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从全国各地奶牛场采集的256份临床型乳腺炎病乳中分离鉴定出了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无乳链球菌和27株停乳链球菌;采用血清学交叉免疫试验,筛选出了毒力及交叉免疫原性强的3种菌的优势菌株。采用这些菌株和一系列新工艺和新方法,研制出了乳牛乳腺炎灭活多联疫苗。建立了用奶山羊进行制苗菌株毒力复壮及用ELISA进行抗体检测的方法,进行了免疫剂量及注射部位的筛选试验以及疫苗安全性、免疫持续期、效力及田间扩大试验。结果表明,该灭活多联疫苗对乳牛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经肌肉或后海穴免疫1次,每次5mL,免疫持续期可达4个月;且后海穴的免疫效果优于肌肉注射,可使临床型乳腺炎发病率降低49.22%~59.86%。  相似文献   

2.
用泌乳母鼠乳腺作疾病模型,研究了乳牛乳腺炎多联苗对乳腺组织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试验发现,将金黄色葡萄球菌(84184)接种于母鼠乳腺内,可使乳腺出现较为明显的急性炎症,在攻菌后24、36 h免疫组的乳腺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取乳腺组织匀浆后进行细菌计数,免疫组攻菌后24 h的细菌数与攻菌细菌数接近,而对照组则比攻菌细菌数明显增多(P<0.01).攻菌后36 h两个组的细菌数均比攻菌数增加,对照组增加更为明显(P<0.05);组织学检查可见,免疫组乳腺的上皮组织病变程度比对照组明显轻微,而其乳淋巴组织则比对照组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免疫反应.结果表明,多联苗全身免疫泌乳母鼠后可显著增强乳腺局部的抗感染能力,延缓乳腺组织的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3.
用 4种不同佐剂乳牛乳腺炎多联疫苗进行兔免疫攻毒试验。结果 ,蜂胶疫苗效果最好 ,铝胶疫苗次之。对昆明系小白鼠注射蜂胶疫苗和铝胶疫苗后第 30d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体水平达到最高 ,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抗体在第 2 1d达到峰值。在免疫健康泌乳牛的试验中 ,3种佐剂疫苗的免疫效果依次为蜂胶疫苗、油疫苗和铝胶疫苗 ;与对照组相比 ,免疫效果均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4.
用布氏猪型二号菌苗(下称二号苗)免疫乳牛的工作,国内有些单位业已进行,但迄今未见正式测定保护力的报导。为了考查二号苗对乳牛的免疫效果,我们对二号苗口服免疫的30头3~5岁的健康黑白花乳牛,于免疫后不同时间,对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效应指标进行了测定,以间接观察其免疫效力。同时进行了服苗安全性检查。均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用分离自乳腺炎病牛乳样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BALB/c小鼠,复制出了乳牛乳腺炎模型.将90只泌乳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健康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30只.于攻菌后不同时间点收集乳腺,用HE染色法观察乳腺组织的病理变化;用甲苯胺蓝染色方法观察其肥大细胞形态特征;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乳腺中iNOS和3-NT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乳腺组织中TNF-α的水平.结果显示,在攻菌后第24 h形成标准乳腺炎模型,出现了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充血、腺上皮细胞坏死等病理变化,治疗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充血不明显,病理变化减轻.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乳腺肥大细胞数量及脱颗粒现象减少,iNOS和3-NT阳性表达降低,TNF-α的含量降低(P<0.01),接近健康组.结果表明,优得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小鼠乳腺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北京及周边地区乳牛乳腺炎的调查与病原菌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乳牛乳腺炎的发病原因,对北京及其周边地区4个奶牛场的乳牛乳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了临床调查、诊断和检测,采集患临床型乳腺炎和隐性乳腺炎乳牛的乳样;用接种法对采集乳样进行培养,对可疑菌落进行分离、接种、染色、镜检鉴定.结果显示,从采集的266份乳样中分离到7种434株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150株,链球菌204株,革兰阴性杆菌80株.证实,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乳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且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乳牛乳腺炎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采用PCR技术对引起乳牛乳腺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凝聚因子(ClfA)A区基因进行了扩增和克隆测序,并对测序结果用DNAStar软件进行了抗原表位分析,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32a-ClfA A.将其转入宿主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证实目的蛋白以可溶形式存在.用His·Bind柱对其纯化后获得了纯度较高的蛋白.纯化后的蛋白与弗氏佐剂乳化后免疫家兔得到了较高效价的抗血清,通过ELISA、试管凝集试验、吞噬调理试验、抗体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能力检测等对表达产物及制备的超免疫血清进行了检测.试验证明目的蛋白具有黏附活性,自制的超免疫血清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至牛纤维蛋白原的作用以及吞噬调理作用,所表达的蛋白为ClfA A蛋白.  相似文献   

8.
乳牛衣原体病灭活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免疫原性稳定的鹦鹉热衣原体SX5菌株灭活,加入油佐剂制备乳牛衣原体病灭活疫苗,并对疫苗的安全性进行了检测。用该疫苗对成年牛和犊牛进行了最小免疫量试验、效力试验和免疫持续期试验;结果表明,最小免疫量分别为3 mL和5 mL,平均免疫保护率达94.4%,免疫持续期达10个月。疫苗保存期试验表明,在4℃条件下可保存12个月。本动物安全试验和田间小试免疫证明,该疫苗安全性好,乳牛注射疫苗后饮食、产乳量及注苗部位没有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Filtron中型盒式超滤系统,对新城疫病毒(NDV)抗原液和NDV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混合抗原液进行浓缩试验.结果显示,浓缩抗原液的HA效价按浓缩比率成倍上升,而超滤液的HA为阴性.以浓缩抗原液、未浓缩抗原液及超滤液为水相,分别制成NDV浓缩油苗、NDV未浓缩油苗、四联浓缩苗、四联未浓缩油苗以及超滤液乳剂,分别对鸡免疫后,NDV浓缩苗与未浓缩苗免疫鸡均产生了对NDV强毒攻击的抵抗力,保护率达100%,而NDV浓缩苗诱导产生的HI抗体效价明显高于未浓缩苗;比较浓缩四联苗与未浓缩四联苗的免疫效力,当2种疫苗注射剂量不同而抗原量相同时,诱导产生的免疫效力相同;浓缩苗与未浓缩苗效价测定及超滤液乳剂免疫试验结果证实,浓缩过程中既无有效抗原丢失,也无抗原活性变化.试验结果显示,该设备浓缩工艺简单,抗原回收率达100%,是一种理想的病毒浓缩设备.  相似文献   

10.
采用PCR-SSCP技术,对中国荷斯坦乳牛DRB3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并用线性数学模型分析了各种基因型与乳牛乳腺炎的相关性.结果显示,DRB3基因有AA、BB和AB 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6,0.33和0.21;DRB3基因多态的产生是第88位产生A→T突变、第118位产生T→A突变以及第165位产生A→G的替换造成的;基因型频率分布的X2值为19.56(P<0.01),DRB3基因的突变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基因型乳牛之间泌乳性状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乳腺炎是乳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给乳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特别是隐性型乳腺炎 ,发病率高 ,个别奶牛场的发病率达 6 0 %~ 80 % ,但由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常被人们忽视。临床上治疗乳腺炎常用抗生素 ,但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应用抗生素 ,使耐药菌株越来越多 ,不仅疗效不断降低 ,而且造成乳汁的药物残留超标而影响食品卫生 ,危害人体健康。为此 ,笔者用自制的中药制剂乳炎康和乳酸环丙沙星对乳牛临床型乳腺炎和隐性型乳腺炎进行了疗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乳炎康的疗效优于乳酸环丙沙星 ,治愈率达 80 %以上 ,有效率达 10 0 %。1 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12.
为了从蛋白质水平揭示乳牛乳腺炎的发病机制,分析乳腺炎病牛乳腺组织可溶性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获得了健康乳牛与乳腺炎病牛乳腺组织的可溶性蛋白表达图谱,经PDQuest7.4软件自动匹配,检测出17个差异蛋白斑点;经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分析,获得了16种主要涉及细胞运动、物质运输和催化作用等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结果表明,健康乳牛与乳腺炎病牛乳腺组织可溶性蛋白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乳牛乳腺炎是影响乳牛业发展的多发病 ,由于病原菌复杂 ,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抗菌药物是治疗乳腺炎的常用药 ,但由于抗菌药物易产生抗药性 ,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主要病原菌 ,并进行了相应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奶样来源  2 0 0 0年 ,笔者应用LMT诊断液对成都、兰州、郑州、济南、哈尔滨和南昌 6个城市 10 5个个体奶牛场进行了乳腺炎病普查。在普查过程中 ,从部分奶牛场采集奶样 2 80份并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1 .2 病原菌分离 用铂…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间接荧光标记及胶体金标记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和低压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了L-选择素在健康泌乳中期乳牛(A组)及患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临床型(B组)和亚临床型乳腺炎乳牛(C组)中性粒细胞上表达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三者表达L-选择素的中性粒细胞阳性率分别为97.90%、97.69%和96.67%(收集5 000个细胞),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患亚临床型乳腺炎乳牛的阳性率从3次测定的结果看是逐渐增加的;L-选择素表达的间接荧光强度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患亚临床型乳腺炎的乳牛组内差异也极显著(P<0.01);扫描电镜观察到的中性粒细胞表面脊样结构的分布及形态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结果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自 2 0 0 2年 10月起 ,笔者从西安及其周边地区乳牛中随机抽取 4 8头共 184个乳室 ,进行了乳牛隐性乳腺炎的调查及病原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 3株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 ,初步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该菌的培养特性及形态与蜡样芽孢杆菌极为相似 ;小白鼠腹腔注射可致其死亡 ,证明该菌所产毒素毒力较强。1 材料与方法1.1 乳样采集 先用温水洗涤乳牛乳房 ,继用 2mL/L新洁尔灭洗涤 ,再用 75 0mL/L的酒精消毒乳头。每个乳头弃去头 2~ 3把奶 ,然后每个乳室收集乳样 5~ 10mL ,标明牛号、乳区及日期待检。1.2 乳腺炎的…  相似文献   

16.
一、试验方法、步骤及结果: (一)免疫注射及安全性观察:选用3~12月犊牛分下列三组免疫注射,并同时置入5头犊牛同居感染,于注射第3、5、7、9、14天各检查一次。 1.0.5毫升/公斤血清与疫苗同时注射组:每头皮下注射A型6604批铝胶苗1毫升(毒价为LD_(50)=7.5),同时对侧皮下按0.5毫升/公斤体重注射A型6501批高免血清,共注射8头。  相似文献   

17.
对牛流行热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其对乳牛体温、产奶量的影响和局部反应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 ,乳牛流行热弱毒疫苗免疫后 12个月仍有 77.8%可获得坚强保护 ,而灭活疫苗有 66.7%可获得保护 ;弱毒疫苗注射后局部皮肤肿块比灭活疫苗小 ,对产奶量的影响也小于灭活疫苗。总体来看 ,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好于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18.
目前鸡新城疫(ND)、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弱毒二联苗在一些兽药厂进行了试生产,但其免疫程序,基层单位如何使用等问题尚不十分明确。为此我们进行了有关试验,并已取得了一定的结果,现将其试验经过和结果分述如下。 试验材料 (一)疫苗 系我所制造的82-7批和北京市生药厂生产的83-1、83-2三批ND、IB弱毒二联苗,这些疫苗中ND效价其EID_(50)为10~(7·0)0.1毫升以上,IB效价其EID_(50)为10~(е·0)/0.1毫升以上。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某鸡场新引进的罗曼蛋鸡发生了以呼吸道症状、拉稀和个别鸡有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 ,诊断为鸡新城疫病毒、大肠埃希氏菌和霉形体混合感染1 发病情况1999年 5月 ,该鸡场先后从外地引进 2批罗曼雏鸡 60 0 0多只。这 2批鸡均在出壳当日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 ,在 7日龄时用新城疫与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疫苗滴鼻 ,18日龄注射自制的抗传染性腔上囊病卵黄抗体 ,2 4日龄时再次用上述二联苗免疫 ,40日龄用传染性腔上囊病疫苗免疫。 6月中旬这 2批鸡同时发病 ,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拉稀、渴欲增…  相似文献   

20.
用猪流行性腹泻 (PED)和传染性胃肠炎 (TGE)弱毒二联疫苗 (下称二联苗 )免疫PED和TGE抗体阴性的妊娠母猪 ,仔猪出生后第 7、14、2 1和 2 8d抽取仔猪血样用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检测血清抗体。结果 ,免疫母猪所产仔猪通过哺乳获得了相当高的血清抗体 ,在出生后第 7d时接近母体的中和抗体水平 ,并随日龄增大而下降。二联苗免疫母猪所生仔猪和相同株的PED、TGE疫苗株免疫母猪所生仔猪的血清抗体变化基本相似。用二联苗免疫PED和TGE抗体阴性的 10日龄仔猪 ,并于免疫后以 7d的间隔 ( 1月龄内 )或半月 ( 1月龄后 )间隔采取血样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用二联苗免疫抗体阴性的 10日龄仔猪 ,抗体在免疫后第 2 1d(TGE)或第 2 8d(PED)达到最高值 ,但抗体下降缓慢 ,在免疫后第 5月 ,免疫猪血清中仍能检测出抗体。相同弱毒株的PED和TGE疫苗免疫组的结果与之基本相同。提示 ,PED和TGE弱毒株联合免疫在诱导妊娠母猪和小猪产生抗体以及母猪产后向哺乳仔猪传递抗体方面未见有相互影响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