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外电击死21例法医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建国  陈忆九 《法医学杂志》1998,14(2):89-89,91
皮肤电流损伤是诊断电击死的主要依据。经对21例意外电击死案例进行系统法医病理学检查后发现:肉眼具典型电流斑者仅6例(29%),光镜下形态改变与其他学者描述基本一致。非典型电流斑形态多样化,以单纯性表皮剥脱多见。体内器官病理学变化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电击死亡心肌收缩带的研究(附10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正> 目前在电击死法医学鉴定中,主要是依据皮肤的电流斑,但在实际案例中常遇到皮肤无电流斑或电流斑不显著,给鉴定带来困难。因此必须研究电击对其他脏器损伤的证据。本文对电击死亡心肌收缩带在法医学鉴定中的意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电流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及发生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ong L  Chen YC 《法医学杂志》2002,18(1):52-55
探讨电流损伤的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学改变,阐述电流的热效应与非热效应引起机体各器官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变化,揭示非热效应的选择性决定了远离触电点的脏器损伤,而临床上和法医实践中见到的损伤则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给临床清创带来困难,法医学实践中无电流斑的死因推断也无从下手,由此阐明电流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和发生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低压电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在形态上主要依据皮肤电流斑来确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尚有电流斑不明显,甚至缺如的案例,使鉴定工作产生一定难度.本文依据文献资料对电击伤的机制及无明显电流斑的电损伤的各种相关指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低压电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在形态上主要依据皮肤电流斑来确定,但在实际工作巾尚有电流斑不明显,甚至缺如的案例.使鉴定工作产生一定难度.本文依据文献资料对电击伤的机制及无明显电流斑的电损伤的各种相关指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电流斑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能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找出电流斑在扫描电镜下的特征性改变,作者用扫描电镜和能谱测定,配合光镜观察,对电击死者的22个皮肤电流斑和尸体上造成的18个皮肤电流斑和金属灼伤,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光镜下电流斑的形态改变与过去学者所述基本一致。非典型的电流斑难与热灼伤相鉴别。扫描电镜下电流斑的形态特征为:(1)损伤底部和壁上可见散在的小孔穴,直径为30~100μm,深浅不一,边缘不规则;(2)损伤组织表面大量细胞碎屑和颗粒;(3)组织和脱落细胞表面有裂纹;(4)损伤区内有散在的异物颗粒沉积,其形态为球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电子密度较大。作者认为这些改变是电流作用造成,热灼伤不具备这些改变,故在扫描电镜下极易区别电流斑和热灼伤。所有电流斑均可测出与导体化学组成相同的金属元素。作者提出,扫描电镜下的上述形态改变和能谱测定结果可以作为诊断电流斑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 电烧伤是电击致皮肤损伤的病理形态变化之一,多分布于电流斑附近,面积小。水中触电多无电流斑,发生皮肤烧伤未见报道。现报道1例,并就其烧伤形成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 脊髓中离断综合症,在临床上常见于脊髓直接式间接损伤和脊髓外大踏步瘤压迫所致,但由锐器刺入引起脊髓外血肿压迫致典型综合症尚属罕见,现报告一例如下。案情简介男,26岁。1991年7月9日被他人用水果刀将其左胸背部刺伤,伤后渐感双下肢活动受限,经住院诊断“脊髓半离断伤综合症”,治疗一个月.症状好转出院。同年8月20日进行法医学拟伤程度鉴定。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9,(2):142-146
目的研究不同数值低电压对家兔皮肤电损伤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为皮肤电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家兔35只,随机分为36V、110V、220V生前和死后电击组各3组及正常对照组,共7组,每组5只。应用自制电击装置对家兔进行生前不同数值电压电击和死后不同时间电击,然后对电击处皮肤取材,常规石蜡包埋及HE染色制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研究。结果 36V生前和死后电击皮肤组织学未见改变;110V、220V生前和死后不同时间予以电击均出现电流斑改变;220V和110V生前与死后电流斑形态无差异;220V较110V电击皮肤电流斑明显。结论电流斑与电压的数值大小存在相关性,电压越高电流斑越明显,36V交流电不能形成电流斑;相同数值电压下电击,生前和死后组电流斑无明显形态学差异,电流斑在36V、110V、220V电压时不能用于区分电击损伤是否为生前或死后所致。  相似文献   

10.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及临床经过简要案情李某,男,45岁,体型较胖。2015年5月4日晚在与他人发生纠纷中受伤,临床诊断为右踝关节骨折并脱位。某鉴定机构依照《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第5.9.3.f)条款鉴定其损伤程度为轻伤一级。犯罪嫌疑人被公诉机关起诉至法院追  相似文献   

11.
正电击损伤程度取决于电流的种类和强度、电压、人体与导体的接触方式和人体的电阻等因素,其中电压为主要因素之一。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伤害越重。笔者检验一起不慎高压电击死亡的案件,仅右手损伤较重,而其他损伤却不明显。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雷某,男,29岁。某日下午在水渠边钓鱼时,鱼竿不慎碰到10kV电线上触电身亡。现场提取的抽拉式黑色钓竿已断为4节,断端伴有烧灼痕。  相似文献   

12.
远离电击部位电流通路上骨骼肌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电损伤时骨骼肌中肌红蛋白(Mb)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异常分布情况。采用大鼠模型和人体电击死标本,对电流通路上骨骼肌组织进行肌红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免疫组化(LSAB)检测。结果显示:电流通路上肌细胞呈现深浅不同竹节样改变,免疫组化法见Mb脱失,Fn呈阳性,呈蟒蛇状纹理。电流通路上骨骼肌竹节样和蟒蛇纹理改变对无典型电流斑法医学鉴定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 本文报告摩托车肇事,死者外表无明显外伤,尸检时见颅脑损伤严重,通过对损伤机制的研究,肇事车的检验和现场试验,最后认定系撞在摩托车倒车镜上导致颅脑损伤致死。案情摘要:惠某,男,40岁,农民。1988年5月7日下午5时许,骑自行车沿稍有坡度的  相似文献   

14.
心源性猝死居猝死发生率之首,除了心血管疾病等因素之外,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心血管损伤致心源性猝死也时常发生。在法医学司法鉴定案例中,因部分猝死案例有抗精神病药物服药史,案情调查可以发现心电图呈现缺血或者心律失常改变,但尸检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明显病理改变,故法医病理诊断该类型猝死存在一定困难。因此,研究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心源性死亡的原因和机制,寻找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心源性死亡的特异性指标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常见抗精神病药物药理作用及心血管毒性进行总结分析,为下一步开展抗精神病药物致心源性猝死的法医学研究及病理生理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S100A9是S100蛋白家族(包括S100A1~S100A13、S100B、S100C等蛋白)中的一员,主要分布于脾脏、肺脏和皮肤等器官,表达于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角化细胞等的胞浆和细胞外液中,是一种与炎症、创伤、肿瘤关系密切的钙结合蛋白,在法医学上,可能有助于电击等损伤后时间的推断和无典型电流斑电击伤的诊断。本文就S100A9蛋白分子结构、作用机制、功能及其在法医损伤学上的意义等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正>雷击死亡的案例并不少见,法医学鉴定也不困难,尤其发生在典型的雷雨天气且尸体上有典型的雷击花纹。但对发生在无雷雨天气,又无典型的雷击花纹,易引起较大的争议。现将本文作者曾检见的2例雷击死报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山岳型景区高坠自杀案件的现场分析、损伤形态及案情调查情况进行分析,为高坠死亡案件的定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52例黄山景区2002—2012年内坠崖自杀案例的资料,从年龄、性别、籍贯、事发时段、坠落地点、损伤检验、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52例坠崖自杀案例中,男性的自杀率明显高于女性,外省籍比例明显高于本省籍,年龄分布于19~50岁,案发时间段多在16:00~24:00,损伤形态以复合伤为主,均不同程度伴有颅脑损伤、胸腹腔器官损伤及体表划擦伤。结论高坠死亡案件的定性需要进行现场勘验、案情调查走访等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ICP-MS)技术检测甲醛溶液固定后电流损伤皮肤中金属元素。方法利用黄铜、铁电极材料以220V交流电电击兔子后肢,电损伤皮肤分别进行甲醛溶液固定1周、6个月后,应用ICP-MS对电流损伤皮肤中金属元素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皮肤比较,黄铜电击组皮肤中检测出Cr、Ni、Cu、Zn、Pb含量升高(P〈0.05);固定1周、6个月后仍可检测出Cr、Ni、Cu、Zn、Pb成分,其中Cr、Cu、Zn、Pb含量电击组与固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铁电击后皮肤中检测出Fe、Cr、Mn、Ni元素含量升高(P〈0.05);固定组(1周和6个月)后Fe、Cr、Ni元素含量与电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P-MS可作为检测电流损伤皮肤中金属元素的有效方法,甲醛溶液固定后触电皮肤仍可进行沉积的金属元素检测,且固定对皮肤金属元素的含量影响较小,该方法仍可为电流损伤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法医学和临床医学上有许多关于脑损伤问题未得到圆满解释,例如,脑损伤后迅速死亡,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具有诊断意义的病变,常规病理学检验病变轻微的案例,临床诊断和法医学死因鉴定皆存在极大困难[1-5]。有时,明显的脑损伤并不一定是最危险的,少数案例脑实质溢出可能不死亡,而有的损伤看来是轻微的却可能致死[1-3].一、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实验研究由于闭合性脑损伤,特别是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和脑震荡等形态改变轻微的弥漫性脑损伤的尸检材料很少,因此,建立脑损伤的动物模型已成为进行这方面研究的主要手段[3,4,6]。建立脑…  相似文献   

20.
斧(背)外向锤类损伤头颅的形态多样,也是钝器损伤头颅的常见现象。由于作用力的不同,着力占的不同,损伤个体的差异,在个体上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形态。本文通过对31例典型形态的分析和总结,指出可以通过对具体损伤形态分析,推定及认定损伤物体的种类及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