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含着由浅入深的认知、认同和践行三个层次,各层次的顺序、地位、作用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各不相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始于大众的认知,关键是获得大众的认同,根本目的是大众的践行.必须科学、完整、准确地把握并积极有效地推进大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知、认同和践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大众的认知层面,才可能富有成效地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人民群众所认同、所掌握,并自觉地用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3.
曹晓霞 《学理论》2014,(7):3-4,1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认同和掌握才能发挥改造世界的作用,而党的群众路线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所以,深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在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简单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是否必要?其一,在文本视域下,反映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学理诉求;其二,在问题视域下,体现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现实意义.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何以可能?一方面,取决于研究对象,即客观上是否存在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形态;另一方面,取决于研究主体,即研究者是否形成了有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态的理论和方法.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路径何在?不妨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根基、时代背景、文化土壤、实践基础、现实依据、科学支撑、战略布局、总体目标、实现路径、独特贡献等十个方面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加以阐释,尝试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的一种路径,体现的是当代中国的"问题与主义",同时预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课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大众化意味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通俗化和民族化.这既是大众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大众化的基本特征,同时也隐含着实现大众化的基本取向.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诉求,也是一种现实需要,更是一种历史使命.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通过"合法性"与政治认同相联结。意识形态为政治权力提供合法性证明,为政治认同的生成提供稳定环境,为政治认同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近代主流意识形态的渐变以及现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发展均对其所在时代的政治认同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利益分化、虚拟网络化、社会思潮多样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乏力等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和生命力,对政治认同产生了消极影响。为此,应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进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宣讲以及人民大众理解、认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存在着宣讲成本、理解成本和践行成本。而财富最大化偏好是人的行为动机的普遍心态,非财富最大化动机只能解释很少一部分人的行为。为此,必须通过相应的实现机制,减少其成本,以满足人民大众的利益需求,从而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是经过我国历史、国情与人民的综合选择而形成的一种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马克思主义从历史视野、实践主体与制度实践、价值理念等方面对中国政治发展均体现出规范和引领功能.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分析视角,规范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主体和制度实践,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理念始终存在着限定.中国政治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进路,应该实现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指导性和实现人类最终解放的理想指引性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9.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赋予全党、全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走进群众、深入群众,就要回答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就要不断探索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内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选择、文化认同和文化创新的过程。文化选择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轨迹,文化认同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旨归,文化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品格。在当下中国,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内蕴,是一个关涉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当代中国文化生态下如何可能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使时代化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常态与生存方式并不是一个不言而喻的常识,而是一个有待于重新界定与正确理解的问题,是一个有待于理论证明的问题,是一个亟需实践智慧予以中介的问题,是一个需要结合时代实际对既有理论进行重新阐释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对社会上流行的、熟知的术语、口号想当然,因为熟知的未必真知,理论现实化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合"就可以一笔带过,而是一个非常复杂并且有许多环节需要建构,因此,认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生存之道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政治合法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理念上的合法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基础和来源之一。当代中国,在政治合法性的理念基础构建和宣传方面曾出现过误区,马克思主义才是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理念基础的核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教育的本质就是实现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理念认同。  相似文献   

13.
语言艺术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认同的程度。语言艺术不仅是使用语言的方法和技巧,更是一种整体的、具体的、发展的、联系的辩证语言思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中需要善于运用语言的不同抽象层次,合理运用不同的语言意义,针对不同传播对象发展通俗化与学理化两种语言。  相似文献   

14.
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哲学研究为基础.要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智慧,以哲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叙述方式加以提炼和升华,使之真正成为以"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文化哲学和生态哲学为基本内涵,既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又能够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精神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相似文献   

15.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治实现与社会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是论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其大众化意味着人们对该结论的普遍认同和实践运用。在改革背景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客观上需要经历政治实现和社会实现两个环节,体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现代化持续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政治合法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理念上的合法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基础和来源之一.中国的历代统治者都非常注重统治的合法性理念支持,但他们创造的以"天命"说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固有的缺陷无法真正保证其统治的合法性.使其难免改朝换代的命运.当代中国,在政治合法性的理念基础构建和宣传方面也曾出现过误区,马克思主义才是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理念基础的核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教育的本质就是实现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理念认同.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整体、联系和动态平衡等生态化特征。从生态思维的视角审视,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内生动力缺乏、外延动力受阻。将生态思维运用于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认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体系的内涵教育,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价值的认同感。同时,突显高校多元化价值链中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信仰体系建设;抓廉政促政风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18.
白玉鹤 《学理论》2010,(1):74-75
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他们之间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包含关系。我们要正确鉴别判断中西方哲学中的合理因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提供生长点,寻找新的方法继承和吸收中国传统哲学及西方哲学中的精华,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后,国内理论、教育、宣传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的关系、内容与形式、大众化与化大众、原则、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些共识.  相似文献   

20.
张芹 《学理论》2010,(23):122-123
通过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脉络分析,得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本质特点的实践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