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核心论与哲学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曙光 《理论学刊》2001,2(3):32-35
随着学术界对实践问题研究的深入 ,有的学者提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本问题 ,否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有的学者则提出了与此相反对的意见 ,认为实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作者认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其他哲学的 ,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同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础 ,实践核心论并没有否定哲学基本问题 :实践核心论从属于哲学基本问题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本体论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学院哲学、体系哲学,而是问题哲学、实践哲学。它承认思想、价值是在现实的实践、生活和创造中展开的。生活是开放的、实践是流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也是开放的和流动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以问题为中心。问题不是意识的外化和主观的认定,问题根源于现实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科学解决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准确地把握和解决时代与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以不断变化的哲学来科学解答现代社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3.
一、哲学创新问题争论的焦点哲学的生命在于创新。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创新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我国当前哲学界学者的共识。但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创新则存在着颇多争议。争论的焦点表面上看是如何认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展开了热烈争论。争论的一个焦点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有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其依据是,马克思本人没有用辩证唯物主义来定义自己的哲学,只有“实践唯物主义”这个名称才是来自马克思的。还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已经“内在地二重化了”,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恩格斯的哲学是“现代唯物主义”,也就是后人所称的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只是恩格斯现代唯物主义的逻辑贯彻,它抛弃了马克思的实践唯…  相似文献   

5.
关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问题,许多学者强调应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大前提下,根据时代特征和现实生活,对改革开放实践中出现和暴露的新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借鉴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的研究成果,在社会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人、价值、文化以及科技等与现实密切相关的几个维度,构成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热点,并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大的问题框架下,2010年度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形态"这个基本问题展开。此中,有的学者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而相当多的学者更愿意用"历史唯物主义"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本年度关于"重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必要性"、"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社会形态理论"、"辩证法"等问题再度成为学界讨论的理论热点。在这些集中而热烈的研讨背后,潜藏的是学界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化省察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学术化研判,及时总结这一研究态势,对于推进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金福 《理论学刊》2007,1(10):41-45
在现代西方解释学和哲学合流的学术背景下,我国有些学者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诠释学"理解,这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学化。现代思想史上解释学的哲学化和哲学的解释学化不是解释学和哲学的进步而是退步,解释学的哲学化是解释学的越界,哲学的解释学化是哲学的退缩和唯心主义化。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看,解释学的哲学化和哲学的解释学化没有逻辑通道,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学化会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化。  相似文献   

8.
一、哲学是不是科学?有的学者认为,任何一种哲学学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今天的,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科学的成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概括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最新成就,又为各门具体科学及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世界观和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的现代唯物主义哲学.但如何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概念,一直是近年来哲学界争论的热点之一.许多学者在如何认识和看待实践的问题上见仁见智,意见纷纭.尤其对如何理解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阐述的实践观,更是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王金福先生在《马克思在〈提纲〉中所说的“能动的方面”是什么?》(原载《唯实》199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1997年第8期全文复印.以下简称王文)一文中提出,应将《提纲》中的“能动的方面”解释为人的实践活动的方面,以及关于主体创造性活动的思想和实践的观点.对于这种观点,我觉得仍值得研究和商榷.从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全面理解来看,我认为这种解释是不准确的.为了在这个问题上得到明确认识,本文拟从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全面理解出发,阐释其应有的内涵,并对王文中的一些观点提出自己的商榷意见,以求教于王先生.  相似文献   

10.
马俊峰 《唯实》2010,(8):64-70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合法性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随着国内西方政治哲学研究的兴起,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也势在必行。然而,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思想散见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还处在构建之中,没有一个完整的现成思想体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学者对“是否存在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表示质疑。解决此问题,需要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是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是否有一个政治哲学分支”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冯靖 《世纪桥》2009,(5):85-86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重要的基础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称作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表现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新唯物主义”哲学,实践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并体现马克思哲学的时代精神,实践观点和思维方式是我们未来研究、发展、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中明确提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曾发生哲学转向的现象。佩里·安德森通过对"编史工作"与"理论建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剖析,结合"哲学转向"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发展,提出了个人的预言和希望。佩里·安德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论启示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理论与实践、关注领域等方面的研究,汲取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长处,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3.
王金福 《学习论坛》2008,24(8):24-27
自解释学被引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学术界以来,学者们就开始思考马克思主义与解释学的关系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释学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意义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是否包括解释学的问题,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是解释学的问题;三是马克思主义对解释学的重建的意义问题.解释学为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提出和解决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解释学问题.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包括解释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解释学,不能把哲学解释学化和解释学哲学化.发挥解释学的积极作用,必须对已有的解释学进行马克思主义的重建.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将要告别20世纪,跨入21世纪的历史关头,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抓住百年一遇的机会,摆脱不景气的现状,获得繁荣、振兴和发展。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重大历史课题。出于强烈的时代紧迫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心,人们就哲学学科在新形势下的前途、使命和趋势以及新体系的重建,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建议和设想。现分述如下: 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优势主要在于它的开放性,在世纪之交,其作为对不同思想文化交融起着导向作用、创造作用的哲学观点、哲学方法和哲学活动,不只是诸多哲学流派中的一派,而是对它们进行比较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对诸多哲学派别、哲学思潮,主要是中西哲学的比较,促进哲学和实践互动,求  相似文献   

15.
韩庆祥 《求实》2016,(4):39-39
主持人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先后两次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当代中国问题的光辉典范。中央党校的哲学学科具有辉煌历史和良好传统,拥有雄厚的历史积累,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也具有面向中国问题的历史传统和特色。在中国的哲学研究中,中央党校注重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逐渐形成了哲学研究的中央党校特色。在当前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时期,如何直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建设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本期邀请中央党校两位学者,就“直面中国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这个主题进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问题曾有过几次集中的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不具有当代性,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行,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的提出具有理论和时代背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具备当代性,主要因为它的三个特性时代性与历史性的辩证统一;实践性创造了新的思维方式;科学性凸显出当代价值。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的总和,它已经成为独立的哲学范式,展开为一个特型范畴体系。命运范畴在这个范畴体系中更能显示其创新性。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范畴,既有中外哲学史留下的丰富思想资源,更在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的哲学思考的历史沉积中取得崭新的内涵并有了真正科学的界定。命运范畴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在于:它是这一哲学的基本问题的集中表现;是提示它的哲学品格的特性符号;是引出“掌握命运”哲学原理的先导理念。对命运范畴的剖析证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建构了创新的范畴体系。忽视这一创新范畴体系的存在,有其哲学观上的深刻原因。只有同中国革命建设事业同命运、共呼吸的热情哲人,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硬核的谦逊学者,跟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心路历程、深入领会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和富含哲学宝藏的其他著作、信服它的显性和非显性的哲学创新的人们,才能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创新以及由此建构的体系。  相似文献   

18.
《探索》2014,(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其方法论的视域中,必须澄明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中国为何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中国化"的实践逻辑的根据问题。因为,如果中国不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中国化,那么,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就缺乏可靠的实践逻辑的根据。从思考、解决中国实际的重大问题,即思考、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问题、中国传统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等三大维度,去探究和澄明"中国为何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中国化"的实践逻辑方面的根据,对人们思考和解决这个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键性问题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9.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清醒剂。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既源于对较为僵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体系的反思和突破,也源于对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和成就的总结与提升,在此过程中,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日渐走出了单纯的对外学术依赖,并自觉用中国问题、中国实践和中国成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增光添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将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积极的努力、更加广泛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鞠德峰 《理论学刊》2002,40(6):87-91
哲学在本质上是善于从人与客观现实世界的相互关系中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智慧。传统形而上学将哲学置于与客观现实世界相隔绝的纯抽象化“本体”追问中探寻世界的意义和目的 ,最终遭到了“拒斥”。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创的实践唯物主义路径是以人类实践不断生成发展的客观现实世界为立足点 ,以不断地变革现实世界为目的 ,强调真正的哲学提问和解答应当是人类实践地改造世界的现实回声。“为历史服务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意识的鲜明特质 ,并且对当代全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