕疵设立却几乎未作任何反面规制。因此,司法机关和工商登记机构面对瑕疵设立纠纷时该如何分工、如何处理,利害关系人该如何救济、通过什么渠道救济,以及责任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如何预判自己的瑕疵设立行为法律后果等等问题,皆因这一重大立法缺失而无从回应。  相似文献   

13.
从公众的视角看提高我国政府回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回应就是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对公众的需求和提出的问题做出积极敏感的反应和回复的过程。随着公民政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公众对政府回应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无论是根据人民主权学说、委托———代理模型还是新公共服务理论政府都有责任向公众做出回应,提高政府回应性。政府行政能力的高低、政府回应速度的快慢、行政服务意识的强弱均与公众对其的培养、监督紧密相关,即与公众的素质紧密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什么素质的公众,造就什么素质的政府。因此,要大力提高公众素质,以此来增强政府回应的效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一些城市在探索中存在的对民众“需要”掌握不充分、纵横“处置”职责划分不明晰等问题,深圳市坪山区按照“小切口、深层次、渐进式”思路系统布局,持续推进民生诉求改革,通过整合渠道统分拨、合并表单缩时限、优化体验抓过程、融通智慧拓运用,推动表达渠道由“分散”转向“集成”、诉求回应由“有形”转向“有效”、数据利用由“问题”转向“资源”,探索了城市民生诉求治理的鲜活路径。坪山区的实践说明,城市民生诉求治理必须以精准、动态掌握“需求”为起点,以“需求”持续校正“供给”;必须以诉求“解决”为关键,在有效处置的基础上实现有效回应。  相似文献   

15.
实地调研发现在乡村振兴的实践过程中,目前的“民企带村”存在对村庄内生发展动力激发不足的问题:对村民的保障性、权利性以及发展性需求回应不足,不利于振兴实践的延续。而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服务经验与乡村振兴的实践需要契合,由此提出了农村社工可从个人、社区以及政府三个层面来助力“民企带村”的振兴策略。  相似文献   

16.
民进党“执政”5年多来顽固推进“台独”,刻意制造两岸紧张局势,使台湾政治混乱、“外交”孤立,经济下滑,社会动荡,族群撕裂2004年底,岛内分裂势力的气焰尤其嚣张,公然抛出了在2008年前实现“公投,制宪,建国”的“台独时间表”,并摆出了要裹胁台湾民众不顾一切往前冲的架势一时间,似乎无论是本岛的“泛蓝”力量。还是大陆以及国际社会都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制约与遏制,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共中央自2005年初开始,有针对性地调整了对台政策,取得了争取台湾民心的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平崛起的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走上了一条和平崛起的新道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上升,“中国威胁论”几度甚嚣尘上。“中国和平崛起论”的提出是对“中国威胁论”的正面回应,同时也向世人宣告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郑重选择。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观,和而不同的世界观,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安全观和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观构成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8.
台湾同胞,是指下列各方面人士: 一、居住在台湾岛内的中国各族同胞(含从大陆去台湾的人员)。二、各个不同时期从台湾到大陆工作、生活者。三、从台湾到国外居住数年后再到大陆者。四、生在大陆,从未去过台湾。但祖籍在台湾者。五、已离开台湾旅居国外或香港的台湾同胞。六、由台湾去外国人外籍者,准确地说,称外籍华人。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是建党治国的指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面对考验和挑战的决策回应 ,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战略决策 ;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建理论的创新 ,是有务实性、时代性、战略性和系统性的鲜明特点 ;“三个代表”是共产党建党治国的行动指南 ,我们的任务是努力把“三个代表”的“应然性”要求 ,落实到行动中去 ,使之成为“实然性”。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建设在台湾岛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对于台湾是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亚投行,岛内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态度,支撑这两种态度背后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大陆应该寻求相应的对策来推进台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