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益浒 《学理论》2009,(9):108-109
确立当代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必须坚持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加以指导。当代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石,强化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学界有许多争论观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整体上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整体上谋划和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从整体上设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目标,从整体上解答当今时代和当代中国复杂性社会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特征是在对当代社会思潮的批判中得到彰显的。只有坚持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才能有力回应当前社会思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挑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迫切要求,是历史赋予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光荣使命。然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项极其艰巨繁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但需要理论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也需要良好的条件和环境。首先,全党要充分认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紧迫性、重要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紧迫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性直接联系、与改革的迫切性密切联系。改革,必须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认同和实践之中,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品格的本质要求.但是,当前却存在着制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融入百姓生活的外部环境因素、文化因素和理论宣传因素.为此,要努力增强百姓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把握,增进百姓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促进百姓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关心,引导百姓积极、有效地在实践中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任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虽然提出时间不长,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进行了几十年的成功实践。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创立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推进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经验,概括地说,就是坚持与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是前提;普及与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核心;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理化与通俗化的结合是关键;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客体双向推进机制是保障。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新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和现实选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三个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充分体现人民利益至上的理论,人民利益至上也必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追求.党的事业发展实践表明:人民利益至上始终贯穿于新民主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大中国化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之中.只有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不断深入和拓展.  相似文献   

8.
王立君 《学理论》2009,(5):28-29
马克思主义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指导地位有其历史必然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必须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必须正确处理“一元化指导思想”和“多元化社会思想”的关系,发挥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引领和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自信,要澄清马克思主义有无政治学的疑问,明确政治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构建的基本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政治发展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的规律,以阐述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根本任务,科学地继承、变革和提升中华民族历史文明中的优秀政治遗产;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政治理论话语体系,坚持中国立场、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蓬勃发展,鲜明地展示出与时俱进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有力地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诠释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遵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所体现出来的强大的理论自信和充分的理论自觉将指引中国人民继续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