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虚拟财产的立法保护已经是学界研究的共识性问题,但虚拟财产应按照什么法律体系保护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虚拟财产具有传统财产的一般属性,但又不同于我们现行《物权法》中规定的财产;所以客观上要求在立法中既要考虑到虚拟财产的非有形体的"物"以及网络科技的影响性,又要兼顾到物权法基础理论的融通性,通过物权立法的完整体系,使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拥有一个完整的机制。本文在分析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及其保护难题的基础上,构建了囊括虚拟财产权保护的这样一个财产法律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针对虚拟财产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学术界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定位及如何确定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从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基本理论、相关立法实践出发,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定位及价值的确定、网络虚拟财产的民法保护进行探讨,希望对网络虚拟财产的理论研究及相关立法、司法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凡  陈国奇 《政治与法律》2008,110(3):123-132
营业财产是围绕特定营业目的的、具有独立经营机能的财产整体.关于营业财产的独立性,自19世纪以来大陆法系国家存在总体财产论、特别财产论、独立主体论、独立客体论和独立标的论五种学说.现代商法理论视营业财产为独立的债权行为的标的.我国应借鉴该学说以构建营业财产转移制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网络游戏的发展, "虚拟财产"这个词也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目前,现行法律对虚拟财产这个概念尚无定义,而现实中对虚拟财产的界定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关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学说都具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通过对传统"物"的理论以及对现代"物"的发展进行梳理,可以看出虚拟财产具有"物"的属性.通过一定的立法技术,对我国<民法通则>和<物权法>的有关概念进行扩张性解释,将虚拟财产纳入民法和物权法的范围进行物权保护,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举证责任加以确定,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网上仲裁制度,对虚拟财产纠纷的解决机制加以补充,以达到对虚拟财产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财产权是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同时也是其他权利行使的基础。围绕财产权的宪法保障制度,对财产征收的法律基础、立法的内容形成功能与财产征收的界限以及经济规制与财产征收的界限做一学理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姬新江 《政法学刊》2004,21(3):49-52
夫妻财产约定制尽管在国外立法例中已有较完善的规定,但在我国仍是一片有待继续开垦的土地,特别是关于夫妻财 产约定的内容、程序、法律效力及对夫妻财产约定的法律限制等问题,现行婚姻法都未有明确规定,理论上的探讨研究将有助于该项 制度在我国今后立法中得以充实完善。  相似文献   

7.
王素娟 《河北法学》2008,26(2):95-98
针对现实存在的虚拟财产交易,从法律角度分析其合法性问题,同时对规范和调整我国的虚拟财产交易秩序做出法律上的分析;在阐述和分析相关问题时,考察和借鉴了国外的立法做法,并对如何完善我国的立法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静  魏英超 《法制与社会》2011,(20):95-96,109
虚拟财产纠纷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及法律问题,本文以网络虚拟财产具有法律上的财产属性为前提,结合当前网络虚拟财产的立法现状,通过对网络虚拟财产刑法保护的现有路径的剖析,最后主张通过刑法的立法解释的路径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游戏的出现和发展,针对网络游戏出现的纠纷频繁发生,特别是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成为纠纷的焦点之一。而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针对此问题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加快进行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以保护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游戏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文中首先探讨了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随后简要介绍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下如何对保护虚拟财产进行有效保护,最后对完善保护虚拟财产的法律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议,希望对虚拟财产的法律研究以及相关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司法实务界和法学理论界对财产保全制度的研究都局限于肤浅的操作层面,很少有人关注这一制度背后深层次的理论问题。而缺乏正确理论指导的财产保全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产生偏差,容易引发一些本不应发生的矛盾和纠纷。为此,本文拟从财产保全法律性质问题的研究入手,对这一重要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立法理念和司法观念作一剖析,希望能有助于改善目前财产保全制度适用过程中的混乱状况。 一、财产保全制度的历史沿革 财产保全制度最早是在法国1806年《民事诉讼法典》和德国1877年《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①。现在世界…  相似文献   

11.
论具有人格利益的财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财产与侵权法理论一般不承认财产中的人格利益。近年来,国内外立法和司法实践逐渐关注财产中的人格利益,并给予保护。具有人格利益的财产可分为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财产、寄托特定人情感的财产、源于特定人身体的财产和源于特定人智慧的知识产权四大类;前两类为外在物的内化,后两类为内在自我的外化。依据事实和法律的标准被确定为具有人格利益的财产,相对于可替代财产而言,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应该得到更为充分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非常的法定财产制是法定财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常法定财产制的补充。虽然我国在立法上对非常的法定财产制还未做规定,但是这一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却有其必要性。本文将在比较分析国外成熟立法之后提出我国建立非常法定财产制的立法设计。  相似文献   

13.
李飞 《法律科学》2008,26(2):89-96
营业财产的构成要素理论分成两派,法国法上将不动产、债权债务排除在营业财产之外的做法及其学理迥异于我国、日本、德国,其在理论与现实中显得并不合理。营业财产有其鲜明的特性,在商法上有其独立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4.
女子财产继承权是近代法律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民国时期这一立法上的变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一种性别权利的突破。但女子财产继承权体现的仅仅是一种权利能力,而不是行为能力;无论是未嫁还是已婚,女性都没有真正的财产支配权。一方面是女性权利依然处在家长权、夫权之下,另一方面女性自身也不具有行为能力,甚至在债务继承时家境贫寒之女反受继承权之害。这场立法突变实则利弊各半,原因在于这项法律变革基于一场政治运动,而不是社会变迁的结果,这对现代法律变革极具启示。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游戏产业在我国获得巨大发展,网络虚拟财产侵权的现象也因此时有发生。文章主要从民法的角度,探讨虚拟财产的由来及其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法律属性意义,并通过立法、司法理论现状对虚拟财产法律属性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16.
随着立法步骤的加快,物权法已列入我国立法机关的日程。作为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权法的制订与颁布必将使我国的民事立法更趋完善。在物权法草拟过程中,学者们对我国物权法是否采纳物权行为理论有不同主张,但研究物权行为在财产流转关系中的存废,对我们深入理解物权理论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网络虚拟财产法律地位的不确定性不利于对其进行保护。探讨网络虚拟财产在刑法中的准确定位以及对其应给予何种及如何给予适当的保护时,首先要解决网络虚拟财产的属性界定问题;其次要研究刑法对其加以保护的价值基础与现实基础;最后,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国外和地区的立法实践经验,通过修改刑法总则关于财产范围的划定、增设新的相关条款来加强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18.
论股东对公司财产之保险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东对公司财产是否有保险利益?这是一个在各国保险法学界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我国《保险法》对这一问题未作规定.在当今我国社会条件下,承认股东对公司财产具有保险利益,不仅具有现实必要性,也符合可保利益原则的立法精神.从理论上讲,股东对公司财产存在实质上的利害关系,而这种利害关系是在法律上能够主张或被法律承认的、可以确定的经济利益关系.承认股东对公司财产具有保险利益不会引发赌博和道德风险的发生.在实践中,承认股东对公司财产具有保险利益,可以通过定值保险、不定值保险、概括保险等方式进行实务操作.  相似文献   

19.
马宇 《法制与社会》2012,(16):54-55
婚内财产分割是我国法律一项新的规定,其突破了传统的夫妻共同财产只能在离婚时分割这一束缚,更为有利的保护婚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的财产权益,这与国外的非常夫妻财产制度有类似之处,本文通过婚内财产分割的法律地位及分割后的财产性质、损害行为所涉财产的分割、婚内财产分割后对新债权人的效力的分析,对我国婚内财产分割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以求能在法规适用及未来立法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触发了一个奇特的多米诺效应,法律基于保护劳动者的立场加大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却导致许多企业出售财产、宣告解散并遣散员工,留下大批待业人员。其原因在于我国劳动立法未强制营业财产受让方继受劳动关系,从而为企业规避法律留下空间。营业受让方是否存在上述义务,两大法系有三种立法例:默示继受主义、强制继受主义和自愿继受主义。我国应建构强制继受主义,并以"营业财产人格化"作为其法理依据,以强化营业转让中的劳动者利益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