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组织1~2次赴国内人才密集的城市举办大型人才招聘活动。出台留学人员回台创业政策,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来台创业。大力推动校企人才合作,举办台州市校企人才合作大会,计划组织全国150多所高校与我市500多家企业就毕业生输送、人才合作培养、毕业生实践基地建设等进行沟通洽谈。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人才开发合作,加强与上海杨浦区的合作,双方人才市场互建人才服务工作站,共同开展人事代理、人才派遣、人才招聘、委托招聘、人才培训等项目。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吸引杨浦高层次人才服务台州。  相似文献   

2.
《浙江人事》2009,(3):33-33
1.适应转型需要,多管齐下“引才”。一是紧贴企业需求组织各类招聘。2008年2次组织40家企业到人才密集地开展专场招聘,引进企业创新型、紧缺型人才。同时举办好每周才市和各类特色性专场招聘;二是依托网络集聚高层次人才。联合50所高校就业网和50家知名人才网站举办大型网络引智活动,推出年薪5万以上的职位513个,吸引1000多名高层次专业人才应聘;三是加强合作柔性引进人才。  相似文献   

3.
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四轮”驱动促人才工作取得新发展。多渠道引进紧缺急需人才。继续组织区内企业赴全国相关人才密集城市举办招聘活动,参加省市招聘会、高洽会等大型本地人才交流会,大力引进紧缺急需人才。打造创新型人才引进载体品牌,为校企人才、技术、项目合作提供日常化平台;开展“百家企业进校园”和“百名研究生进企业实习(实践)活动”。多途径构建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实施“百名海外留学人才归国计划”,探索建设留学归国人才创业园,吸纳海外留学创业人才。鼓励和扶持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站工作,大力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采用柔性引才方式吸引行业领头人人驻企业建设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多方位开展高质量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4.
李双 《浙江人事》2006,(5):33-33
一是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大力推行柔性引才,通过聘请技术顾问、项目合作、委托开发、联建研发机构等多种形式,吸引高层次人才为鄞州发展服务。加大对非公企业职称评定服务倾斜的力度,对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才,优先申报各种荣誉称号和评审技术职称。建设人才公寓,使各类人才安居乐业,一期安排50亩土地,拟以成本价面向企业出售,专门用于企业引进安置各类人才;各工业园区、镇乡(街道)上下联动,实施一批层次不同的人才公寓。2006年确保引进为企业服务人才5000名以上。  相似文献   

5.
黎付林 《传承》2011,(23):44-45,47
当前北部湾经济区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存在着引才思想陈旧落后,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对高层次人才投入不足,引才留才环境欠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动力,着力解决人才引进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问题,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创建良好的人文与居住环境来吸引、留住人才,努力增创北部湾经济区高层次人才引进新优势。  相似文献   

6.
一是全面实施“万名人才引进计划”.力争在两年内,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引进万名各类人才,重点解决市发展模式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引才活动。近年来每年组团赴外招聘两次;每年组织两次市内大型人才交流活动和30多次小型定期招聘会;建立重点高校毕业生慈溪实习基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举办外地中高层次人才来慈考察活动等。  相似文献   

7.
一是博士后工作站聚才引智效应显现。着力推进博士后工作站这一高层次人才载体建设,积极扩大建站范围。今年又有两家企业申报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其中双狮集团已经批准建立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利用博士后工作站这一有利平台,将项目建设和发展特色产业与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有效对接,引进了一批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今年上半年,共引进(柔性)高层次人才20人。  相似文献   

8.
李双 《浙江人事》2006,(12):34-34
实施“引才工程”,创新引入机制,不断扩大人才资源总量。实行人才引进零门槛准入制度;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  相似文献   

9.
慈溪市深化以人才市场为主体、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和高层次人才来慈考察活动为辅助的“一主二辅”引才模式,全面实施万名人才引进工程,计划在近两年内,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进万名人才,重点解决该市发展模式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对中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当代广西》2010,(20):14-14
“引博入玉”工程的实施,集聚了一批以博士为主体的高层次人才到玉林创新创业,形成了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的良好格局。目前,玉林市已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2900多人,已有博士73人,柔性引进博士360多人。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健全人才汇聚机制,推动人才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桐乡市先后由台《桐乡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任务分解》、《桐乡市引进人才居住证制度暂行办法》、《桐乡市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发放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政策,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环境,使引才工作实现“四突破”。  相似文献   

12.
一、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筑义乌人才高地 加大政府投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是资助科研项目启动经费。将义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列入人才引进的重点对象,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市政府和用人单位按1:1的比例资助科研项目启动经费,总额可达100万元。二是为引进人才提供生活保障。建造人才公寓,作为引进人才的周转用房。政府按1:1的比例配套资助引进人才的租房和购房补贴。引进人才子女就学以允许择校、教育部门安排的形式解决,配偶工作以对口安置、推荐就业的方式解决,妥善解决落户难问题。完善政府津贴和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三是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强化“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自由流动”的柔性引才机制,加速人才、智力集聚。四是加大国外智力、  相似文献   

13.
《党建研究》2012,(9):35
李源潮同志近期为中科院干部和专家作人才工作报告,介绍我国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情况,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培养、引进和用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强人才支撑。李源潮同志说,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  相似文献   

14.
王平 《浙江人事》2009,(2):29-29
1.发挥基地作用,加大柔性引才。依托国家级研究生创业基地、浙大研究生实践基地和企业博士后创新基地,积极开展基地与有关高校的对接活动,深入有关企业征求人才对接、项目合作的建议意见,积极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联系衔接,进一步推动企业与高校的人才合作。目前余姚已与全国64家重点高校及3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紧密的人才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天津政报》2014,(17):17-19
为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发挥企业在引进和培育人才中的重要作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启动实施“千企万人”支持计划,即用3到5年时间,遴选支持1000家具有良好创新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企业,依托研发平台引进和培育1万名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16.
《党建研究》2012,(1):4-I0002
要深入落实国家人才发展规划,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人才观,推进人才政策创新和人才工程实施,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青年英才,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力度,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以服务科学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相似文献   

17.
《浙江人事》2009,(2):23-23
象山县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方面实施“人才活力工程”,强势推进人才本土化。一是拓宽引才引智渠道。大力实行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开辟人才创业“绿色通道”,通过市场招聘、项目引才引智、引资引才等形式,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的协作与联系,采取项目合作、兼职、考察讲学、担任业务顾问等多种形式,吸引各类人才参与象山建设。  相似文献   

18.
江美塘 《今日浙江》2012,(11):46-46
近年来,人才引进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越来越成为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对县(市、区)来说,是一件难事。近年来,秀洲区通过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努力突破县域基础薄弱、平台载体少、战略性新兴产业刚起步等限制性因素。大力度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区近两年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00多名,引育了近50个国、省、市、区四级高层次人才项目与高新技术企业,位居全省和全市县域的前列,有力推动了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全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一是以创新型中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为重点,更好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115人才工程”,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切实加大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力度,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万名人才引进、千名高校毕业生储备和百项圈内外智力项目引进“三大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各类人才交流活动,确保全年引进各类人才6000名以上,引进日内外智力项目50个以上。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大人才表彰力度,组织开展杰出人才和突出贡献人才评选奖励活动,提高高层次引进人才经费资(补)助标准。不断优化人才环境,继续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努力帮助解决引进人才子女就学。  相似文献   

20.
张宁  巢俊 《群众》2022,(6):37-38
企业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主体。长期以来,我省有不少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中低端,高新技术企业“多而不强”的特征比较明显。产业短板的背后往往是人才、技术的短板。为推动高层次人才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江苏首创“科技副总”这一企业柔性引才机制。自2013年以来,已累计从全国432家高校院所选聘6440名科技人才到相关企业兼任“科技副总”,“十三五”期间累计实施合作项目6000多项,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难题或技术需求30000多个,带动企业新增销售收入300多亿元,有力推动了政产学研合作,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