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俄罗斯新外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月12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批准《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这部构想是对2000年普京主持制订的《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的“补充”和“发展”,既体现了梅、普外交战略和政策的连续性,也展现出俄在国力增强和国际形势急剧变化背景下的对外政策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外交政策新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初以来,俄罗斯外交环境发生了新变化:世界金融危机冲击的惯性使俄罗斯实力持续下降;美欧自顾不暇;阿富汗局势动荡;亚太地位上升。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大幅调整外交政策:改善与美欧关系,提升亚太外交,强化独联体政策;突出外交为俄罗斯创新经济和“全面现代化”服务的宗旨,以灵活、务实的外交,全面维护俄罗斯利益。梅德韦杰夫在2010年7月驻外使节会议和11月底的《国情咨文》中均强调.  相似文献   

3.
蒋莉 《国际资料信息》2010,(11):37-38,30
(一)基本情况。2008年3月18日,在刚刚当选俄总统的梅德韦杰夫倡议下俄组建了现代发展研究所,因此俄媒体将其称作“梅德韦杰夫的专家中心”,②它标志着一个专家治国的“智库”团队形成并开始运转。现代发展研究所吸引了几百名俄罗斯及全球的著名科学家、独立研究人士、外国分析家、企业领导人及政府机构负责人。  相似文献   

4.
去年"9·11"事件以来,俄罗斯外交战略的调整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其外交动向呈现出鲜明的"大西洋主义"色彩。俄罗斯外交战略的调整既是俄罗斯传统战略文化的现实折射和外交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俄着眼于国际环境和自身实力而做出的务实选择。"立足欧洲、融入西方"已成为俄罗斯既定的外交战略,俄美关系、俄北关系、俄欧关系也将随之经历重大变化,它们彼此之间的利益互动和冲突决定了俄罗斯的"西进"之路将是曲折而漫长的。  相似文献   

5.
今年9月26—28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对中国进行了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这是梅总统第二次访华,也是中俄元首今年内的第五次会晤。两国元首如此密集会晤,足以显示中俄关系在双方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会晤中两国元首一致表示,将并肩携手,开拓进取,努力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高到新的水平。梅德韦杰夫称:“发展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绝不动摇。”  相似文献   

6.
普京于1999年12月31日出任俄罗斯代总统,2000年5月7日正式就任总统。普京执政时期,俄美双方的实力对比依然处于严重失衡状态,俄罗斯把修好对美关系作为外交的优先方向,为此不惜做出重大妥协和让步,但随着美挤压俄战略空间力度的加大和俄实力地位的稳步提升,普京逐渐加大了对美侵犯俄利益行为的斗争力度。除“9·11”事件后短暂的“反恐伙伴关系”外,  相似文献   

7.
2009年以来,在俄罗斯总理普京“创新计划”基础上,梅德韦杰夫总统提出国家“全面现代化”计划。为实现这一计划,俄开始调整外交政策,突出强调“实用性”原则和为“现代化服务”。从调整布局看,俄仍坚持了东西方均衡原则,也非常重视与亚太和独联体国家的关系,但公开强调与欧美建立“现代化联盟”关系,此乃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8.
自2009年初俄美关系“重启”以来,俄外交出现了大幅度“西倾性”调整,把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放在优先位置,目的是想借后者之力来实现俄罗斯的全面现代化。但鉴于俄与西方之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矛盾,双方关系短期内不会出现实质性改善,俄外交再次向西“一边倒”的可能性不大。俄外交的另一个着力点是独联体。由于俄不拥有统领独联体未来发展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其欲重塑独联体“霸主”地位的目标短期内亦难以实现。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俄对华战略疑虑呈上升趋势,“借重”与“防范”将是俄今后对华外交的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对美国战略认知的演变过程分为友好合作、竞争凸显和激烈对抗三个阶段。俄罗斯的强势外交和安全政策,表现为俄罗斯对美国和北约的强硬战略姿态以及追求超出自身相对实力的外交和安全目标。俄罗斯战略认知的演变与俄美两国的利益冲突之间有着相互塑造的关系,但是俄罗斯战略认知的变化并不仅仅取决于利益考量。俄罗斯之所以把北约东扩、乌克兰走向、叙利亚局势等看得如此重要,不惜投入大量资源,这是与塑造俄罗斯战略认知的历史和心理因素是分不开的。美国采取的许多对俄政策和行为,正是因为忽略了这些因素,才被俄罗斯看作是“侮辱性”和“威胁性”的,从而导致了双方敌意的螺旋式上升。由于俄罗斯独特的历史记忆和大国情结,俄罗斯对俄美两国的利益冲突作出了激烈的回应,这些回应虽然不利于俄罗斯的国家实力和整体利益,但却是可以理解的。随着俄罗斯对美战略认知的逐步定型,俄美关系在短期内很难实现所谓的“重启”。从俄罗斯对美战略认知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战略认知自身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在受到利益冲突影响的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从而使得国家的外交与安全政策未必完全遵循理性主义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李兴 《东北亚论坛》2011,20(3):29-35
梅德韦杰夫执政以来,其外交特点是:重视独联体,调整政策但区别对待;重视东方,中印平衡;对西方继续强硬但不破裂,进而改善,对美欧有所区别;利用俄优势,重视能源外交、体育外交、军事外交和大国外交;对国际事务提出很多新观点、新建议,使政府在实施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分量加重。其原因既有俄罗斯国力上升,也有国内的梅普组合因素,还有国际上的美国因素和中国因素。今后梅德韦杰夫外交将更加重视经济安全、能源外交和军事发展。对华将继续友好,战略借重加大,但发展空间有限,必须寻求新的增长点。在对西方关系上,在继承普京时期强硬外交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改善、缓和与西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