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我们单位为解决职工住房困难,提出需要购房的职工各自出资,由单位代为集中定购商品房,并给予职工少量购房补贴(补贴占总房价10%左右)。此后,单位擅自将个人已全额出资的房产作为公有住房,并把房价比原购买价提高一倍多后,再按一次性付款和工龄等打折算作优惠。请问,单位是否侵犯了个人出资购买的房产权?这类房屋的产权究竟是属于私房、公房,还是按出资的比例作为共有财产?何小东  相似文献   

2.
政府在住房问题上应该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目前在房价上,是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管多了,还是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管多了?现在,一个倾向性的观点是,房价上涨是市场化造成的,因此  相似文献   

3.
住宅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的原因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住宅市场有效需求相对不足,其主要原因有房价偏高、居民收入预期不稳定、居民收入分化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等。居民收入预期不稳定属于消费心理层面,目前主要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予以解决,而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既定目标,无需加以改变。对于房价偏高和居民收入分化问题,主要应采取的对策为加快处置积压商品房,将部分积压商品房由政府购买直接转为廉租房;推进住宅产业的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和生产效率;认真研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遗产税开征问题,促进社会收入的总体均衡等。  相似文献   

4.
魏冷 《现代领导》2005,(6):14-14
2003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一些城市的房价置一片呼“跌”喊“崩”之声于不顾,不依不饶地全线飘红。今年全国”两会”以后,政府陆续出台了包括“禁止转按揭”、“征收营业税”等一系列旨在稳定楼市的“组合拳”,这些房产新政深得人心。然而由于房产商与炒房客.甚至包括一些城市的地方政府暗中设障,房价依旧在高位运行。如今,这些城市的房价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心中“难以承受之痛”,百姓怨声载道。这就涉及到我们正在进行的宏观调控的目的:究竟是抑制房价过快增长还是促使房价合理回落?  相似文献   

5.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究竟是无所作为还是大有作为?地位究竟是降低了还是提高了?这是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众说纷纭的一个话题。其中不乏“不  相似文献   

6.
郝利花  简杰 《人民论坛》2011,(8):160-161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对普通商品属性和投资品属性的住宅房地产价格状态进行研究后发现,住宅房地产市场价格能够适应市场供需,但其价格却是不合理的;作为投资品,住宅房地产市场价格受到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利率和上一期房价的影响,投资属性突出,但并不是非理性波动,而后者是使房价不断高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程凯 《小康》2006,(10):82-82
终于有人清楚地给“房奴”们讲了一课:中国房地产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学教授徐滇庆被逼着写了一本《房价与泡沫经济》。房价是涨还是跌?作者的结论有五点:一,高房价不等于泡沫经济,从各种数据分析看,说中国出现房地产泡沫经济夸大其词了;二,由于利率仍然低水平,真实需求旺盛,尽管局部房价可能出现波动,但是全局上房价将继续保持上升态势;三,即使房价不大跌,暴涨也绝对不是好事,暴涨背后隐藏着贪污腐败和偷税漏税,必须防止暴涨导致泡沫经济,危及金融安全;四,平抑房价关键在于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应当鼓励保护真实需…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4月8日透露,将对高档住宅和别墅用地进行限制。因为高档项目太多、房子面积太大、总房价太高,是造成老百姓买不起房的重要原因;只有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的房子供应多了,房价才会相应稳定下来。  相似文献   

9.
对城市房屋拆迁中发生的纠纷,究竟是作为民事案件还是作为行政案件来受理?对这一问题,不管是在法律规定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存在一些差异和混乱。笔者认为应当作为民事案件受理,并提出解决拆迁纠纷的思路及方案,以期与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苹 《人大论坛》2008,(9):24-25
法律是构建住房制度尤其是住房保障制度的基础。由于我国“住宅法”缺位,保障性住房并非法律规定的政府责任,对地方政府缺乏强制性约束力,导致保障性住房建设往往成为应景之作,远远无法满足保障需求。随着房价持续上涨,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问题日益突出,“住宅法”立法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据各方面的材料统计,2000年全国城市住宅商品房每平方米平均售价为1952元,上海为3157元,天津为2243元,重庆为1077元,而北京则高达4557元。横向相比,无论是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是在四个直辖市中,北京的均价最高是不争的事实。纵向相比,本市商品房价比1995年平均每平方米3505元高出了1052元,五年的升幅达 30%,年均上涨6个百分点,涨幅也不算小。难怪有些人认为北京的开发商肯定牟取了“暴利”。同样面对本市现行房价高这一事实,有些开发商却坚持认为,北京的开发成本太高,同业竞争激烈,利润有限。两种截然相左的看法,究竟孰正孰偏呢?弄清本市开发商获利水平又有何意义呢?笔者认为,这其中有重大意义。首先可以  相似文献   

12.
杨叶秀 《创造》2008,(7):110-111
在2007年里,给购房者感受最深的就是“一路快领跑”的房价,人们的收入、存款增长速度和房价的涨势相比显得太慢,工薪阶层的购买力已无力承受高涨的房价。房价作为民生热点引起社会民众的普遍关注。对此,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措施如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增加普通商品住宅供给、综合运用税收信贷土地等手段来抑制不合理的房屋需求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住宅建设被冠以新的经济增长点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使住宅消费升温,自7月1日起,实行了近半个世纪的福利分房制度改革为货币分房制度。那么,这一改革方案能否促进房价回落,如何消化7000多万平方米的空置商品房,进而形成住宅消费与住宅建设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人们正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4.
陶卫华 《小康》2007,(6):64-68
“房价高、住房难”成为热点民生问题。而社会各界对住房改革的新走向产生了激烈争论:“房价高”到底是因为市场化多了还是少了?政府能否提供非市场化住房解决“居者有其屋”问题?把老百姓都推向市场了,政府官员们的住房福利却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合理吗?而高房价背后的权钱交易问题,更成为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5.
疯狂不再,跌势开始,2005初夏的楼市带着一丝痛苦的寒意。按照经济学家的观点,目前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初期,房价微跌而成交量大幅下降。那么,房价会跌多长时间?下跌幅度有多大?在下跌的过程中会表现出怎样的特征?对于这些人们关心的问题,让我们听听专家、中介、开发商、购房者以及投资者的说法。楼价是继续观望还是入市?难题一观望,还是入市?楼价原本是众口一词都说要升的,一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情况!但现在却因政府新政一声棒喝,楼价被悬在空中,谁也不知道房价将来到底会怎样。房价就是供需双方在经济学上的一种博弈,市场价格的杠…  相似文献   

16.
逻辑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具有根本性的逻辑哲学问题。它包含四个子问题:(1)逻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究竟是语言还是思维?抑或客观现实?(2)逻辑和非逻辑的划界标准是什么?(3)逻辑学内部如何分类?其分类依据是什么?(4)逻辑究竟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抑或工具主义的?笔者曾在《维护一个传统的信条》一文(《哲学研究》1989年第6期)中探讨了第一个问题,本文拟就后三个问题作一探讨,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7.
一段时间以来,围绕房价到底是涨还是跌,几名政府官员、开发商、学者发表了针锋相对的观点。在这场房价“口水战”背后,到底折射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黄德林  秦静 《理论月刊》2009,(5):100-103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各国政府都大力提倡发展节能环保住宅.我国是能耗大国,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少.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已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节能环保住宅的特点和优点正是低能耗、低污染.因此,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住宅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分析我国节能环保住宅立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借鉴国外代表性发达国家有关节能环保住宅的先进制度和立法经验,对我国节能环保住宅立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住宅空置率是当前热点话题,但有关争论至今对其内涵与意义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住房空置率在定义上是清晰的,在统计技术上是可行的,其数据对房地产调控方向与精确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传言中的中国6540万套空置房并不可信,但应尽快结合房价走势,对其进行调查分析.从可操作层面对待空置住宅,宜疏导结合,采取减税免税鼓励出租、组建公共租赁住房公司代租、拓宽投资渠道、规定新建住宅装修后才能出售等多种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20.
当前住宅消费市场的主角已经让位给青年人。在住宅消费中,不少青年人脱离自身经济水平,盲目追求住宅的奢侈与豪华,在超前消费中失去了判断力和批判力,住宅消费的实际价值大大降低。审视青年住宅超前消费行为,探究其心理,并对青年住宅消费需求进行必要的引导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